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IGHT视界
跨过山川大洋,走遍世界各地,这是你出国路上那瓶必不可少的老干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沈腾、林允工作室辟谣恋情传闻 ·  昨天  
新闻株洲  ·  395.56万人次!株洲文旅开门红!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官方回应 ·  3 天前  
湖南日报  ·  大S徐熙媛病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SIGHT视界

洗脑了一代中国人的意林毒鸡汤,如今快给老外忽悠瘸了

INSIGHT视界  · 公众号  ·  · 2024-09-23 22:30

正文

遥想十几年前,无数90后中小学生的作文素材都来自于 (读者)、 (青年文摘)、 (意林)这三大杂志巨头。
在那个学校严查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的时代,读、青、意不仅不会被划入“违禁品”的范畴,还往往能够成为 语文老师亲封的嫡系期刊 ,旨在 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
试问哪一位学到头秃的学生家里,没有几本读青意呢?
毕竟在那个文娱贫乏的青少年时代,只要和教科书无关,连洗发水沐浴露瓶子上的标签都能抓过来细细品读。
然而,当这批90后长大后,读青意却集体塌房。
有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小时候喜欢看读青意里的笑话,
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整本书都是笑话。


从90年代到2010年的这个阶段,以读青意为代表的 反思文学 成为一种主流文体。
说是文学,其实也就是一个故事配上一个感悟,通过各种案例、情感故事 总结人生哲理 ,全加起来不过几百字。
作为罕见的 学校推荐、老师严选、家长放心 的课外书,读青意在一定程度上抚慰过90后暗淡的青春,且经常提供800字作文引用素材,堪称写作的制胜法宝。
最著名的几篇美文,当属如下几则:
《一定要洗七遍》 :关于诚信,日本餐饮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盘子一定要洗7遍。
曾有一名中国留子偷奸耍滑洗了五遍,被餐厅老板用 “专门的试纸” 检测出不达标后,当即被日本全国通缉,永不录用。
还有一篇名为 《芬兰:试卷背面有答案》 的文章,作者通过和朋友交谈,得知芬兰公务员试卷的试卷背面都带答案,但竟没有一个考生会去看。
作者大受震撼,得出结论:芬兰公务员 太守诚信 了,怪不得芬兰这么廉洁。
当时的读者们读罢这2则故事,也纷纷痛心疾首: 原来中国落后,是因为我们社会面不诚实守信,人民还总是撒点小谎。
还有经典的 《美国剪断高压电线救麻雀》 :美国曾经有一只麻雀被五十千伏高压电线缠住,惨叫引起路人注意,他们报了警,警察报告白宫,总统在半小时内作出决定,派专机撞断了位于华盛顿的全国总电线,让全国暂停电,救援人员花半小时救下了小麻雀。伟大的国家能为任何小生命停下脚步。
这则故事令不少动保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善待动物的国家,绝对会善待自己的国民。
要论吃苦耐劳,有一篇 《夏令营中的较量》 如雷贯耳——
中日两国孩子负重 20 公斤 徒步 50 公里
中国孩子的背包质量太差,让他们可以趁机偷懒。
而日本孩子哪怕生病高烧,也要坚持徒步不做逃兵。
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吃光了干粮束手无策;而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饭,野外生存能力令人震惊。
杂志页中间的一句话更是骇人听闻——
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此外,关于日本小学,还有几则读青意段子大伙儿可能也听过:
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意志,不仅大冬天穿裤衩池塘冬泳,池塘里还有蛇来锻炼他们的胆量。
这些教育小故事,曾令无数90后学生羞愧得低下了头,也让中国家长焦虑爆炸,加深了对娃 施行吃苦教育 的思想理念。
读青意还告诉过我们,日本企业管理层会自己擦洗厕所,里面的卫生水平要达到 马桶水都可以直接喝 的地步…
这个故事的主角,在各种版本中轮着换过好几个,但是最出名的还是野田圣子,曾任日本总务相,她作为职场新人洗厕所的励志故事,树立起了人们对于 日本工匠精神 的仰望——
原来刷厕所,也能刷到喝马桶水的程度, 至此,已成艺术。
(友情提示:切勿尝试,根据马桶构造,吸水管到马桶那块是U型互通的)
还有 “青岛良心下水道,德国百年油纸包” 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每当夏季暴雨如注,一些中国城市“望洋兴叹”时,青岛市“德国良心下水道”的故事总会如约而至,一百多年前的德占时期,德国人以最先进的雨污分流理念和工业技术修造了青岛的排水系统,此后青岛成为 “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 ,靠的就是德国人一百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统。
这不仅令 德国制造=精准工艺 的印象深入人心,还顺便吹了一波德国人的诚信精神:
据传在2010年时青岛市在维护德国修建的下水道时,德国工厂那边都能在电话里指挥着找到密封的油纸包包着的仍锃光瓦亮的配件。
... ...
可以说,这些被一代人倒背如流的经典美文,在90后们年少对整个世界懵懂无知的时候,奠定了 一定的认知世界的基础 ;也令无数尚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国人,展 开对外国的种种幻想。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纸质杂志早已经风光不再。
但不知哪一天开始,当人们回首曾经喜欢的离奇故事和心灵鸡汤,却突然发现,以前的内容竟然如此 反智和荒唐
时至今日,一场 “读青意鞭尸运动” ,正在网路轰轰烈烈地展开... ...


必须要说明的是,其实这些玩意,即使放在上世纪,也不乏社会面的质疑之声——
早在1994年3月5日,也就是《夏令营的较量》刊载在《读zhe》杂志1993年11月刊、引发社会轰动不到半年时, 《北京青年报》 的副总编就曾在其报纸的周末版头条上,刊登了一期名为 《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 的文章。
在这一篇文中,当年的作者就用了多条翔实的证据,啪啪打脸“日本夏令营”文中的种种神论——
所谓的负重20KG徒步100公里根本不存在。
实际重量是 文中的一半 ,徒步的距离也只有 20来公里
这篇文将中国孩子娇生惯养、和日本儿童形成鲜明对比等观点逐个击破,反驳得有理有据,堪称最早一批的 “拷打文学”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总是在 反思 ,而往往又是错误地反思或犯反思的错误。”
当年尚且如此,如今更是时过境迁,尤其这几年,人们真正目睹、加之不少留子也亲临了诸多西方世界的混乱,这才发现, 曾经的“灯塔”,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强力的电灯泡。在其背面站满了小偷、毒贩和虚伪的政客。
至于读青意这种充斥着自卑和媚外,严重脱离实际的产物,如今更像是一本本 笑话大全 ,出于乐子人的整活儿和报复心态,故而频繁从故纸堆之中翻出,供人“拷打”:
槽点1:脱离现实,胡编乱造
一个在国外发生的善举故事,读青意就可能将其提升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标杆,甚至有些故事已经严重脱离人类社会目前科技水平所能解释的范围——
比如因深感澳大利亚人讲卫生树新风的号召,短短200年内,澳洲苍蝇就完成了变身蜜蜂的 “物种转换”
蜜蜂:我谢谢你啊!
槽点2:文化自卑,按头反思
读青意的很多故事都有诸如“中国 vs. 外国”的二元对立框架——
“外国”往往描述为 “先进、理性、自由” ,而中国则是 “落后、保守、死板”
在这个框架下,故事的终点已经不在于真正的文化差异,而是为了服务某种预设的价值观或反思。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读青意小故事往往采用极端化的对比来制造冲突,即使杜撰,也势必要描绘出一幅幅 “中必输”的名画
槽点3:逻辑感人,自相矛盾
不过,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何“外国父母散养孩子”和“外国父母陪伴孩子每时每刻”,这两种在逻辑上明明矛盾的说法,却散落在不同的读青意体故事中,并且全部试图给国人好好上一课?
我都能随口编出几则读青意体,这不就是:
“德国人很严谨认真,不像中国人那么散漫”
“法国人很浪漫自由,不像中国人那么死板”
“中国人溺爱孩子,外国人注重挫折教育”
“中国人打压孩子,外国人注重鼓励教育”
总而言之就是捧一踩一,正着说反着说,中国都是 输麻了 ... ...
于是,众人都哄笑起来,网路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德国良心下水道,美国霸气小护照;
日本马桶水能喝,纽约下雨不会涝;
日本街头很干净,英国地铁看书报;
温情执法抬枪口,美国看病不花钱;
印度医疗全免费,阿富汗发大别墅;
欧美没有流浪汉,美国无爱国教育;
日本超神夏令营,一无所有有自由;
西方最讲契约论,日本有工匠精神;
日本教育就是好,澳洲苍蝇变蜜蜂;
全国停电救麻雀,落樱神斧华盛顿;
人人持枪他不乱,伊拉克民主阵痛;
日本盘子洗七遍,地震中的父与子... ...
然而,这些为了吹国外写出的爽文,当事国自己都不敢这么吹。
更何况,如今的中国,正在成为 “反向读青意” 的主角... ...


今年以来 TikTok 上播放量巨大的 中国幼儿园日常 ,令一群老外惊呼。
画面中,这些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进行 烹饪、编织、园艺 等兼具艺术与技术性的学习活动。
以至于现在海外对中国孩子的新刻板印象,已经变成了中国小孩人均能做 满汉全席 杂技武术花活 一堆,其中还蕴含着 神秘的东方力量
而他们反观自己家娃,居然在学人类的 96种性别 ,美国的幼儿园甚至正在 遭受枪击 ,属于是还没摸到起跑线就已经被二维化了...
中式教育,就这样从曾经的 落后“填鸭”模式 ,摇身一变成为了 大洋彼岸的教育神话
不过这些在 TikTok 上围观中国的外国网友,只能算是理论派,驻扎在 YouTube 的一部分外国博主,才是 身体力行跑来中国 以进行肉身辩经
除了最近流行的 “144小时特种兵” 之外,还有许多旅居在中国的外国人,用实践行动证明中国的先进性。
比如 英国网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