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币圈
钱币圈(qianbiquan)是钱币收藏爱好者自己的公众号。收藏钱币,挖掘文化,美好的生活方式。资讯/行情/知识/故事/发现/活动/商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日本再次收买世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币圈

宣德炉到底什么样?馆藏宣德炉真品赏析

钱币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11 00:19

正文

辨别宣德炉的真伪主要看三个方面:  


1、看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2、看铸工。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
3、看磨损。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


自从可爱的宣德皇帝让旗下创意公司改良了一把铜炉后,宣德炉便被后世不厌其烦的仿造,以至于真正的宣德造都让今天的我们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而从明代到清代,每一个品种的宣德炉的样貌都经历了微妙的变化,本次天津博物馆的【吉金】特展将宣德炉按照品类展示,而每一类又按照年代顺序排开,观者能够清楚的看到历朝历代的微妙变化。大象团队连续作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种来一个明清大PK,看完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会让大家产生一种【反清复明】的冲动呢?


**冲耳炉


冲耳又称朝天耳,寓“敬天法人”之意。从明中早期到晚期再到清代,冲耳炉的炉身造型大致经历了从高到扁,再到高的演变。而明清冲耳炉变化最为显著的当属耳朵,明代的耳朵往往比较薄,而清代的通常更加圆润。尤其是耳孔,明代的往往是椭圆形,而到了清代,耳孔则呈现城门孔状,右图这只清早期冲耳三足炉便是城门形的耳孔了。


**押经炉


押经炉,据记载是宣德皇帝赐给寺庙的(押经书嘛),它的造型特点是耳朵上的那个凸起。 明代押经炉的耳朵往往是圆柱体,如这件明晚期的“玉堂清玩”押经炉,炉耳线条柔美;而到了清中期,押经炉耳朵的柱体就大多变成方的了,右图的押经带有长脚篆字款,属于典型清中期宫廷用炉的款识,年代大约在雍正/乾隆间,耳朵的柱体就是方方的,您喜欢哪一款呢?



**鬲炉

明清铜炉中,鬲式炉的存世量仅次于蚰龙,鬲炉的基本造型是光素的,因此,就像明代家具一样,鬲炉的优劣完全取决于它的造型和线条。左边这件明中期至晚期的“玉堂清玩”篆书款鬲式炉应该是最典型的明代制造,尤其是腿的线条很优美。而到了清代,鬲炉的腿就没有这样的曲线了,往往是笔直的,或许我们欣赏起来会觉得有点僵硬。当然,和女孩子的身材一样,炉腿的粗细也很重要,太粗或太细或许都不太好看了。



**蚰龙耳炉        

蚰龙耳炉是如今存世最多的宣德炉造型,它从商周青铜器簋演变而来,又参照了宋瓷经典造型而成,和冲耳炉类似,蚰龙耳炉的器身演变也是明代中早期高,明晚器扁,清代中期又变高。欣赏蚰龙耳炉,关键自然就是看这对耳朵的线条是否优美了,如这件明中期的蚰龙耳炉,耳朵线条柔软极具曲线美,而到了乾隆时期,这位十全老人同志居然设计出了这样三角耳朵的蚰龙耳炉,实在有一点不能欣赏啊。另外,明代的耳朵位置大多靠上(在器身的中心线以上),到了清代,耳朵的位置就有点下坠了。


**朝冠耳炉

朝冠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造型,元青花图案上所画的香炉往往就是朝冠炉的式样,应该是根据龙泉的造型演变而来。有关朝冠耳炉的明清之分相对简单,明代朝冠炉的耳朵几乎是笔直向上的,就像左图中我们所看到的这件明中期“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朝冠耳炉,而到了清代中期,朝冠炉的耳朵就会有一个很大的"S"字形的翻转曲线,狠狠的拗了一个造型。



**戟耳炉


戟耳炉的耳朵从方天画戟的造型演变过来,据炉谱记载是皇帝赏赐给武将的。戟耳炉的年份和优劣自然主要就在耳朵啦,戟的流线度、力度和精神度,以及耳朵和肚子的连接是否自然。上图两件戟耳炉都不错,左图明代的风貌古朴,右图清早期的线条优美,而到了清代中晚期,很多戟耳炉耳朵长得就很僵硬,也很不自然了,感觉就像生硬的装上一对耳朵一般。


**狮耳炉



狮耳炉的断代同样主要也是看耳朵。明代狮子头部立体感比较强,造型多样(有一些是有獠牙的),如这件狮耳簋式炉,狮子面部表情有点威武严肃,露出了獠牙。而到了清中期以后的狮子,气场就弱了很多了,往往长得有一点像哈巴狗了,如右边的这只,狮子还面带笑意,如同宠物一般,乖乖的。


**象耳炉



象耳簋式炉两侧塑象首耳,通常循“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明代的大象造型往往更抽象,偏向于神象的感觉,如这件明代的象耳簋式炉,造型独特,富含创意,有一点人们印象中普贤菩萨骑的大象一般。而到了清代,象耳造型更具象,更接近于我们动物园里看到的大象小象们,却少了一点神化的感觉。


**钵式炉



钵炉是存世很少的一种宣德炉,记载是宣德皇帝赏赐寺庙的(和尚化缘用的钵嘛)。钵炉通体光素,因此,"身材"和"皮肤"是决定一个钵炉优劣的最重要元素。明清钵炉在造型上也有很大不同,明代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只明晚期至清早期钵式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上大下小,蒜头形的,比例优美,而到了清中期,钵炉就变成接近滚圆的了(不好看啊!)。


**螭龙



这种水仙盆式炉上经常能看到这种螭龙的形象。从明代的螭龙一般偏瘦,体型柔软而显得有活力,到了清中期,龙身或许会更加强壮,但是整体造型会显得比较的僵硬和死板。


**点金


点金铜炉由于其特殊的色彩和工艺,在市场上每每创下高价。其中最有名的一只当属王世襄旧藏,如今存于上海龙美术馆的崇祯冲天耳三足炉了,2010年在北京匡时拍出1512万元高价。年份早,工艺佳的点金炉,点金部分和炉身感觉几乎能够溶于一体,而且洒金显得奔放写意,有一点像当代的抽象画一般。而到了清中期以后,这项工艺就显得比较粗糙了,点金往往在表面凸起,洒金呆板,当然其身价就相去甚远了


在很多器物门类上,大象都更喜欢明代的潇洒或者文人气,而不喜欢清代器物更多呈现出的循规蹈矩的奴才样,“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如果要我来选择铜炉的收藏,可能更倾向于明代中早期造型古朴的或者明代中晚期的私家款铜炉。

2、但客观来说,每一个年代的铜炉都有其精品存在,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或许在很多藏家看来,四爷一朝的宫廷铜炉如同其官窑瓷器一般,典雅、秀美,同样有着极高的审美趣味。无论哪个门类的收藏,多看实物,多比对,去粗存精,总是正确的收藏之道。




素材来源:大象视界

钱币圈  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