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升级、上新!深圳娃们有福啦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黄金60秒”——ISEA跨口岸业务合作对接 ... ·  4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不合格!不要买!官方通报:多款零食上榜 ·  4 天前  
深圳发布  ·  高交会上,新的一批“明日之星”涌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发展改革委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之八:军地协同创新 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公众号  ·  · 2017-10-27 16:34

正文


  编者按  这是一组关于军民融合的深度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五年来,各项顶层设计相继出炉,重点领域任务逐步明确。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坚持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军转民”提速,“民参军”踊跃,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喜人。

  这也是一组以“军民融合”方式完成的深度报道。日前,中国改革报和中国国防报联合派出多路记者,深入采访全国各地推进军民融合的探索实践和成果经验。从10月9日起,两报联合推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军地协同创新

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军地协同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突出军工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顺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需求,把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牵线联姻

推动军民技术共享转化


  连续3年实现销售额近亿元的创收,湖南麒麟信息有限公司的民参军佳话得益于与国防科大的联姻。他们在保持联合科研的同时进行自主研发创新,最终从“游击队”成功蜕变为军工四证齐全的“正规军”,其研发的整套操作系统在军工产品中全面开花,甚至在政府、电力、电信、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湖南,像麒麟信息这样与国防科大“牵手”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为发挥国防科大重点学科优势,推动军工技术高新成果转化,湖南省与国防科大联合组建了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围绕体系、转化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以知识产权运营为纽带的军工成果在湘转化和产业化新模式,为军民融合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企业提需求-研究院搭桥梁-国防科大输出人才和技术。”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科研部处长朱春光介绍:“研究院利用这样的模式,把部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5年间支持转化了卫星导航、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军工创新成果,启动建设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从而带动一大批军工企业的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军地高校资源,湖南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的大戏越唱越精彩。2016年9月,湖南省与海军工程大学成立了湖南省军民融合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以马伟明院士团队等院校创新资源为依托,着力推动综合电力、电磁发射和新能源等领域装备技术体系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共同承担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湖南已建成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并依托多个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创造性地开展了省级国防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


产业集聚

特色产业抱团发展


  在长沙高新区,卫星研发企业天仪研究院主持研制的“潇湘一号”开创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商业卫星发射的先河。该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杨峰告诉记者:“在长沙,像天仪研究院从事卫星研发的军民融合企业有不少,这带来了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90%,这是株洲航空产业园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如今,依托航空产业园,株洲市聚集规模以上航空类企业25家,航空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空机械传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80%,这是长沙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的湖南省北斗导航企业的比例。在园区100余家军民融合企业中,北斗导航企业就有51家。

  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产业集群、抱团发展。湖南省近年来积极打造北斗导航、云计算及大数据、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软件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6大产业集群,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6亿元,2016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为推动军民结合型企业聚集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湖南省还推动建设了株洲市、湘潭市、平江县3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和长沙中电软件园等多家军民融合产业园,形成了以核、航空、航天、特种装备制造、船舶、民爆化工6个主导产业为骨干,以新能源、新材料军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格局。


重点推进

打造军工特色


  在今年的中国“装甲与反装甲日”展览上,国产坦克配备360°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斩落来袭反坦克火箭弹的公开演示引来广泛关注。研发这套系统的是长沙景嘉微电子有限公司,是湖南众多生产军工产品民营企业中的一员。

  “我们企业顺畅的民参军之路得益于绿色通道的开通。”该公司负责人余圣发口中的绿色通道,是湖南省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研发出台的优惠政策:为承担军工任务的民营企业在建设用地、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安全、消防、环境评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按照军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为承担军工任务的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开辟“绿色通道”。

  在由军工大省向军工强省迈进的征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军工发展环境,湖南还先后出台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军工改革等政策措施。

  目前,在各项改革措施引导下,一大批重点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都先后进入国防科研生产领域。近年来,在湘军工及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组织承担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0个重大专项的多个项目。

  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航空炭/炭材料、北斗系列关键技术、强激光技术应用、磁悬浮、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激光卫星技术……“十二五”以来,湖南军工科研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39项;申请专利3500余项,授权1500余项。这些创新为高新武器装备建设等国家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奠定了独特技术基础。

  “信息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用、产业共育,军工经济与国民经济才能相互良性发展。”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汤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实现军地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等信息平台,探索出区域军民生产要素整合的新路子。(中国国防报记者 鲁文帝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