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锂电
专注于锂电、动力电池领域的集产业研究、展览会议、专业网络于一体的全方位整合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扩招40万,赴日留学「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  5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欧洲经济溃败!3000多七星级酒店100%羊 ... ·  6 天前  
为你读诗  ·  腊八:腊尽春来,事事粥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锂电

【盛弘电气•大事件】日产出售AESC后 “特斯拉松下”模式还能走多远?

高工锂电  · 公众号  ·  · 2017-05-29 21:52

正文



摘要

对于车企来说,对核心零部件的追求无可厚非,前提是要能够做得过市面上能力最强的供应商,且成本可控,这样的零部件才会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反而是负担。


日产这家曾经对于车企生产电池狂热的拥趸,开始放弃自己曾经的选择。

 

本周,《日本经济新闻》和《路透社》报道,在中国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土豪VC金沙江创投将斥资10亿美金,从日产手中购得AESC总计51%的股权。

 

日产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行者,早于2009年,其就投资40亿欧元来生产包括日产Leaf在内的电动汽车,为了保证电池供应,同年,日产与NEC合资创立电池公司AESC,打算每年生产50万组电池为其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此后,双方开始进入蜜月期,日产leaf成为全球最早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也是截至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型,而由AESC提供的锰酸锂电池也很少听说过安全事故,其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备受业内好评。

 

变化出现在2014年,外媒路透社爆出日产雷诺CEO卡洛斯·戈恩打算砍掉AESC电池的消息,2015年,卡洛斯·戈恩证实:“我们在电池业务上再加快开放竞争,确保获得最好的电池。就当前而言,我们认为最好的电池生产商是LG化学”。

 

2016年8月,路透社报又道称,日产正与松下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海外公司,就可能出售其持有的AESC控股权开展谈判。

 

对于出售AESC的原因,卡洛斯·戈恩在2016年圣诞节前夕对外进行了解释:“如果我们可以从供应商那里买到更便宜的电池,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生产电池呢?自己生产电池简直就是个愚蠢的方法……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大型电池制造商了,跟2008年那个时期相比,现在汽车厂商是否自己生产电池已经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现实也的确如卡洛斯·戈恩所讲的那样,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建约车评在公众号里写道,一方面,日产早已厌倦了AESC,因为像LG这样的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为了拼抢市场份额,几乎以成本价展开销售。然而,雷诺-日产已经被AESC锁定了。AESC的苦恼和日产是一样的,它是多么渴望能将自己的动力电池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但它也被日产锁死了。因此,日产出售AESC的行为看起来就有点顺理成章。


而与此同时,日产放弃动力电池业务的举动让业内开始怀疑另外一家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与松下合建的超级电池工厂。

 

今年1月初,福布斯就发布文章称,特斯拉寄希望于建立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来降低电池价格的计划很可能会落空。

 

分析指出,超级工厂要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必须至少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销售足够多的电动汽车(或者能源墙powerwall),二是特斯拉自己生产的电池价格要比其他电池制造商更便宜。

 

但如今,包括宁德时代、LG、三星等动力电池企业的价格在持续下滑,一份来自摩根斯坦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和韩国动力电池价格在2017年将下降35%-40%,

 

当年特斯拉向投资者提出超级工厂的想法时,预计超级工厂将会帮助特斯拉实现每千瓦时的电池成本下降30%以上的目标。直到今天,特斯拉官网还保持这一预期值不变。

 

尽管特斯拉的支持者认为超级工厂的建立可以使特斯拉的电芯价格削减30%以上,达到88美元/kWh,而电池包价格可以在2020年下降50%以上,达到125美元/kWh,但是MIT Technology Review在一份采访报道中显示,一些电池专家认为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可能只能帮助特斯拉到2020年降价15% 左右,而非30%以上。

 

据此判断,摩根斯坦利认为,面对着国际主流动力电池价格的快速下滑,这将使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陷入生存危机。

 

而再联系到不久前的比亚迪业务分拆,建约车评得出的结论是:整车企业独立发展动力电池制造业务,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条路走到了尽头。

 

动力电池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拥有很强的规模效应的业务。对传统整车制造商而言,投资动力电池业务的挑战不在于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最大的门槛是销售。因为它没法将产品卖给其他汽车制造商,因而不具有规模效应,在成本上就会缺乏竞争力。

 

电动车的竞争,除了动力电池性能之外,成本几乎是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考量因素。通常,动力电池成本会占到电动车成本的1/3。因此,就会出现日产希望外购LG或者松下的电芯的情况。

 

对于车企来说,对核心零部件的追求无可厚非,前提是你能够做得过市面上能力最强的供应商,且成本可控,这样的零部件才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反而是负担。

 

来看本周锂电大事~

 


1


GGII: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5大趋势解读 

中国锂电池企业,逐步分化。中国锂电池电芯企业数量共有730家,其中年产值5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有6家,合计产值达到600亿元,10-50亿元的7家,其余产值均低于10亿元,而90%的电芯企业都是产值在1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这部分企业大都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针对的大都是零散小客户,这也是中国锂电池行业乱象百出的根本原因。从近两年发展趋势来看,小规模电池企业生存压力逐步加剧,市场逐步被大企业抢占。GGII预计中国锂电池企业逐步分化,小企业大部分会逐步跳台。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成本压力急剧增长,竞争压力大增。自从2009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出台以后,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动力型锂电池产能急速扩张,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09-2016年期间中国动力型锂电池新增产能100GWh,截止2016年底动力电池产能达到60GWh。产能增长大大高于实际电池需求量增长,导致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压力大幅提升。

 

账期越做越长,行业负债率和坏账率上升。中国锂电池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普遍存在产能无序扩张,低端产能过剩的状态,从材料——设备——电芯都处于过剩状态,价格和商务条件的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恶性的竞争导致电芯厂对原材料的付款周期越来越长,目前已经上升到6-9个月结算,而且是到期大都是承兑汇票。

 

恶劣的行业生态环境,导致行业的负债率和坏账率不断提升,目前行业平均负债率已经达到60%的水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

 

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下降,电芯成本保持下探。201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超预期发展,产业链的供需出现紧张,导致原材料碳酸锂、六氟磷酸锂价格上升,利润大幅上涨。这吸引了多家新进原材料企业及现有材料企业扩产。GGII预计随着新产能逐步释放,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逐步缓解,这最终促使原材料的价格回归,使电芯的成本进一步下行。

 

行业流动性大,技术人员积累不深。GGII在对大量电芯企业的调研中发现,行业流动性非常大,大部分企业几乎是2-3年换一拨人;50%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在锂电池行业研究不超过5年,主要原因有:

 

a.  中国锂电行业发展时间短,人才积累不够;b.进入锂电池领域的企业大幅增加(特别是2014-2015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激增),对人才需求随着增加;c.锂电池行业原本是一个微利行业,在给予人才薪酬待遇方面捉襟见肘。技术负责人积累不深,企业自然难以涉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2


10家外车企自建电池厂 国际动力电池格局猜想 

日前,戴姆勒斥资5亿欧元兴建的超级锂电池工厂在德国开工,成为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据了解,该生产基地电池将供应给其汽车业务以及由旗下奔驰和VivintSolar公司投资的家居能源存储系统上,

 

自特斯拉宣布兴建超级电池工厂后,国内外主流车企也加快兴建动力电池厂的步伐。高工锂电根据公开信息梳理部分车企布局电池基地情况发现,除过戴姆勒、特斯拉外,大众、宝马、通用、吉利、北汽、上汽、力帆、华泰等9家国内外车企都已提前布局,但目前尚未有电池厂真正投产。其中,预计特斯拉和吉利自建电池厂今年下半年可正式投产。

 

根据车企布局情况,主要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存在两种形式:车企自建电池厂和联手电池企业合资建厂;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这些车企具备的共同特征。

 

先撇开车企建电池厂的形式不谈,经济实力已经成为分化整车厂的一大高门槛。以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为例,其投资50亿美元,而根据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正在计划今年年内公布新建2-4家同样规模的超级工厂选址情况。

 

对于车企自建电池厂的原因,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是:动力电池作为整车的核心零部件,占据整车40%的成本,降低造车成本显然是掌握核心零部件车企的最大动力。有相关数据预测,特斯拉建造的超级电池厂可为其造车成本降低近30%。从长远来看,车企掌控核心零部件是汽车行业一贯有之的传统,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毋庸置疑的是,车企的“搅局”必然导致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激烈,经过“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淘汰竞逐,动力市场也将走向真正的成熟期。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承担利润的最后环节,车企摆脱对“三电”企业的依赖性,自己掌控核心零部件是一种必然现象。随着欧洲市场电池基地增多和特斯拉效应逐步显现,未来可能形成“中日韩欧美”五角角逐局面。  

 

戳此查看《11家外车企自建电池厂 国际动力电池格局演变猜想》


3


11家软包电池企业能量密度超160wh/kg 

圆柱、方形、软包三足鼎立电池格局下,软包市场应用正在加速;但技术、资金成为软包电池企业占据市场的关键因素。

 

从应用端来看,软包电池市场从乘用车扩展至电动客车,并且在客车领域呈增长趋势。根据2017年前四批推荐目录数据,国能电池、微宏动力等主流软包电池企业配套电动客车车型增多,初步统计搭载国能电池产品的电动客车企业已超过12家。

 

从电池性能来看,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极大提升。高工锂电初步统计截止目前“2017锂电供应链好产品动力电池全国巡回调研”情况发现,今年以来,软包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甚至超过160wh/kg的企业有11家,分别是孚能科技、国能电池、微宏动力、天劲股份、妙盛动力、中兴派能、多氟多、天津捷威、上海卡耐、万好万家、新华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市场需求升温,电池企业数量增多及技术升级,软包一片形势大好之下,还面临技术与资金两大考验,而这也成为软包电池企业未来能否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因素。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圆柱、方形、软包锂电池产量分别为13.92GWh、26.64GWh、22.99GWh,占比分别为21.9%、41.9%、36.2%。

 

GGII预计,动力软包电池今年开始放量,其占比比例还将提高,产值同比增长将超过30%。随着动力市场竞争白热化,软包若想与方形、圆柱持续抗衡,需要龙头企业带头突围而出。未来,软包、方形、圆柱三分天下格局更加明显。

 

戳此查看《11家企业能量密度超160wh/kg 软包电池应用加速》


4


超9家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 2020年前以拆解为主

在政策、利益、责任等多重动力下,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加紧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新兴市场。据高工锂电网了解,从技术沉淀到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或将以拆解方式为主。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动力电池回收用于拆解不足2万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约0.15万吨。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拆解将达19.6万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2.45万吨。

 

动力电池以拆解为主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电池厂商不愿意承担电池安全风险,不希望退役电池再次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大型储能项目对电芯一致性等方面要求远高于电动汽车,因此梯次利用或将缺失大型储能项目市场。与此同时,目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尚不成熟,除了少部分示范工程之外,大多企业仍处在技术积累阶段。

 

反观动力电池拆解领域,据业内分析估计,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53亿元,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

 

据了解,目前布局和计划布局回收拆解业务的动力电池企业包括:桑顿新能源、中航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包括:格林美、湖南邦普、赣州豪鹏、芳源环保、金泰阁、长优实业、威能环保、临沂华凯等。

 

事实上,尽管主机厂被规定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但是目前主机厂、电池厂均表示主要是授权第三方全权处理。

 

原因在于:一是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电池回收的经验和专业能力,二是不具备电池回收处理的专业技术装备,三是回收处理领域与汽车和电池行业相比是一个很小的微利行业。因此主机厂和电池厂大多会选择第三方专业回收处理机构进行合作,或者部分企业会选择共同合作做电池回收处理。

 

戳此查看《超9家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 2020年前以拆解为主》


5


8家锂电隔膜企业利润PK

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隔膜领域的毛利率目前仍处于高位,高工锂电整理8家隔膜企业已对外发布的数据,发现隔膜企业仍保持着至少34.02%的毛利率,远超其他三大材料。

 

其中,沧州明珠毛利率最高达到了63.61%,纽米股份最低也保持在34.02%。相对于其它三大电池关键材料而言,隔膜行业拥有更高的毛利。需要提醒的是,隔膜企业的普遍高毛利状态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或将成为当下电池企业寻求分担降价压力的首要对象。

 

从毛利率同比增减情况来看,8家隔膜企业绝大多数都还保持着增长状态,其中金力股份毛利率涨幅最高,达109.13%。


戳此查看《8家锂电隔膜企业利润PK》

 

对于2017年锂电隔膜领域的发展趋势,GGII总结出以下四大趋势:

 

一是湿法比例加大。近年来湿法企业不断加大扩充产能,同时干法企业大举进入湿法领域,如:星源材质、河南义腾、沧州明珠、中科科技等,未来湿法产能将不断加大,其需求占比也将保持上升,2016年占比超过40%。

 

二是行业洗牌加速。GGII调研,前十企业规划到2017年各自产能均超过1亿㎡,未来三年隔膜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大,大企业将不断挤压小企业市场份额,行业将走向集中化,“大鱼吃小鱼”格局逐步形成。

 

三是毛利下滑。目前国内高端隔膜较少,以中低端为主,市场同质化严重,加之企业不断的扩张产能,下半年国内将迎来产能集中式释放,竞争加剧;另外电池厂降成本压力大,倒逼隔膜厂降价。

 

四是涂覆膜占比上升。随着电池安全性、循环性、能量密度等要求不断提高,涂覆隔膜电池发展已成趋势,未来产量占比将逐步上升。另外新型涂覆也会逐渐放量,如油性涂覆。

 

五是中小企业淘汰加速。2015~2016年隔膜产能出现不足,部分二三线企业产能被有效利用,电池企业也将相应降低一定性能标准,或者通过涂敷等来增加隔膜性能。但2017年新增产能开始增加后,性能竞争会加剧,部分三四线产能将面临淘汰。


6


一周新闻动态

5月28日,国轩高科青岛基地4GWh高比能三元电池项目开工典礼暨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设计产能4GWh,将于2018年3月正式投产。两条线建成后,形成产能60亿元规模。该项目主要产品为VDA三元50Ah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将超210wh/kg。

 

5月26日,安驰新能源3GWH动力电池项目二期在上饶开工,此次项目包括4亿Ah高能量密度三元动力电池项目和4亿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

 

在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金沙江资本正接近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产汽车电池业务。知情人士称,金沙江资本正在谈判收购日产创立的汽车能源供应公司(AESC),双方目标是在未来2周公布交易。

 

正泰电器公告称,拟6000万元增资中能锂业,获其20%股权。中能锂业主营锂电池电极材料、金属锂合金材料等,将为公司石墨烯电池产业化落地提供资源供给。

 

近日,万润新能源投资建设的年产万吨磷酸铁锂装置生产线在郧阳经济开发区试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万吨,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2亿元。

 

7


新三板创新层换届 20家锂电企业革新进阶 

本周,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关于发布2017年挂牌公司创新层初步筛选名单的公告》,据统计,本次共计1329家公司入围,占全部挂牌公司总量11.9%。其中涉及锂电概念入围的企业达20家。

 

事实上,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就对挂牌公司设立“创新层”和“基础层”进行分层管理。首次入围的创新层公司953家,占总数12.5%。一年后,新三板市场跨入万家时代,虽然拟入选的企业在数量上显著增长,但在入围占比略微下降。

 

高工锂电网统计发现,去年共有10家新三板挂牌锂电企业入选创新层。而今年入围数量达20家,实现翻番。具体包括:联赢激光、科列技术、天劲股份、纽米科技、安达科技、第六元素、索尔科技、东方碳素、金锂科技、瑞能股份、新凌嘉、富电绿能、星和众工、丰江电池、方林科技、鼎能开源、天力锂能、奇才股份、青木高新、贝特瑞等。

 

戳此查看《新三板创新层 “换届” 20家锂电企业革新进阶》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随着分层制度的实施,市场流动性将显著向最高层次创新层集中。这意味着,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未来可为转板做准备,而一些几乎零成交、长期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将面临更受冷落的厄运,甚至退市。

 

以上,就是本周大事,下周见。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9881213)获得授权。


敬请关注

2017年的电动物流车市场将迎来重大变革,这其中蕴藏着重大机遇!6月23日,由高工电动车主办的2017高工电动物流车高峰论坛》在深圳·南山圣淘沙酒店(翡翠店)隆重启幕。广东省物流协会、全国各大物流、货运等运营企业、中国各大专用车企业、核心三电等等供应链企业近千名企业代表同时出席。届时还将启动上下游供需对接会,促进产业链合作与发展,值得期待!


联系人:陈绮娜 1356073183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