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左中右
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直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1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机票跌到200块,我却高兴不起来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Fedora即将登陆Win10/11 ...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林小英 关注“中下部分的学生” |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 我真的受够了 Ubuntu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左中右

起诉莫言与“骗廷杖”

王左中右  · 公众号  ·  · 2024-03-07 20:25

正文

近日惊闻一件事:

有人要起诉莫言,替每个中国人向莫言讨要1元名誉损失费,共计15亿。

先不提这个事合不合理,首先它就不合法。

因为个人是没有办法发起公益诉讼的。

这位毛先生翻遍了《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莫言作品,难道就没空看看民事诉讼法吗?

未必。


但他依然选择这么做,无非是在“骗廷杖”而已。

廷杖,是明朝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刑罚,说白了就是打屁股。

原本是想恐吓大臣听话的手段,但到后来有人发现,受廷杖的人虽然挨打,但立刻能获得“直臣”的身份名扬天下,这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于是就有人故意找茬骂皇帝,争取被打上几板子,然后青史留名。

这就是所谓的骗廷杖。


在古代,骂皇上能青史留名,归根到底是因为,皇帝是最大的IP,一举一动,都能引起风吹草动,传十传百。

到了自媒体时代,有流量的名人明星们成了新的“皇帝”。他们的拥护者和粉丝就成了随时抬起的廷杖。所以才有了越来越多故意找茬儿骂这些名人的人。

哪怕他们注定失败,但找准了“正义”的“直臣角度”,照样能收获流量和粉丝。于是人们纷纷群起而效之。我愿称之为“赛博骗廷杖”。


赛博骗廷杖有两个重点。

第一,就是把屁事当成天大的事,秉承的还是古代骗廷杖的找茬儿精神。

你写小说,我就说你侮辱英雄;

你贴广告,我就说你悬挂旭日旗;

你喝果茶,我就说你模仿靖国神社。

你放个屁拉个屎,都能被他们一本正经地当做别有用心、外部渗透。

第二,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被骂两句就能赚流量划算,但是号被封了,流量可就都让别人赚走了。

所以你看这些人,一张嘴都是家国大义,但话里话外都是安全第一。


在无数次养蛊试错后,终于有人发现了最好的骗廷杖对象:莫言。

写的文字够多,那找点文字茬儿,实在是容易。

又是一个拿过诺奖、有知名度的文学权威,流量哗哗响。

这对象也没风险。整天笑眯眯的,现在就是一个偶尔跟年轻人在公号聊聊天的小老头、一介书生。

方向更没风险,群众基础还相当广。批莫言的那些话,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有人说过了。无非还是那些家国大义。

最关键的是,这廷杖太好骗了。放出去的钩子,各个能被咬上。必能掀起“廷杖风浪”。

骂莫言是媚外才拿诺贝尔文学奖,那莫言拿矛盾文学奖是媚了谁?

骂莫言是文化汉奸,那他当作协副主席是卖了什么?

骂莫言抹黑英烈,那又怎么解释他党员的身份呢?

……


这些廷杖啪啪打脸的时候疼吗?会疼。

但不重要。

因为他痛并快乐着。他惨叫并又享受般地呻吟着。

因为他看到了名和利正在飞速朝他靠拢。


骗廷杖的恶,不止在于欺骗,更是拉低了道德的下限。

最开始被廷杖的,都是耿直之士,被打只是他们履历的一部分。

但是投机分子觉得,受廷杖就可以名利双收,所以开始骗廷杖,导致被廷杖后来成为了“沽直卖名”的代名词。

从那个时候开始,廷杖就成为了恶心人的工具,因为谁都知道你为什么要去挨那一顿打。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臣和廷杖就这么被淹没了。


我们总说以史为鉴,但人类是不可能做到以史为鉴的。

就像我们一部分人能看清骗廷杖的真实目的:起诉莫言表面是维护英雄和国家的名誉,实际是在消费民族主义,打造为民请命人设。

但还有很多人都不会发现。这些“很多人”就是这些骗廷杖的人沽名钓誉的池子。

其实想看一个人是真的想要实践心中的想法,还是打算扯大旗牟利是非常简单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1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机票跌到200块,我却高兴不起来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 我真的受够了 Ubuntu ! ”
2 天前
剑圣喵大师  ·  讲真,这样会聊天的女人才可怕
7 年前
好生活杂货铺  ·  晃剪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