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伽马数据显示, 在2018 年的时候,中国的电竞产业规模就已超过了 800 亿元,而这 800 亿元的产业背后“藏着”很多新职业,包括我们熟知的电竞选手。
近年来,中国在MSI、PGI、亚运会、S8等电竞比赛中取得了无数的冠军,这些冠军荣耀无不彰显着中国电竞的崛起,除此之外,在这些荣耀的加持下,电竞赛事的流量不断增长。
微博收购的王者荣耀战队,在2020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举行期间,为微博电竞热度创下3151万的总决赛直播观看量新纪录。
而作为业内龙头的腾讯,早已嗅到这波商机,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电竞行业,2016年正式成立腾讯电竞。
这些互联网巨头们通过组建职业电竞战队、举办电竞赛事等方式参与到电竞活动中,借助赛事本身,以及直播、视频等下游产业链增加曝光率,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
由于电竞行业发展迅速,电竞选手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国内顶尖电竞选手收入图)
据了解,很多顶尖电竞选手的人气已经直逼一线流量艺人,商业价值也不可小觑。
然而,电竞选手的生活并非全部如以上案例那么风光,在实际环境中折射出的是收入两级分化的现象。
决定电竞选手价值的莫过于职业表现以及市场人缘,对于赛场上表现好的选手自然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会有更多商业品牌合作的机会,而吸引粉丝的多少也会影响电竞选手的发展。
1、
残酷的
电竞行业竞争
“旧人退去,新人辈出”对所有竞技运动来说,都是不可逆的铁律。
电竞选手的黄金年龄一般只有 18 岁到 23 岁这 6 年。
从进入巅峰期到退役,也不过就是三四年的时间。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电竞选手而言,可能根本等不到自己的黄金期结束就已经被行业淘汰。
因为现在的电竞行业还是一个狼多肉少的残酷联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事电竞行业,但行业所能容纳的电竞选手的数量依旧很少。
比如LPL(英雄联盟联赛)是中国最大的电子竞技联赛,也不过只有 16 支队伍,124 名职业选手。即便再加上下属 LDL 联赛(英雄联盟发展联赛)的 25 支队伍,能供给职业选手生存的名额也不过 350 个左右。
而每一个赛季都有年轻的天才选手被俱乐部挖掘,每一个新鲜血液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个旧的选手被淘汰。所以没有一位电竞选手会在训练上懈怠。
2、
截然不同的待遇
实现高身价的电竞选手只是少数人,还有很多人在二三线的俱乐部替补席上挣扎。
据2019《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尽管顶尖电竞职业选手年薪基本都能达到百万元及以上,但不同梯队的电竞职业选手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一线选手、二线选手、青训队员的工资水平明显不同。
对于普通的职业选手而言,真正能实现薪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薪资2倍以上的只占比16%,另有近四成的薪资水平则是等于甚至是低于当地平均薪资。
这就是现在电竞职业的真实状况,除了极少数天才选手能够名利双收,绝大部分选手都会在残酷的竞争下黯然退场。
电竞选手向来被认为是“吃青春饭”,而电竞选手的黄金期和学生生涯重合,职业选手们几乎都为了电竞而牺牲了学业,学历普遍都不高。
目前对于电竞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相关的职业规划尚不成熟,导致许多俱乐部对电竞选手个人素质的培养尚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电竞选手的生涯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脱离电竞职业选手身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今年1月,“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正式启动,并邀请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专家、电子竞技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俱乐部负责人,共同研讨制定国家新职业电子竞技员的职业技能标准。
未来在培养电竞选手,如何扬长补短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扬长方面,电竞选手普遍拥有较好的反应能力,因此可以在职业规划上继续做电竞教练、电竞研发等工作,延长自身的职业发展。
而在补短方面,无论是一个普通人的发展还是有特长的专业人士发展,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石,才能保证电竞选手有更长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