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驻港部队首批女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18岁的全凌雅正好高中毕业。那年全国招收了首批40名驻港女兵,她被成功选中。来到美丽的海港边,全凌雅出色地完成部队各项任务,在40名女兵里成为第一批入党的两名女兵之一。
一年多后,她参加军校招生考试,成为第一军医大学分校护理专业的学员。3年后,这批学员临近毕业的实习在位于武汉的中部战区陆军总医院进行。医院急需补充护理人员,浙江金华姑娘全凌雅留院工作,就此与武汉结缘。
2008年,从部队转业时,攒了满满一箱子荣誉证书,褪去戎装的她选择了从警。幼年曾见邻居家被盗,民警上门破案的飒爽英姿成为她的“心中偶像”,在这里她完成了她儿时的梦想。
全凌雅走进警营的第一站在派出所,除了处理日常接处警、服务群众外,她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医护专业帮助群众。
不管是身着橄榄绿,还是警服蓝,她都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服务群众、救死扶伤。
有一次,一名男子被人打伤头颅,所里一时联系不上其亲属。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命就没了,“我来签字!”关键时刻,全凌雅帮受害人做手术并签字。由于伤者伤情很重,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全凌雅在医院里细心照顾了两三天,直到伤者亲属赶来接手,她才放心地离开。
2021年11月,全凌雅转岗至水果湖派出所,担任洪山路社区南苑责任区民警。刚接手新工作,全凌雅就接到上级指令,一可疑男子入住辖区酒店,她立即上门核查。全凌雅敲门刚亮明身份,门缝里冲出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二话不说,右手拿着刀片向全凌雅脖颈处挥去。全凌雅敏捷将头一偏,只感觉脖颈处有一股灼热感和疼痛感袭来。
发现隐患,绝不放松;面对危险,绝不后退。
见男子继续伤害五十多岁的安保队员老林,全凌雅冲上前去与歹徒英勇搏斗,奋力帮助老林脱离危险,自己脸上再次被划伤。很快,在增援警力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
此时全凌雅的脸上、脖子上全是血。当她被送至医院抢救时,主治医生心痛不已。多处受伤的她,有一个伤口长达30公分,伤口距离颈动脉仅0.5公分。
全凌雅负责的是一个老旧社区。手术一个月后,正赶上岁末年初事务多,她急匆匆地上班了。全凌雅很快把辖区近2000户居民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
她还建立了四十多个微信群,让群众有事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到她。她得知社区有多名退休老人独居,他们便成了全凌雅的牵挂。她时常上门陪老人们聊天,拉家常。来的时候带些生活用品和小菜,走的时候顺手把垃圾带下去。渐渐的老人们离不开她,纷纷把她当“亲闺女”。
“我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甚至比女儿还亲”,刘婆婆拉着全凌雅的手说道。刘婆婆的女儿女婿常年不在身边,自己家住6楼,没有电梯,行动不便。全凌雅记在心里,逢年过节就去家里嘘寒问暖。老人有什么事,她随叫随到。有一天,刘婆婆将全凌雅叫到一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家的备用钥匙就藏在……”
“闺女,我到北京了,社区要给我安装一个仪器,到时你去给他们开一下门,辛苦你了。”7月初,刘婆婆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给全凌雅打电话交代家中的事情。
“走近群众身边、走到群众心里,把自己当群众的亲人,群众自然会把你当亲人。”全凌雅说。全凌雅扎根社区,带领她的政法先锋队队员以优化社区治理为目标,广泛发动“信息员”广泛掌握社区社情,利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资源,建好一支“调解员”队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在“黄鹤卫士”支持下,做实社区“巡逻队”,强化安全防范,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从“军装”到“警服”,从“军官证”到“警官证”,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像他们一样优秀的退役、军转民警,武昌分局还有近450人,他们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他们的忠诚从未改变,他们的热血从未冷却,他们的初心从未动摇,积极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