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目瞪口呆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疑似某商场儿童游乐区内,一名女童对一名一岁左右男童做出了不当举动(具体行为尚不明确,疑是从身上踩过去了)。
男童母亲情绪激动,屡屡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长连声道歉并将女孩叫到身边,但男童家长并不满意,多次拉扯女童。甚至还与一旁围观的群众发生冲突并扭打起来。男童吓得哇哇大哭……
猛戳看现场:
据网友爆料,事情应该是发生杭州余杭良渚永旺超市梦乐城。
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男孩妈妈无法抑制、排山倒海而来几乎失控的情绪。
看完视频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观点
有人指责小女孩太调皮不懂事:
也有人对情绪失控的男孩妈妈表示理解:
不过更多的评论是对男孩妈妈的指责:
还有不少理性派主张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让孩子先自行解决……
孩子间发生小摩擦、小磕碰、小矛盾是无可避免的。
出现矛盾了,
大人应该介入吗?
应该怎样介入才更合理?
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与周围的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
家长过度介入孩子间的矛盾,会导致: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严重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中进行。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
有些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
作为受伤一方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待孩子身体稳定后,再陪同孩子作细节回述。
了解事情经过后,家长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握手言和,化解误会,重拾友谊。
另外,还可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学会保护自己。而作为对方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主动道歉,而不要纠结于孰对孰错的细节。
磕碰是孩子的宝贵经历,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孩子才能更快成长,
面对小小的磕碰,
家长放松些,
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
才能培养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 综合新浪微博、小霍老师的文章
编辑|周颖
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