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
——爱因斯坦
生活并不是繁复的做加法,有时去繁求简,才是快乐的秘诀。
随着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在乎的,这也是“不持有”的意义所在。
拿起该拿的,放下该放的,不让过分多余的事物来侵占我们的时间与经历,最好的例证便是乔布斯。
他追求极简生活,所以三宅一生为他设计制作了 100 件同样的黑色高领衫;他追求极简生活,所以他两百多平米的房间里几乎什么都没有,最重要的东西,是中间的一个坐垫。
作为决策者,乔布斯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是对产品做取舍。决策前,他会先闭目静坐,然后让属下将相关产品的设计一并放到垫子的周围。乔布斯做抉择用的是直觉,当然这里说的直觉并非是武断的决定。
不知你是否体验过,假若你的心先抵达了一种空境,那么随即而来的直觉会非常清晰、敏锐并有穿透力,非常值得信赖。
去年有一部日剧,叫《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家的温暖来源于“填充”——情感的或是物质的,因此,这部电视剧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另类”名称。
洒满阳光的公寓里空空荡荡,短发女孩麻衣躺在整洁的地板上,享受片刻轻松时光。相比于其他人的拥挤不堪,女主角的房间四壁空空,就像刚刚搬家时的样子。
事实上她有极其偏执的整理欲,尤其喜欢空空荡荡的房子,所以日常总会抓紧一切机会收拾与整理。对她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要果断扔掉,她将此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达到变态的地步。
尽管有时被家人制止,但她依然锲而不舍地扔东西,无论珍贵与否,有没有特殊的意义,一旦无用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实际上,这个日剧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日本确实有这么一个家庭主妇享受家里什么都没有的感觉,把所有可以不要的东西,都扔了。她为了看看自己是否是奇怪的,于是开了叫做“什么都没有博客”的博客,没想到这种“不持有”的观念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大多数人喜欢“饱满”,但却还有一群奉行着“不持有”的生活方式的少数。
他们把个人物品的数量降到所需范围内的最低。功能相似的绝不保留,长久不用的丢弃捐赠。他们的家中空无一物,办公桌上井井有条,随身携带的一只小包就能囊括。
他们知道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必要的东西就买承受范围内最好的,爱惜并充分使用它。不囤货,不因为一样东西便宜就买下它,“如非必要,勿增实体”是他们的信条。
他们的衣着简单朴素,热爱整理和打扫。
他们的爱好平实,不盲目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们随手拿起的东西,就是经常使用的。随时想到的念头,就是长久思考的。
对于这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国明朝的哲学家王阳明有一个漂亮的说法——“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你还可以看:
林风眠: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身上才有真正的人味
谁杀死了火星人?
新浪微博:LCA的家
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
【阅读原文】
,去 LCA 的手工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