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政府推出的管制政策,不管看起来多么荒唐,你都要先挤上车,或者先买张车票,不然将追悔莫急。
“抢”是一种中国特色。
在中国,总有一群人什么都要抢,挤公交车、挤地铁、买火车票、医院挂号、进景点,他们生怕进不了门、上不了车、抢不到座位,因此拼命往前挤。
即使在供应充足的环境中,很多人“抢”的习惯依旧难改,例如,乘飞机都是有座的,但抢先登机的现象并不少见。
“抢”也通过中国游客走出国门进而名扬世界。
今年3月,泰国网友上传了一段中国游客在泰国吃自助餐时疯狂抢虾的视频,虽然有辟谣称此视频是恶意抹黑中国人,但依旧受到广大舆论的批评。
为什么中国“抢”文化如此盛行?
有人将其归结为文明程度的欠缺,或者归结为国民劣根性。
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在特大城市生活的人群,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多有批评,这些现象也成为他们排斥外来非户籍人口或低收入人群的理由。
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的稀缺经济导致的,对供应不足的恐惧让人没办法不抢,这种习惯至少要经过几代人的生活富足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抢”有两层含义:
有和无的差异、先与后的差异。
一般理解“抢”,都是从有和无的差异入手,这主要是资源稀缺所致,由于普通商品的供需大多由市场所决定,稀缺的商品,价格自然也高,一般用不着抢,而需要抢的服务(或商品)大都是受到政府管制,或者直接由政府提供的。
显然,“抢”还是“不抢”的关键不是“有与无”,而是“先与后”。
当今社会,对“抢”持嘲讽心态的中产阶级,也越来越能理解“抢”的内涵,并且加入到抢先上车的大军之中。
在中国,抢先上车很重要。
买房要趁早,晚一步不仅买不起,也可能出现有钱也买不了的状况。
在上海,抢先办居住证很重要,因为这样就可以成为第一批办理居转户(居住证持有满7年可以申请户籍),而第一批居转户的办理,不仅条件低,名额也足。
所有政府推出的管制政策,不管看起来多么荒唐,你都要先挤上车,或者先买张车票,不然将追悔莫急。
就算是公务员,时间也是异常宝贵,每一步升迁都要及时赶早,早一年,往往意味着仕途升迁机会的倍增。
为什么抢先上车很重要?
首先,改革的策略决定了抢先上车的重要性。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广泛使用的改革原则,由于改革的对象往往都是既得利益群体,而“老人老办法”豁免了现有既得利益群体的义务,抢先上车、占了位置,就可以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所以每一轮社保、人事改革,都会有很多公务员、事业编制职工提前退休,就是想沾上“老人老办法”的光。
上海和北京的限牌政策亦是如此。
2010年前,北京车辆上牌尚未受到限制,之后推出了摇号政策,目前中签概率低到0.14%,即693人中只会有一人中签。
上海早先的车牌虽然需要拍卖获得,但有钱总可以拍的到,然而2013年警示价制度出台以后,车牌拍卖沦为抽签,概率虽比北京高,但也不到5%。
晚一步买车上牌,其难度增加何止百倍。
过去的30年,是资产膨胀的30年,也是知识与技术价值回归的30年。
房产是居民财富最主要的资产,除了投资以外,对于一线城市的常住居民,能否买房将严重影响其财富增值的可能,买房早与晚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其房产财富的净值。
在这种情况下,买房的资格却与缴纳社保年限以及是否有户籍等因素挂钩,从而变相拉大了人群之间的财富差距。
“先来后到”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加剧代际和人群之间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这种机制也已经成为上海、北京等城市族群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
其次,抢先上车的根源在于恐惧,害怕机会的大门对自己关闭,这是由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的。
2010年以前,全国只有上海实施小汽车车牌数量管制政策,随着北京车牌摇号政策的出台,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陆续传出实行小汽车车牌总量控制政策的谣言。
以深圳为例,社会上多次传出深圳将实施车辆限购的谣言,但官方多次辟谣称不会实施车辆限购,但2014年12月29日,深圳官方宣布当天晚上18时开始实行车辆限购,杭州的情况也与深圳相同。
今年3月,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起相同的案例。
3月24日以前,上海疯传房地产限购将升级的消息,作为购房前提的社保缴纳年限从累计2年调整到连续5年,3月25日上午10时,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
造成抢先上车恐慌的政策都有如下共同点:
-
第一,闭门密室决策,买车、买房、落户、子女入学这些政策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此类重大决策很少有公共讨论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
第二,以时间为划分原则,先上车者的利益将被保护,大家不得不抢先上车。
-
第三,决策执行没有缓冲期,因为以时间为主要划分原则,所以政策方案不仅要保密,还要立即执行、自公布之时起执行,如上海的房产限购升级政策,政策执行的时间甚至要回溯到政策发布十小时之前的时间点,这就导致大家对谣言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而绝不放弃任何抢先上车的机会。
南京对限牌政策的态度是少有的例外。
受杭州等地限牌政策突然袭击的影响,南京车市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火爆状态,大家抢先上车以防止自己被政策拒之门外。
为此,2015年5月3日,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回应表示,南京绝对不可能像杭州那样突然限牌,因为江苏省地方性法规对限牌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