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武博好热闹。“梅绽春色——杭州博物馆藏梅花书画展”“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风起山海,闽在福中——民俗里的福文化展”先后开展,打卡博物馆成了不少武汉人迎接春天的必选项。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活动海报。
3月21日,武博又迎“贵客”,“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在武汉博物馆隆重开幕。
120余件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随葬器物、武汉博物馆藏万历朝文物、反映明代对外社会交流的水下考古成果……明代皇室的仪制与日常生活,晚明的艺术审美和价值取向,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融合与中外互动,以文物为载体悉数呈现。
来
!
和小布共赏大明风华。
定陵,中国明代十三陵之一,是明神宗朱翊钧及其皇后的陵墓,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考古发掘的明代皇帝陵墓。
金枕顶。
得益于张居正等能臣在朝政上的成绩,万历在位时曾出现过短暂的国力富强局面,人称“万历中兴”。
进入展厅,皇家的气派迎面而来。日常洗漱、穿戴、饰品上,随处可见流光溢彩的金银器皿、珍贵玉器、宝石镶嵌。循着这些文物留下来的生活痕迹,帝王家的精致日常缓缓展开。
银鎏金云龙纹漱盂。
嵌珠宝金托雕花卉双耳玉杯。
万历年间的审美取向,从多彩绚烂的服装、饰品中便可瞥见。
六龙三凤冠。(复制品)
展厅“C位”的“六龙三凤冠”属于孝端皇后,因出土时珠翠散乱,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复制。保留了宝石原貌的镶嵌技艺、复杂精致的点翠工艺,红蓝宝石百余块、近5000颗珍珠,尽显奢华。
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复制品)
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文物原件是皇帝举行祭祀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最高等级礼服。在古代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这件衮服大量采用捻金线和孔雀翠羽绒缂织,是明神宗最奢华的一件龙袍。
玉雕花蝶嵌珠宝金簪。
还有出土以来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玉雕花蝶嵌珠宝金簪、玉雕仙翁人物嵌宝石金簪、嵌宝石花果盆景金簪、嵌红宝石金龟子金簪等皇后所用之金饰,无处不是皇家风貌。
明代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也影响着皇家的手工业生产。
嵌紫晶兔金簪。
打开孝端皇后的首饰盒,对外贸易在此留下痕迹。国内并不常见的猫睛石、紫晶石,产于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以精湛的制造工艺被镶嵌在簪子、腰带上,穿越山海,衬托着皇家的华贵雍容。
“万历卅一年”款铜罗盘。
武博还精心挑选了馆藏的罗盘、写有阿拉伯文的珐琅器皿进行展示,是古代中国工艺精湛、外贸发达的见证。
“鎏金嵌宝石方胜形带扣是我最喜欢的展品,我还买过‘同款’。”小彭是个钟情汉服的女生,在汉服同好群里得知了本次展览的讯息,便第一时间前来参观。
鎏金嵌宝石方胜形带扣。
据她介绍,方胜是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的一种首饰,也指这种形状,是汉服爱好者常用的配饰。“在博物馆感受这种传承,是很特别的体验。”
展览期间,每周六上午10点会有不同的专家讲解员为市民免费讲解,涵盖考古、服饰、首饰等不同领域,市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感受大明风华的文化内涵。
展览里,还藏着不少策展人匠心独运的小彩蛋。
《出警图》。
《入跸图
》
。
出入口处,装饰有《出警入跸图》的复制画。《出警图》绘皇帝骑马,由陆路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万历谒陵的故事碰上前来赏玩的市民,奇妙的穿越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