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猿猴GISer
GIS遥感交流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新闻Knews  ·  22岁小伙从上海出发登黄山失联多天!家属发声 ... ·  18 小时前  
看看新闻Knews  ·  22岁小伙从上海出发登黄山失联多天!家属发声 ... ·  18 小时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温州晚报  ·  叹息!她于凌晨去世,年仅28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猿猴GISer

洞庭湖决堤灾情下,国产遥感卫星的响应分析、数据分享和吐槽

小猿猴GISer  · 公众号  ·  · 2024-07-21 10:55

正文

洞庭湖决堤中参与观测的部分遥感星座星座

前言

在灾害和应急情况发生时,遥感卫星是获取灾情的重要手段。 以往,国内遥感卫星数量有限,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实时灾情信息。 现在 随着我国遥感卫星星座的不断壮大,从国家队到商业队,它们在灾害应急中的表现如何?它们能否在灾害发生时发挥出重要作用呢?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标准。6月底7月初 洞庭湖区迎来超警洪水, 7月5日17时, 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发生重大险情。 7月6日 15:49,洞庭湖决口开始封堵合龙,7月8日 22:34,大堤决口完成封堵。后续进入到 固堤 、排水工作。

响应

在灾害发生的整个过程,国家和相关企业 紧急调度在轨卫星 对灾区进行观测。通过对相关新闻、公众号文章的收集整理,以及在不同遥感数据平台的查询和统计,这次灾情有超过 十五个国内的遥感星座参与了观测。

包括了高分一号、高分三号、高分四号、资源一号、环境二号、环境减灾2号、长光一号、宏图一号、天仪SAR星座、泰景四号、智星二号、睿星七号和九号、珠海一号、北京三号、东方慧眼等。

参与观测的部分遥感星座星座

但是,这些遥感星座在这次灾害发生过程中表现如何呢?统计了从7月4号到7月12号之间遥感卫星获取数据情况,覆盖了从溃口到封堵后的整个过程。最后总共统计了37次采集拍摄过程。(未包括睿星和东方慧眼,没有找到准确数据采集时间。也没有统计GF4以及FY等系列卫星。)

参与数据采集的卫星星座列表

分析

能看出这次应急灾情观测中,国家队还是主力,统计的37次的观测中占了21次。特别GF3 SAR卫星,从灾情发生前就进行连续观测,覆盖了灾情发展的整个过程。

GF3 观测灾情发展完整过程(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

商业遥感卫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加上没有统计的睿星和东方慧眼,商业遥感观测超过了20次。宏图一号和吉林一号都进行了为期4天的观测。

因为这次决堤发生在洪水回落期,溃坝是因为堤坝经过长时间浸泡导致,所以天气条件良好,光学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时间排序的卫星采集列表

对这些观测时间进行排序,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不同卫星星座的响应时间。

除了GF3号卫星一直在进行持续的跟踪观测外,

5号发生溃坝前,珠海一号也进行了观测。 溃坝发生后,紧急调度随即启动。 6号开始,宏图一号、景泰四号、吉林一号、珠海一号、睿星等卫星纷纷加入观测行列。 到了第三天的观测包括了高分一号、北京三号、环境二号、吉林一号、巢湖一号和泰景四号。

从这次卫星观测时间序列,也可以清晰看到各个卫星星座介入时间和持续观测时间。除了GF三号观测10次以外,就是吉林一号和宏图一号分别观测了4次。

卫星观测时间序列图

统计每天卫星数据获取次数,从4号开始卫星观测逐渐增加,其中6,7,8三天是观测高峰期。8号完成封堵后。观测频次开始回落。

每日卫星观测频次统计

对一天中的卫星观测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卫星的观测活动具有显著的规律性。

光学卫星的观测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而SAR卫星的观测时间则更为宽泛。

光学卫星的观测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1点左右,SAR卫星的观测高峰则出现在早上6点、下午6点和晚上10点,这个和Sar卫星轨道很多都是晨昏轨道有关。

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光学卫星和sar卫星还真是井水不犯河水,光学卫星集中在中午进行观测,SAR卫星集中在早、晚进行观测。

卫星观测逐小时统计

讨论

在这次洞庭湖决堤灾情中, 国产卫星星座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 短短几天时间内,国产卫星一共提供了接近40次的观测,这无疑是打了一场“富裕的仗”。

雷达卫星在灾害期间的高频次监测,为实时应急响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其全天候的能力确保了在关键时刻能够获取关键数据。光学卫星在白天提供了高质量的成像数据,这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灾后评估和细节分析至关重要。

然而,无论是雷达卫星还是光学卫星, 观测都过于集中在一些特定时段 如何组合不同卫星星座,以获取连续且持续的观测能力,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商业卫星星座在设计时,是否应考虑星座的差异化问题,避免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观测资源的竞争,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吐槽


因为这次卫星响应分析的需要,把目前市面对外发布的遥感卫星查询平台都用了一遍,各有优缺点,也发现很多槽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