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生研究所
每晚22:00 给你一个成为美好的理由  ̄ω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拜登进军好莱坞,牵出大佬背后的大佬 ·  18 小时前  
BioArt  ·  ​Science | ... ·  20 小时前  
生信菜鸟团  ·  基因的功能推断之单细胞亚群的特异性高表达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新年最值得读的10本书,还好没有错过 ·  4 天前  
生物学霸  ·  女生们在偏学术的场合应该穿什么?跟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生研究所

曾经嫌弃她丑,我真该死啊

人生研究所  · 公众号  ·  · 2024-06-03 18:08

正文



被218万人看过、113万人打出9.1分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二十年后,终于迎来院线重映。
 
作为宫崎骏亲自盖章过的“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本次上映前,《哈尔的移动城堡》就拿下今年五一档“想看人数”第一,到现在已经斩获了1.46亿票房。
 
 
“二十年过去,被宫崎骏感动的还是同一批人。”
 
同一批人,却品出了不同的滋味,不同于强调“真爱至上”的宣发重点,透过爱情,长大后的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女主角,"老太婆"苏菲。
 
当年稚嫩,好多深刻的东西被埋在了美丽的画面背后。
 
如今看来,它似乎一开始就不是一部纯洁的童话,正如宫崎骏自己所说:“这是我尝试为老年人创作的一部动画片。”
 
比如上来便让苏菲中咒成了满脸沟壑的老太,头发花白,走路都费力,哪还有童话中的女主应有的样子。

 
也正是这样苍老的苏菲,熠熠生辉,拯救了哈尔和她所在的世界。
 
“宫崎骏的片子里,老奶奶都很丑,但都是好老奶奶。”


“华美”的哈尔
“黯淡”的苏菲

十来岁的女孩迷上哈尔,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外表俊美、金发碧眼、能力强大的魔法师,一登场就英雄救美。
 
苏菲在小巷被大兵搭讪不得脱身,从天而降的哈尔上来就是一个搂肩杀,不仅解了围,还施法让两个大兵踢正步滑稽走开。
 
 
更别提随后那段经典的空中漫步了,十八岁的少女被帅气的魔法师轻握双手、揽在怀中,在空中从容迈步,很难不心动。
 
 
不过,如果说少女时期对哈尔的激动是“爱慕”,如今看来,却更能读懂他的“虚弱”了。
 
哈尔的“虚”和“弱”,在电影中表现都十分明显。
 
在初登场的英雄救美后,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十分丧气,哪怕是打了胜仗回来,回到城堡的他也常常一脸的萎靡不振。
 
脸上的脏污,脚底的血迹,还有没来得及化形的羽毛……都是疲惫的佐证。
 
 
那些贵公子、无所不能之类的形象,更多的不过是在苏菲面前强撑罢了。
 
躲进楼上的房间泡五颜六色的澡,或是在珠光宝气的巢穴里黯然神伤,才是他的常态。
 
 
这一切,都因为哈尔是个“无心之人”。
 
少年时,他为虚荣出卖真心,与恶魔签订契约,换得强大的魔法,却也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难尝人间百味。
 
真心已失,他只能投身浮华,费劲心思地打扮,并说下那句著名台词:
 
“人如果不漂亮,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反观苏菲呢?
 
帽子店平平无奇的长女,父亲去世后,妹妹们奔赴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她守着爸爸的老店不愿离开。
 
因为开场时哈尔的搭救,招来了荒野女巫,苏菲中了变老魔咒,一瞬之间从18岁变成90岁。
 
很多人对这一魔咒的理解,是宫崎骏对自卑苏菲的一个惩罚,毕竟初登场的苏菲,三句不离“我不是什么美女”。
 
 
“既然你天天念叨自己不好看,那我干脆让你真的不好看,这样才懂得珍惜。”
 
宫崎骏真是这么想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毕竟苏菲内心,根本没有她自己挂在嘴边的话那样,如此在乎外貌。
 
变老之后的她,连一声惊叫都没有。
 
 
比起“你很美,要自信”的鸡汤,“不必在意皮囊”或许才是宫崎骏真正想传递的内核。
 
这个理念在当今容貌焦虑的讨论下依然先进,不是“胖也美,单眼皮也美,个子矮也美,苍老也美”,而是直接去质疑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一定要“美”?
 
很难有人会说变老的苏菲“依旧很美”,但苏菲不在乎,因为这根本没那么重要。
 
宫崎骏想让观众看见的, 是纵然没有皮囊美,苏菲仍可以活出怎样精彩的人生。
 
哈尔与苏菲精神上的强和弱,和外表截然相反。
 
为此,他甚至设计了一段“哈尔染发失败”的情节,来对应二者“毁容”后的不同反应。
 
只是染发失败,哈尔就失控、抓狂,崩溃的情绪具象化为鼻涕一样的粘液,流了一屋子,还得靠苏菲给他收拾。
 
可苏菲仅花了一夜整理心绪,便可以对着镜子说出“变老也不错,衣服更合身了”,然后便决定远离城镇,一人踏向荒野。
 
 
这些话全然不是简单的自我安慰或者破罐子破摔。

因为比起日复一日困在城中、形容枯槁的少女苏菲,老太苏菲的脸上反而没有了颓然和忧虑,时刻充斥着一种无所顾忌的自由与兴奋。
 
 
让苏菲中变老魔咒,更像是在容貌上的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这个设定下,苏菲明白了自己真正在意的东西,终于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坚毅的苏菲老太离开帽子店走向荒野,踏入哈尔破败不堪的城堡,从物理与精神层对哈尔展开了“清扫行动”。
 
不仅是在替哈尔找回本心,也是在直面真实的自己。


宫崎骏的少女主角

严格来说,哈尔与苏菲算不上双向救赎。
 
生活的苦闷,诅咒的冲击,都是苏菲独自挨过。
 
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梦中情家”移动城堡,是苏菲收拾的,而那个被爱包裹的温暖结局,也是因苏菲勇敢地踏入未知的门,穿越到了哈尔的少年时代,才埋下了种子。
 
 
苏菲对哈尔的拯救,也全然不是王子救公主的性转版。
 
王子从来只救公主一个,但苏菲不然,她的吻非但给予哈尔,也给予了菜头稻草人、恶魔卡西法、甚至让她变老的荒野女巫。
 
 
苏菲的爱是最广义的良善,哈尔是其中特别的一个,但也是其中的一个。
 
自救,又因此而救人,宫崎骏很爱描画这样的少女。
 
《千与千寻》中,少女千寻为了拯救变成猪的父母,而留在汤屋工作,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咬牙成长。
 
她安顿了幽魂般的无脸男、解放了被囚禁的巨婴汤宝,还替白龙找回了名字。
 
 
在去年重映的《天空之城》里,这份救赎则更隐晦却也更壮烈。

人人都想找到传说中的天空之城拉普达,想要它的金银珠宝、科技财富。
 
身为拉普达公主的主人公希达,却以自戕的决心,摧毁了这座欲念熏心的悬浮死城,还拉普达王国于天地自然。



这份渡己渡人,蕴藏着滋养万物之力的大地之母形象,几乎藏在宫崎骏笔下每一个女性角色中。
 
这或许源于那个公开的秘密——宫崎骏对自己母亲的深痛惋惜。
 
那位在宫崎骏6岁便患上脊椎结核病的母亲,人生半程几乎都卧病在床。
 
但宫崎骏对母亲的怀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歌颂母爱,写她洗衣做饭、爱与奉献。
 
宫崎骏对妈妈的怀念,是“如果我能再见到妈妈,希望她还是年轻漂亮的样子”。
 
比起自己没被好好照顾,他更惋惜母亲的生命因病而不能精彩地绽放。
 
所以,纵然同样也描画女性“打扫”的场景,但老爷子笔下的每一次打扫,都不单单是扫清一块地板如此工具性。
 
千寻的“打扫”洗净了污浊的河神;苏菲的打扫重整了混乱的哈尔;《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的每一次打扫,也都恰在告别过去,开始新生活的节点。
 
 
女孩们的“清扫”,从来不止关于房屋,更关于魂灵。
 
这是宫崎骏眼里女性的力量,善良、强大、充满能够拯救和滋养万物的生命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他笔下的男性角色们,往往是欲念、暴戾、虚荣、贪婪的承载体。
 
因学习魔法而忘记本名,成为了“反派”汤婆婆得力干将的白龙;
 
在空虚中习得以金钱贿赂人心,几乎成为野兽的无脸男;
 
《天空之城》的男主巴鲁,也曾收了钱抛下女主希达逃生,以“是她赶我走”的借口试图自洽,却在拾起掉落的金块那一刻暴露,又被海盗婆婆“你夹着尾巴逃了吧”一语戳穿。

 
当然,还有“华而不实”的哈尔。
 
这些缺陷最后往往可以被原谅,甚至成为一个人物萌点,是因为宫崎骏眼光毒辣,看穿了这些男孩们背后的心理动因——
 
软弱。
 
越想控制一切的人,就越是恐惧失控;表面愈发张牙舞爪的人,则越是空心。
 
在这种洞察下,老爷子对他的少年们也永远怀着一份对误入歧途的理解,与真心未泯的期待。
 
 
于是,他赐予他们运气,去遇见那些美好的女孩。
 
然后,白龙有了名字,无脸男有了居所,哈尔有了真心。

少女会长大
但生命力永存

为什么宫崎骏的电影里,总有这么多“老太太”?

或许是因为,他对女性成长的理解,都体现在对“婆子”的刻画里。
 
比如,《天空之城》中的希达与海盗婆婆。
 
海盗婆婆登场本是为了抢希达的飞行石,二人明面本该是敌人。
 
但整部影片,老爷子却一直在暗示着公主希达与海盗婆婆的相似。
 
在巴鲁抛下希达懦弱逃跑时,是海盗婆婆诉出希达的心声,“笨蛋,她一定是为了救你,被人威胁了”;
 
 
海盗婆婆的几个儿子在看见希达时,他们的话题是:

“你们能相信吗?那个女孩将来会像妈妈一样。”


海盗婆婆屋内摆放的年轻时照片,二人一模一样的双麻花造型……

无一不暗示着二人宿命般的相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