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妈堂育儿
2-12岁亲子教育专家 ,专注亲子教育、家庭关系、两性关系、社会热点!教你如何养孩子、如何经营婚姻。更有渝姐每天为宝贝带来一则晚安故事,养成睡前好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这才是科技圈恐惧DeepSeek的真正原因 ... ·  17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菲律宾众议院支持弹劾副总统 ·  昨天  
参考消息  ·  除了DeepSeek,它们也在中国崭露头角 ... ·  昨天  
参考消息  ·  白俄罗斯开始进行战备检查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南部战区最新发布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妈堂育儿

“妈妈,我要看手机”你的做法里,藏着孩子二十年后的未来

爸妈堂育儿  · 公众号  ·  · 2019-06-10 21:12

正文


堂妈 说:

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好无聊,我要看手机”的时候,你的回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文 | 娇娇妈

来源 | 娇娇妈(ID:jiaojiaoma8)



1


“妈妈,我好无聊,我要看手机。”

每当这个时候,大部分家长都经不住孩子的哼唧,也认为看个十几分钟没多大关系,于是掏出手机,递给孩子,换自己一阵安静。

尤其是在排队时、等吃饭时、写完作业后,这些无聊的碎片时间,孩子更是坐立不安。

但这些被手机侵占的碎片时间,却正在拉开孩子间的距离。

去年春季,一篇名为《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的演讲火爆朋友圈,南京第九中学的张恒柱校长在演讲里,让所有父母和孩子警惕,不要沦为“手机控”。

在今年春季的开学典礼上,张恒柱校长再次指出一个很严肃的事实: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始进入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时刻被海量信息包围着,想安静地看会儿书,做几道题,手机来了消息,网页跳出弹窗,不是这个明星绯闻,就是“速看、震惊”这些标题党。


但等你打开,满足好奇心后,看书学习这件事,早已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是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一有时间,注意力都被手机占去了。

孩子长时间浸泡在手机提供的“低思考、高娱乐、低成本、高回报”的感官刺激里,有多少孩子还能够投入到枯燥的、需要不断努力才能看到成果的学习中去?

然而,我们依旧在允许手机吞噬孩子的注意力。

2016年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 家长平均每天愿意给孩子使用移动终端的累计时长约为40分钟。


泛娱乐化的时代,孩子的注意力正在被手机偷走。

注意力被偷走的孩子,正在离成功越来越远。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在1971年启动了一个超常儿童研究项目,在45年时间里跟踪了美国五千名全国排名1%的超常儿童的职业和成就。

研究结果证明,这五千名儿童绝大部分成为了一流的科学家、世界500强的CEO、联邦法官,包括扎克伯格、谢尔盖·布林等人。

研究发现,专注力和整个学习的关联性远高于智商,一个人越专注,他将来获得成就的比例就越高。

泛娱乐化时代,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碎片化阅读和爆炸性信息吞噬时,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已成为孩子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2


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不让孩子看手机就可以了。


“你给我专心点!”

“看这里,别看其他地方!”

“你又干嘛去了,快回来写作业!”


哪怕孩子被你压在书桌前,自身专注力不够的孩子,还是一样会走神。

要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科学地认知注意力。

关于人类注意力的基本规则和普遍情况,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莉·沃特斯在其著作《优势教养》中给出了这样的一组数据:

  • 儿童,毫无疑问,不擅长集中和保持注意力,多数3岁的孩子只能保持专注3~5分钟。


  • 在6~12岁之间,孩子的注意力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期,孩子的专注时间可以提高到10分钟左右。


  • 在15岁左右,注意力集中能力又会有一个飞跃,这是大脑发展和髓鞘化增多的结果,让我们的注意力可以保持20~25分钟。


  • 此后,我们的注意力水平趋于稳定,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注意力水平并没有比青少年时高很多。

据沃特斯博士介绍,成年人工作时之所以能够一直专注在电脑或工作台前,并不是我们能连续好几个小时保持专注,而是我们在不断地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保持专注。

回想一下,当我们来到办公室后,打开电脑,专注一段时间后,也会随手喝口水,也会两眼看看远处思考另一个问题,也会突然想到早上忘记提醒孩子带水杯,只是我们又能很快地专注回来罢了。

而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不因为别的事情分心。

我们的要求太高了。



这样不是在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而是在强迫他们坐在书桌前而已。

真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发地十分专注于某一件事,让他增强这个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 斯坦利的研究中也指出,学生只有达到在外界看起来十分专注、刻苦、自觉的学习,而自身认为十分自然的时候,学习就进入了有效的深度学习阶段。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玩乐高积木时一玩就是一个小时,吃饭喝水上厕所都给忘了,这时候孩子就已经进入了深度专注的状态。

培养孩子这种自发的注意力,才是关键。

3


注意力的形成是一个体系化过程,需要创造一定的环境,以及一定的刻意练习。

但这并不代表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只要家长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很多机会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尤其是那些被手机侵占的碎片时间,用来做注意力的训练,最合适不过。

等车、排队、学习间歇等碎片时间,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注意力,就“高人一等”了。


01

等车、坐车

等车或坐车时,由于不方便使用道具,所以最好的注意力训练道具就是周围所能看到的一切。

让孩子找车牌号码中的某个数字,找店铺招牌上的某个文字,找这个路口的路牌在哪里,找红绿灯周围有没有摄像头……路上的一切,都可以用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平时跟娇娇玩的时候,我就发现,她找出来的数量越多,越兴奋,越想玩,就越专注去找,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入深度专注。

这个游戏成为我和娇娇等车、坐车的主旋律之后,她的各种无聊、晕车、扭捏,都不见踪影了。


02

排队、等吃饭

1、妈妈背包里有什么:

一般出行,为了训练孩子注意力特意拿上道具,没太大必要。妈妈的背包,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具。

让孩子看3-5秒钟背包里有什么物品,然后拉上背包拉链,问孩子背包里头有什么。每玩一次,可以将背包里的某一样物品拿出来之后,再跟孩子玩下一轮。

除了说出物品名称之外,还可以让孩子说说物品的颜色,换着法子玩。

这个游戏,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能加强,一举三得。

2、接数字:

玩这个游戏的孩子一定要达到能流利数数的阶段,特别适合在幼儿园刚刚学了数字的孩子。

家长说出几个数字,孩子要接着往下数出一样多的数。例如,家长说1、2、3,孩子就要说4、5、6;家长说7、8,宝宝就要说9、10...

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更多的数字。

3、大小西瓜:

这个游戏至少需要3个人,最好拉上爸爸一起玩。

第一个人当排头,说“大西瓜”,但两手比成小西瓜的样子;接着第二个人说:“小西瓜”,但两手比成大西瓜的样子,依次直到最后一人。

类似的游戏还有,妈妈说“左手”,孩子举起右手;妈妈说“往前一步”,孩子就向后一步。

这种类型的游戏,可以破除思维的定式和思维惯性,也是训练孩子专注力的一种方法。



03

学习间歇、写完作业

1、抓手指游戏:

妈妈可以随意从书上找一段文字,找到文字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某一个字。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让孩子把食指放在妈妈的掌心附近,当妈妈念到文字里的“小”字时,妈妈就会抓孩子的食指,孩子听到“小”字时就要快速抽离食指躲避。

每次玩这个游戏时,家里总是一片笑声。娇娇长时间学习后紧张的神经,也会因为这个游戏小小的刺激而放松很多,然后又能很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衣服拍一下、食物拍两 下:

这个游戏可以结合语文、英语等学习过的词汇来玩。

在一年级的英语里,每一个单元学习的都是相同类型物品的词汇,妈妈就可以挑出一组衣服类的单词,和一组食物类的单词,混合在一起。

当妈妈念到衣服类的单词时,孩子拍一下掌,当妈妈念到食物类的单词时,孩子拍两下掌。

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学习间隙放松,又无形中帮助孩子强化所学到的单词。

效果杠杠的。

3、6的倍数:

这个游戏适合大一点的孩子,跟大人一起玩。

一人说一个数,但是轮到带有6的数字,以及6的倍数的数字的人,就不能说话,用拍一下掌代替。

这个游戏,非常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大脑的运算能力,大人有时候都会算错哦。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这个注意力,应该是孩子自发的、自然集中的注意力,而非大人强迫的。

把孩子被手机偷走的那些碎片时间,拿来跟孩子一起玩这些有趣的注意力训练游戏,孩子一定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玩出一身专注的能力,玩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