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周晨晨,94年生。我现在算是骗子的竞争对手吧,骗子想办法骗人,我想方设法阻止人被骗。
前不久,一篇保健品销售经理自述《没有我们骗不了的老人》刷爆朋友圈,讲的是传销组织是怎么买托做戏让老人拿8000块买成本只有100元的保健品。
▲ 传销组织手里晃悠的都是老人的养老钱,来源:小声比比
大家都感觉老年人容易被骗,可是我今天想用我过去一年的经历向大家道出一个事实:
年轻人比老人的受骗率高多了!
而且,
这是连年轻人自己都会忽略的事实。
去年初,我加入支付宝反诈志愿者团队,一年都在路上,走访了全国112个地级市,跟上万名城镇学生、打工者、工人和留守老人做反欺诈宣讲,跟他们交流反诈经验。相比我接触的老人,年轻人因为上学工作接触社会更多,受骗的经历也五花八门:
义乌一名职高男生,报了一个培训课程,交了五千学费,对方承诺再贷款3万就可以包就业。我当场帮他拨通对方电话,详细询问没两三句,对方匆忙挂了电话并拉黑。男生至今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
咸阳一个大学生被骗子机构以“炒比特币、赚虚拟账户的钱”之名诱导,他梦想着自己也能像新闻里说的那样,靠挖币一夜暴富,结果被一步步诱导开通高利贷被骗了三万二。
▲ 各种骗术截图。
直播交友、炒币投资、社交相亲、赌博游戏、传销兼职、明星包装……网上有个统计,每个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平均至少会遇到3次骗局。
年轻人比老年人好骗,年轻人里男生比女生好骗。
一个男生通过直播软件认识了一个所谓的女朋友,在线女友的百般温柔体贴让初涉爱情的他无法自拔,为了满足女朋友的高消费,他开始各种拆借、赌博,最后连本带息欠了几十万。很多时候,骗术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一步套一步,一环扣一环。
▲ 图为周晨晨过去一年在不同城市宣讲如何反欺诈。
过去一年,我交流过的5000多个年轻人中,超过70%表示自己曾遇到过骗子,而其中有一半坦诚自己曾经被骗,少的几百块,多则数万块。
更坏的影响还不是损失金钱本身,而是自己的负面信用记录、违规记录会影响一生。最夸张的一个例子是,自己被骗后借着班干部的身份,说服68个同学贷款107万元集体被骗后休学。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更加坚定了我要跟骗子干到底的决心。
我自己也经历过诈骗。
三年前,我大学毕业,充满希望来到上海实习,跟发小一起合租,感觉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有一天发小接到一个快递电话,说快递丢了要给她退款,按照提示操作一通之后,突然收到短信,卡里的钱全部被划走。她哭着给骗子打电话,说这是三个月的生活费,能不能还给她,骗子说是误操作,再绑定另一张卡退回,结果被划走了更多的钱。
发小哭了三天,不敢告诉家里,父母都不富裕,那段时间过得很惨。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身边,对我触动很大,受过良好教育不等于对这个社会有足够的警惕心。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看到支付宝在招募志愿者,我报了名。
接触这一行才知道,支付宝上的损失99.9%来自被骗而不是被盗。被盗,还能通过技术不断提升防止黑客攻击,但被骗是自己相信了骗子的谎言,心甘情愿把钱或者密码交给骗子。
事实上,支付宝还在尝试用技术的手段被骗,跟警方合作打击骗子,当支付宝监测到有涉嫌诈骗环境下的转账时,会弹出强提示甚至中断交易。这种方式已经挽回过不少潜在损失:
但这远远不够,
再牛逼的技术,也没有办法从手机里伸出一只手来阻挡被骗。
我认同支付宝的判断:防止被骗的最根本办法,是提高人们的主观防范意识,这只能采取最笨、最原始的手段,那就是我们主动走到这些人的面前,面对面地去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为什么我说年轻人更值得被关注,一来年轻人面临着最复杂的环境,焦虑和孤独倒逼着他们去接触哪怕自己一知半解的领域;二来也是
最最最重要的: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被骗!
当我们扛着米面油去乡下的时候,长辈老人群体是欢迎我们的;但我第一次站上校园讲台的时候,没有人听我讲话,都在低头玩手机,非常尴尬。只要校领导一起身,学生们就三三两两假装上厕所,假装接电话,离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有已经被骗的人,会留下来悄悄跟我诉说心事。
年轻人总是会有那种“幸运者偏差”的错觉,总觉得自己是例外。
一个年轻人被骗并不足以引起媒体关注,无数人被骗却又因为普遍选择沉默也无法引发社会警醒,而这,恰恰成了骗子们的庇护伞。
尤其我自己也是一个90后,90后去教90如何防骗,更成为我的世界第一难!有段时间我特别着急,有时候甚至嫉妒骗子,为什么骗子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骗子,都是心理战高手;要想战胜骗子,我就得更熟悉年轻人的心理。我常常感觉在跟骗子抢人、抢时间。
后来,我的防骗讲座就变成了段子剧。比如,我会跟大学生讲:人类四大本质,复读机,鸽子,柠檬精,真香。在诈骗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一群柠檬精看到别人赚钱后,在人类复读机的本质驱使下,被人洗脑进入骗局。最后平台跑路放鸽子,还是会说真香,继续下一个骗局。他们就会哈哈大笑,听我继续讲下去。
再比如说,我上课的ppt会给大家开弹幕,我在台上讲,就鼓励台下的学生用手机给我的ppt上投放弹幕,看到弹幕我们就能实时互动,这样的方式更像是在交流,而不是谁在教育谁,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