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零售参考
中国新零售研究影响力媒体——专注新零售行业分析、消费升级及品牌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优化:如何快速确定模块优化方向 ·  18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从“直男救星”到“姐姐收割机”!小米冲上万亿 ... ·  18 小时前  
91产品  ·  视频号爆单指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零售参考

一夜之间,麦当劳“背刺”了所有打工人!

新零售参考  · 公众号  ·  · 2025-02-13 16:47

正文

作者 | 清清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就在昨天 (2月12日) ,“麦当劳涨价”的话题毫无预兆地冲上热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消费者爆料,此次涨价主要针对早餐时段的热门产品猪柳蛋麦满分套餐、原味板烧鸡腿麦满分套餐等,各类套餐涨幅均为0.5元,此外,“开心乐园套餐”也同步上调0.5元。


图源:蓝鲸新闻


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却精准戳中了打工人的神经——毕竟,对许多早起上班的“社畜”而言,麦当劳的早餐套餐一度是通勤路上性价比最高的“续命神器”。


尽管麦当劳强调“平均涨幅仅2%,具体调整范围在0.5元至2元不等”,但网友们依旧不愿轻易买账。


纵观话题讨论区,网友们迅速将矛头指向了“早餐自由”的沦陷:“连麦当劳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涨价,我的工资却还是少得可怜,这合理吗?”


340e56b31174cdbbce1bb98f119f7a5

图源:微博网友


曾几何时,“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你,麦当劳也不会放弃你,不会让你沮丧,不会抛弃你,不会让你哭,不会和你告别,不会用谎言伤害你”一度被“麦门信徒”们挂在嘴边,可如今,见证了多次涨价的网友纷纷表示:麦当劳“忘本”了。


不过,大概是料到了网友的反应,麦当劳的涨价策略还是“留了一手”。


新零售参考查看了麦当劳点单小程序发现,诸如汉堡、炸鸡、薯条等经典单品的价格并未改变,而最受网友们关注的穷鬼套餐“1+1随心配”也依然坚挺在13.9元,并没有涨价。


不得不说,这种“选择性涨价”的背后,是麦当劳对消费分层的精准拿捏——既要安抚价格敏感群体,又试图从消费频率高且稳定的早餐场景中“薅羊毛”。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的悄悄涨价背后,麦当劳的财报数据透露了更多玄机。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4年,其全年营收259.2亿美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也同比下降3%至82.23亿美元。


图源:财经网


对此,麦当劳管理层在最新电话业绩会直言:“2024年行业的表现未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消费压力持续存在。”


麦当劳官方称,涨价源于“运营成本变化”,当业绩无法达到预期,微妙地提高商品单价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只不过,在新零售参考看来,对于涨价,成本压力只是明面上的理由,但更深层的逻辑,或许藏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野心里。


据报道,2024年,麦当劳中国门店数净增约900家,总数突破6800家,而到了2025年,麦当劳的全球扩张脚步依旧没有放缓。


在近期的电话会上,麦当劳管理层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麦当劳计划今年开设约2200家餐厅,而其中近半数(1000家)将落地中国。


如此激进的扩张,必然伴随供应链、人力、租金等成本的叠加。涨价,成了填补利润缺口最直接的手段。


不过,或许麦当劳的野心不止于此。


图源:小红书网友


因为在新零售参考看来,涨价本质上是一次品牌价值的重塑。


目前来看,大牌餐饮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通过提价传递品质升级的信号,同时优化服务体验。



例如,虽然对原有的早餐套餐进行了价格上调,但麦当劳也同步推出了“早餐鲜萃有堡”项目,售价为9.9元,既对冲了涨价争议,又强化了“性价比升级”的认知。


对于麦当劳中国而言,涨价计划是完成时,而扩张计划是进行时,但我们要问的是,在种种举措之后,麦当劳的“中国赌局”有几分胜算?

新零售参考认为,麦当劳将未来押注在中国市场,但涨价策略的成败,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


其一是消费者买单的阈值。


0.5元的涨幅看似温和,但麦当劳的早餐客群多为价格敏感的上班族。若频繁调价,可能触发“心理临界点”。


参考其“随心配1+1”套餐的历史:2021年至今已涨价三次(12元→13.9元),每次均引发舆论反弹。此次早餐涨价若叠加后续动作,或将挑战消费者的忠诚度。


其二是本土化与差异化的平衡。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低价竞争从未退场。


汉堡王、华莱士等品牌以极致性价比抢占下沉市场,而必胜客的“价格腰斩”更是直接宣战。麦当劳若一味涨价,可能在高线城市外的市场失去优势。



基于此,如何通过新品(如区域限定菜单)和数字化服务(如小程序优惠)巩固护城河,将是关键。


其三是“变相涨价”的隐性风险。


还记得2024年底,麦当劳曾调整麦乐送收费模式:外送费从9元降至6元,但新增按餐品数量收取的打包费。消费者算账后发现,总成本可能不降反升。这种“暗度陈仓”的玩法,极易消耗品牌信誉。


麦当劳的涨价,本质是全球化企业在成本、增长与品牌价值间的艰难博弈。


对打工人而言,0.5元的涨幅或许只是“温水煮青蛙”,但背后折射的却是消费分级时代的残酷现实——当巨头们忙着“高端化”和“下沉化”,普通人的选择空间正被一点点压缩。


或许,未来的快餐战场将愈发分裂:一边是麦当劳、肯德基们用涨价筑起“品质壁垒”,另一边是蜜雪冰城、塔斯汀们以低价收割市场。


而夹在中间的打工人,只能学会在“穷鬼套餐”和便利店饭团之间,寻找最后的性价比尊严。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