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35岁后,就不要再去同学聚会了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深爱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夜晚,胜过一切丨周末读诗 ·  5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中国的客运站,怎么悄悄消失了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休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课程推荐 | 强世功等:宪法案例研习(美国宪法)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1-03-08 09:00

正文

课程描述

本课程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国宪法案例作为系统研读内容,这些案例都涉及到国家宪法理论以及政治哲学中的重要主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细致研读和文献阅读,希望学生了解美国宪法并通过美国宪法来认识美国,同时学生掌握三种基本能力:

1、法律逻辑和思维能力:通过撰写案例摘要和对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逻辑的掌握,提高研读宪法判例的能力,培养其法律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培养法律人的法律思维和宪法思维;

2、对政治问题的宪法思考能力:课程阅读相关案例涉及的文献,讨论案例背后的政治问题,并培养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培养法律人-政治家的思维。

3、课程组织小组讨论并做课程报告,通过讨论锻炼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宪法案例研习(美国宪法)》

(2021教学大纲)

(上课时间:周一晚上18:40—21:40)

 

授课教师:强世功  教授

                  陈若英   副教授

                  阎  天  助理教授

                  左亦鲁  助理教授

助教:张聪


授课方法


A、个人阅读:每个人阅读案例及文献,并写作案件摘要;

B、小组讨论: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助教带领下讨论相关案例。

C、课堂展示:根据安排由小组同学做ppt展示对案例的研究报告

D、教师讲授:授课教师重点讲解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技巧及其背后的政治问题,推进学生对宪政问题和政治哲学问题的理解。


课程安排

每周3小时


课程考核

1、每个学生按照课程进度必须课前向助教提交“案例摘要”,结合小组讨论的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40分;

2、期末闭卷考试占60分。


参考文献

除了每章提供的具体阅读文献,可以参考以下的综合性文献。

1、 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基本介绍,请参考《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2、关于美国宪法的历史,请参考王希:《原则与妥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3、关于美国宪法判例的中译文及案例相关问题讨论,参考美国宪法教科书:布莱斯:《宪法的决策过程:案例与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有些宪法案例的中文翻译也可以参考: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编):《美国宪法的精神》,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4、课程涉及到美国宪法原文和宪法案例的关内容请到网上查找下载。



第一单元 导论


第1课  导论  宪法、普通法与违宪审查(强世功、阎天)

       必读文献: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


      参考文献:

Sotirios A. Barber,Judicial Review and "The Federalis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55, No. 3 (Summer, 1988), pp. 836-887

Paul Kahn, Question of Sovereignty,40Stan.J.Int L. 259(2004)

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


第二单元 主权与分权


第2课    违宪审查:起源与争论(强世功)


● 案件精读:Marbury vs. Madison(1803)

                Eakin v. Raub(1825)             

● 参考文献:

▷ 阿纳斯塔普罗:《美国1787年《宪法》讲疏》,华夏出版社,第十、十一讲。

▷ 比克尔:《最小危险部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

▷ 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第六章。

▷ 刘  晗:“宪制整体结构与行政权的司法审查”,《中外法学》,2014年第3期。

▷ 徐  斌:《为什么大法官说了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3讲    联邦与州的关系:联邦制诞生与考验(强世功)


● 案件精读:McCulloch v Maryland(1819)

Dred Scott v. Sandford(1857)

●参考案例:

   ▷ Martin v. Hunter’s Lessee (1816);

   ▷ Cohen v. Virginia (1821);   

● 必读文献:

▷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第10、14、15、16篇

▷  林肯:“第一次就职演说”,《林肯集》(1859-1865年)(上)

▷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发表的‘裂开的房子’演说”,《林肯集》(1832-1858年)(上)第530页

● 参考文献:

▷ 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第五章

▷ 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第一、二章

▷ 甘阳:“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

▷ 强世功:《超越法学的视界》,有关章节。


第4课   商业条款:联邦制的衰落与复兴(强世功)


●  精读案例:

  ▷ Gibbons vs. Ogden(1824)

  ▷ Lopez vs. U. S(1995)

● 参考案例

  ▷ The Passenger Cases (1849)

  ▷ United States v. Darby (1941)

    Wickard v. Filburn (1942)

 ● 参考文献:

▷ Barry Cushman, Formalism and Realism in Commerce Clause Jurisprudence,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67, No. 4 (Autumn, 2000), pp. 1089-1150

▷ David Fellman, Federalism and the Commerce Clause, 1937-1947,

▷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10, No. 1 (Feb., 1948), pp. 155-167

▷ RICHARD A. EPSTEIN, The Classical Liberal Constitution,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Section II, ch. 9-15.


第5讲  市场自由与治安权(强世功)

● 案件精读:

▷ Lochner v. New York(1905)


 ● 必读文献:

▷ 桑斯坦:《偏颇的宪法》,第一、二章


● 参考案例:

      ▷ Slaughter-House Cases (1873)

      ▷ Muller v. Oregon(1908)

      ▷ Adair v. United States(1908)


 ● 参考文献

 ▷ Cass R. Sunstein, Lochner's Legacy, Columbia Law Review,Vol. 87, No. 5 (Jun., 1987), pp. 873-919

▷ 约翰·莫纳什:《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相关章节。

▷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第四章

▷ 方 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第六、七章、九章和第十章

▷ 波兰尼:《大转型》,第五、六和十章


第6-7讲  不动产征收:财产权、公共利益和联邦制 

(陈若英)


● 案件精读:

▷ 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545 U.S. 469 (2005)

(中文翻译未经修订,仅供参考。有余力的同学,建议尽量阅读英文原文)


  ● 参考案例:

   ▷ Hawaii Housing Authority v. Midkiff, 467 U.S. 229 (1984)

(中文翻译未经修订,仅供参考。有余力的同学,建议尽量阅读英文原文)

   ▷ City of Chicago v. Eychaner, 2015 IL App (1st) 131833


● 必读文献:

▷ Richard Epstein,Public Use in a Post-Kelo World ,17 Sup. Ct. Econ. Rev. 151 (2009)


● 参考文献:

   ▷ 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 Richard Posner, Supreme Court 2004 Term Foreword: A Political Court' (2005) 119 Harvard Law Review 31, 只需要阅读pp92-98

 ▷Ilya Somin, Federalism and Property Right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gal Forum, Symposium on Governance and Power, pp. 53-88, 2011

  ▷ Andrew Morriss, Symbol or Substa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State Responses to Kelo, 17 Sup. Ct. Econ. Rev. 237 (2009).

   ▷ Ilya Somin, THE GRASPING HAND: 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AND THE LIMITS OF EMINENT DOMA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