专栏名称: 咸蛋黄的存钱罐
蛋黄哥,年轻人的理财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咸蛋黄的存钱罐

不像半年度回顾的半年度回顾

咸蛋黄的存钱罐  · 公众号  ·  · 2024-07-01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art 1.

挺巧的一件事是,今天我是准备聊24年上半年市场回顾的。

到了中午,央妈给送上了非常好的素材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提醒长债风险时提过央妈说得很清楚,他认为30年期国债的合理利率就是在2.5%-3%之间。

因此,在前两次利率将要跌破2.5%时,央妈采取的方式是出言提醒,控制长债价格。

不过,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债券市场在近半个月又走出了一轮新高的趋势。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

央妈:“我之前说过了,别买长债别买长债了,让你们还买长债,现在我要融券空长债了,你们自己再考虑考虑清楚吧”

截止至今日收盘,30年前国债价格跌幅为1.06%,利率重新回到2.5%水平线上。

通常来讲,身处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债券的关注多数都是停留在:

股债性价比上。

即资金在债券市场or股票市场不同时间节点上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问题。

而在今年长期债券利率的波动引得市场关注度陡然提升,是因为24年上半年:

类债资产,是二级市场最核心且主要的风格。

回顾24年上半年,我们经历过的大事件(行情)有:

1-2月份微盘指数急速下跌,市场开始对雪球等场外衍生品进行出清。

春节过后新主席上台,市场迎来一轮反弹。其中引领市场反弹的主要方向有:

AI(2-3月)、飞行汽车(2-3月)、有色金属(3-4月)、出海

从4月中旬开始,港股开始走出一轮强有力的反弹,推动港股强有力反弹的核心逻辑为高分红股息率。

时间去到6月份,新主席下的市场开始重新演绎微盘风险,指数重回3000点之下。

从市场的角度看,在过去的半年里所演绎的行情,无非就是围绕着:

创新(科技、企业创新)、稳定(分红、地缘风险)这四个字出发。

这四个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都远离了“内卷”。

站在市场外去看,24年虽然仅过去半年,金融行业的剧变正在不紧不慢的拉开,某某基金经理离职已见怪不怪,或许只有某某基金经理被抓、某某三分公司平台暴雷才可能会成为“头条”

曾经我们聊过,把上层对于金融行业的动作连在一起去看,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早期在餐桌上的人已经下了餐桌,并且下餐桌还不够,还需要让你把吃掉的东西给吐出来。

这是好是坏,我们不需要评价。

需要弄明白的是: 谁又抢到了餐桌上多出来的位置。

用官话说:是耐心资本。

用人话说: 是那些相信A股市场会给予合理股东回报的长期资本。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股东回报, 股东回报对应的是企业分红。

如果吴主席的改革放在5年前,即便市场依旧会去追求高股息类的企业,但其不会是现在这个疯狂的样子。

之前不少券商都将24年的中国去类比在经济崩盘后的日本,虽然中国情况与日本不可完全等同对比,但后视镜的看资本市场以及各类资产所演绎的路径和当年的日本很像。

譬如:

高分红企业走强、出口类企业走强,债券利率不断下行等。

把与耐心资本结合,就是耐心资本的提法与国内经济情况导致类高分红等类债资产出现了“戴维斯双击”。

所以,我们见到了无限新高的长江电力,无限新高的中国海油。港股成为了带动国内股票市场反弹的先锋。(港股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

在依旧“卧床不起”的经济条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不断走低与各类理财公司不断暴雷的背景下,人们突然意识到了:

想要再去寻找稳定且安全的理财资产,基本上是见不到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两条路:

接受这个现实or尝试用配置的手段去搭建属于自己的稳定、安全的资本配置。

可更难的一件事情是, 国内的资本市场对于后者堪称地狱难度。

哎,应对这种情况要问头疼不头疼,阵痛不阵痛,那是真的很疼,真的很痛。

也正因为如此,我写了这样一篇与往常大相径庭的半年度回顾。

最后,要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去应对or放弃应对。

放弃应对=相信国运

国内经济会恢复,国内弊病会被逐步扫除,国内会好的。

去应对=只跟随

上头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要我们成为耐心资本就去成为耐心资本(需要甄别买什么样资产的是耐心逐步,你现在去大力做多长债,去买中小盘肯定不是上头认为的耐心资本...)

最后再引用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成年人的崩溃,看似往往是因为一件小事,看不见的事这之前已经积压了太多的无奈。

无论是直接面对,还是暂做休息,最终我们总要解决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可怕的是逃避。

逃避不只是说不做事, 而是没有长期规划。

什么是真正的面对问题,需要深思熟虑,需要长期规划。


所以,面对当前这样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好进行思考,好好的去进行长期规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