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政法
聚焦政法热点、发布权威信息、服务人民群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颗青杏  ·  前xi指南、姿势大全、GC攻略……情人节临时 ... ·  19 小时前  
槽值  ·  成年男女过情人节的尽头,是它 ·  昨天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爱情幌子下的 “社会初体验” ·  2 天前  
槽值  ·  内娱还在装松弛,港女已经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政法

致敬这群人:换装不变色、警营续初心

武汉政法  · 公众号  ·  · 2024-08-01 15:17

正文





有这样一群人

曾经

他们身披戎装

将灿烂青春献给伟大国防

如今

他们穿上警服

以如磐初心继续守护安宁


反诈尖兵——邱海波

“紧急集合,着便装跟我到涉嫌电诈公司执行抓捕。”7月26日一大早,邱海波召集打击网络犯罪中心民辅警前往光谷某公司实施抓捕行动。

邱海波目前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打击网络犯罪中心负责人。他1995年参军入伍,2006年转业入警,分配至武昌分局刑侦大队工作。面对新挑战,他发扬军人作风,不畏困难,善于钻研,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从一名优秀的刑侦骨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侦战线指挥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次,多次受到市局通令嘉奖,2020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军转干部。

2020年,他加入刚成立的打击网络犯罪中心,他凭借丰富的刑侦经验,带领民辅警学习新技术新手段,很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击涉网类犯罪的实战技巧,既能网上作战,也能落地抓人,大幅提高了中心攻坚能力,真正将打网中心打造成“敢打必胜的战场、战训合一的练兵场、比学赶超的赛马场”。

他常常和同事们说“宁愿放弃睡觉,也绝不会放弃线索!”邱海波通过多起案例,深入研判涉网犯罪规律,加大线索梳理研判和挖掘力度,往往是抓住一个线索,通过深挖又挖出另外一条线索,向上挖到境外,向下不放过每一个“卡农”。

为了找到线索,他在福建龙岩出差31天,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通过化装侦察,谈心攻坚等手段,最终将一个卡池窝点一举端掉。在他的带领下,反诈中心成功侦破多起有影响力的电诈团伙案件,受到公安部贺电表彰,战法经验分别被公安部、省公安厅推介。中心先后荣立省厅集体二等功2次、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6人荣立个人三等功、9人荣获个人嘉奖。此外,中心还有3名青年民警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火眼金睛——张涛

“当警察、除暴安良是我的梦想。投身公安事业,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视侦大队民警张涛坦言,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依旧是他的梦想。

1990年,张涛因高考未能如愿考上警校,后来报名参军。1992年底退役复员后,张涛全身心准备招警考试,1993年考入武汉市公安局。“我从小受当警察的父亲熏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警察。”参警后,从巡警大队到禁毒大队,从派出所到视频侦查,他都干得津津有味。

“2011年,武汉市城市视频监控开始建设,我觉得视频监控很可能成为一种侦查手段,就下大气力钻研。没有看视频的电脑,我就找熟人买网吧淘汰的电脑,关起房门慢慢琢磨。”2012年底,他第一次通过视频追踪抓获嫌疑人,于是一发不可收。

2013年7月,武昌分局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视频侦查大队,专门把张涛挖了过来。“视频侦查不是简单地看监控录像,核心是信息化。”张涛一头扎进浩瀚的公安信息化系统,寻找涉案的蛛丝马迹,技术战法一天天丰富起来,屡破大案、奇案,成为同事和群众口中的“鹰眼神探”。

2019年5月,武昌分局在视侦大队挂牌成立“张涛工作室”,为派出所、警务站等一线单位提供视频侦查支撑。除了侦查现行案件,2023年以来,张涛还带领“张涛工作室”深入追踪尚在潜逃的重大案件逃犯。截至目前,先后抓获逃犯72名,其中命案逃犯4名。

“雷锋同志曾说过,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工作中熬夜加班、不眠不休是家常便饭。有时周末在家休息,突然想到案件上的突破点,张涛就会立即赶回办公室。从警31年来,他共计破获大要案件4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00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视频侦查专家。他先后荣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共计12次,今年7月刚刚荣获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定海神针——刘五桥

有这样一个人,以川流不息的马路为舞台,驻守武昌火车站路口30载,被誉为武昌南站“定海神针”,南来北往旅客的“守护神”,他就是武昌分局交通大队民警刘五桥。

在穿上警服前,刘五桥也曾是位军人。“父亲患有心梗去世早,家里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头上”,刘五桥回忆。

报考警察后出成绩的那天,刘五桥的母亲早上6点多就起床忙碌,为他紧张得一整天没吃下饭。家人的厚望刘五桥不敢忘记,“当一名好警察”的信念像模子一样刻在他心上。

一名优秀的军人和优秀民警的标准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如既往的战斗精神,赤诚未改的为民情怀。

参警后刘五桥成为武昌交通大队民警。2000年前后,火车站周边“麻木”车成为交通管理的顽疾,他建议设立“麻木”车集中停靠点,下大力气规范“麻木”车秩序管理。其中,有少数驾驶员不服管理,甚至持刀抗拒执法。面对挥舞的菜刀他没有服软,而是他挺胸迎了上去,最后在其他民警配合下,刘五桥夺下了菜刀,依法予以打击,严格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此火车站周边交通秩序逐渐好转。

面对火车站每日上万人的旅客,刘五桥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岗,全天泡在路面上。吹哨不管用,就改用手持扩音喇叭喊话,嗓子嘶哑、嘴角裂口是常有的事。他主动融入“万警进社区”活动,率先在岗区推行“公交线路一口清”指路服务,在岗亭增设茶水桶、急救箱、充电站,开通“失物邮递”,最大限度为旅客提供便利。

2021年夏天,刘五桥在执勤时,一段雨中送孩子上学的视频被上传网络,被不少的网友誉为“最美摆渡人”。“无论铁面还是柔情都是为民服务”,在刘五桥看来,无论是做管理还是做服务,不管是“唱黑脸还是唱红脸”,目的都是为群众服务。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五桥以刘五桥交通岗位为圆点,勾画“共同缔造交通安全”最大“同心圆”。为了治理中山路小学门口上下学拥堵问题,他早晚守在校门口执勤,联动学校、家长一起参与,终于将拥堵问题解决了。在他的启发下,全区公安民警开启“警校家”守护模式,为辖区学生安全上下学开辟安全通道。

“道路交通是流动的、体系化的,要综合审视路况,才能快速准确给出指令。”刘五桥在路口教导跟班新警,这就是刘五桥的“马路课堂”。5月以来,武昌区交通大队组织多批青年民警,让他们跟着“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刘五桥一起上岗,向身边英模学习取经,争取培育更多的“刘五桥式交警”。

“看见他在这里,我们都觉得很安心。”这是一名车主在城市留言板上为他点赞时的话语。

从事交警30年以来,他用脚步丈量练就“铁脚板”,用心服务温暖万千旅客,成为武昌火车站的一张响亮“名片”。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殊荣,曾两次进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巾帼女警——全凌雅

她是驻港部队首批女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18岁的全凌雅正好高中毕业。那年全国招收了首批40名驻港女兵,她被成功选中。来到美丽的海港边,全凌雅出色地完成部队各项任务,在40名女兵里成为第一批入党的两名女兵之一。

一年多后,她参加军校招生考试,成为第一军医大学分校护理专业的学员。3年后,这批学员临近毕业的实习在位于武汉的中部战区陆军总医院进行。医院急需补充护理人员,浙江金华姑娘全凌雅留院工作,就此与武汉结缘。

2008年,从部队转业时,攒了满满一箱子荣誉证书,褪去戎装的她选择了从警。幼年曾见邻居家被盗,民警上门破案的飒爽英姿成为她的“心中偶像”,在这里她完成了她儿时的梦想。

全凌雅走进警营的第一站在派出所,除了处理日常接处警、服务群众外,她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医护专业帮助群众。

不管是身着橄榄绿,还是警服蓝,她都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服务群众、救死扶伤。

有一次,一名男子被人打伤头颅,所里一时联系不上其亲属。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命就没了,“我来签字!”关键时刻,全凌雅帮受害人做手术并签字。由于伤者伤情很重,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全凌雅在医院里细心照顾了两三天,直到伤者亲属赶来接手,她才放心地离开。

2021年11月,全凌雅转岗至水果湖派出所,担任洪山路社区南苑责任区民警。刚接手新工作,全凌雅就接到上级指令,一可疑男子入住辖区酒店,她立即上门核查。全凌雅敲门刚亮明身份,门缝里冲出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二话不说,右手拿着刀片向全凌雅脖颈处挥去。全凌雅敏捷将头一偏,只感觉脖颈处有一股灼热感和疼痛感袭来。

发现隐患,绝不放松;面对危险,绝不后退。

见男子继续伤害五十多岁的安保队员老林,全凌雅冲上前去与歹徒英勇搏斗,奋力帮助老林脱离危险,自己脸上再次被划伤。很快,在增援警力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

此时全凌雅的脸上、脖子上全是血。当她被送至医院抢救时,主治医生心痛不已。多处受伤的她,有一个伤口长达30公分,伤口距离颈动脉仅0.5公分。

全凌雅负责的是一个老旧社区。手术一个月后,正赶上岁末年初事务多,她急匆匆地上班了。全凌雅很快把辖区近2000户居民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

她还建立了四十多个微信群,让群众有事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到她。她得知社区有多名退休老人独居,他们便成了全凌雅的牵挂。她时常上门陪老人们聊天,拉家常。来的时候带些生活用品和小菜,走的时候顺手把垃圾带下去。渐渐的老人们离不开她,纷纷把她当“亲闺女”。

“我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甚至比女儿还亲”,刘婆婆拉着全凌雅的手说道。刘婆婆的女儿女婿常年不在身边,自己家住6楼,没有电梯,行动不便。全凌雅记在心里,逢年过节就去家里嘘寒问暖。老人有什么事,她随叫随到。有一天,刘婆婆将全凌雅叫到一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家的备用钥匙就藏在……”

“闺女,我到北京了,社区要给我安装一个仪器,到时你去给他们开一下门,辛苦你了。”7月初,刘婆婆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给全凌雅打电话交代家中的事情。

“走近群众身边、走到群众心里,把自己当群众的亲人,群众自然会把你当亲人。”全凌雅说。全凌雅扎根社区,带领她的政法先锋队队员以优化社区治理为目标,广泛发动“信息员”广泛掌握社区社情,利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资源,建好一支“调解员”队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在“黄鹤卫士”支持下,做实社区“巡逻队”,强化安全防范,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从“军装”到“警服”,从“军官证”到“警官证”,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像他们一样优秀的退役、军转民警,武昌分局还有近450人,他们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他们的忠诚从未改变,他们的热血从未冷却,他们的初心从未动摇,积极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昌贡献力量。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