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不能遗忘!7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让人泪目 ·  2 天前  
新华社  ·  郑钦文强势逆转,晋级八强!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不用工具看3D视频!快进来试试 ·  3 天前  
新华社  ·  新华社带你打卡23座文化名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向王俊凯的粉丝低头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26 11:46

正文

撰文 | 武子淳 缪加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作家王小波曾在杂文《明星与癫狂》里写道:“影迷(或称追星族)是有计划、有预谋地把自己置于一场癫狂之中”。他的这段话在当红小生王俊凯刚刚过去的成人礼中得到了印证。


9月21日王俊凯生日当天,粉丝团一举包下全国各大城市70家银行、30间咖啡店、500个KTV包厢以及500家影院的5000块LED屏幕为他播放庆生视频。庆生广告还走出国门,占领了米兰、伦敦、加拿大、伦敦等大城市的电子屏和广告牌。


光在地上搞大动作还不行,为王俊凯的庆生活动还被粉丝们搬上了天——广州天空中18架无人机拼出了象征王俊凯的字母K;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好莱坞,特技飞机喷射气体在天上写下生日祝福;他们甚至花两亿多美元放了一颗卫星,让它带着王俊凯的照片在地表上空100000英尺的宇宙绕行一圈。


王俊凯的成人礼攻陷了地球,同时也让人对粉丝这个团体顿生敬畏。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一个明星何以有这样强大的号召力,能让无数粉丝不计一切代价竞相追逐?

粉丝用卫星为王俊凯庆生/Twitter

人人都爱偶像


说到现代社会的“追星”、“偶像”,很多人都会把当今“肤浅”的文娱产业批判一番。事实上,疯狂的追星现象历史悠久。


《云仙散录》记载,仰慕杜甫的诗人张籍阅读过杜甫的作品后,将杜诗烧成灰烬拌饭吃,还 “令吾肝肠从此改易”。这份崇拜的劲头,可能只有当代粉丝蹲守机场,吃王俊凯剩下的面可以媲美。


为什么人总是会入偶像的坑呢?粉丝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粉丝行为其实源自“粉丝”和“偶像”之间的接近性——明明距离遥远,却又似乎触手可及。吴亦凡不认识你,但你却对吴亦凡了如指掌,仿佛和吴亦凡很熟。


在现代,我们和偶像间的距离被媒介无限拉近。“曝光效应”表明,重复出现的刺激会增加偶像的吸引力。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人们大都最喜欢自己最熟悉的自我形象。

生写真、CD、游戏、漫画...48系的偶像形象可以同时在多种媒介上出现 / Flickr


无处不在的偶像,让人们产生了他/她仿佛就在身边的错觉,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你,偶像和粉丝的“亲密关系”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以至于有粉丝真把偶像当成了自己的女友——2010年AKB48成员渡边麻友与粉丝亲切握手时,却发现粉丝手上沾满了精液。


光有亲密感还不够,狂热的粉丝追星过程中还会产生真真切切的参与感。痴迷于TFBOYS的并非只有青少年,相反,不少已经上大学的“姐姐饭”、甚至走入中年的“亲妈饭”才是TFBOYS粉丝团的中坚力量。


亲眼见证三小只一步一步成长为梦想中的样子,这种“养成感”也是TFBOYS粉丝的精神支柱。有钱又有闲的“姐姐饭”、“亲妈饭”们对TFBOYS的理想主义幻想,恰恰投射出她们自己对子女的期待。

粉丝费尽心血,为王俊凯亲手整理了历史和政治的考试重点/新浪微博


但对于青少年粉丝,偶像更多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根据ESPN的报道,在NBA球星科比退役一年之后,斯蒂芬·库里在中国的球衣销量已经超过了他。对于新一代进入青春期的球迷而言,对库里的模仿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旧金山纪实报》就曾发文描写湾区儿童对库里的模仿,这些孩子会执着于在三分线外出手,甚至在球赛对抗里戴上牙套。


Kagan等心理学家将“认同”定义为:“努力去塑造一个人的自我,去表现像他选为楷模的人所表现的样子,而且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为避免身份认同危机,常常通过模仿认同的对象,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对偶像的崇拜与模仿,也是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身材并不强壮、性格开朗的库里就是另一个自己,在他身上寄托着成长过程中的一切梦想。

斯蒂芬·库里“嚼牙套”的小动作被新一代的体育少年们争相模仿 / Flickr


对偶像的崇拜折射出粉丝对自己的期望,但这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根据中国3587名初中生的样本的研究,在中国,女生的偶像崇拜程度远高于男生,这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社会化的目标不同。对于男生,偶像的社会地位、财富和体魄是他们在学生时期客观上难以达到的,所以他们并不为此而苦恼。


而青春期的女生对自身外貌的关注程度达到了高峰,以完美形象出现在媒体中的偶像,不仅是她们疯狂追逐的对象,也是衡量自身的标准。当她们认识到自己在外表上与偶像的巨大差距,便容易产生自卑感。重庆一个妹子因为不自信,不惜花费一百多万整容费,就为了将自己变得和Angelababy一样。

男影迷强吻冯绍锋/视觉中国

偶像冲昏了我的头脑


读到这里,也许你依然很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粉丝会护主心切。为什么当明星出丑闻时,许多粉丝的本能反应不是“他真的有错吗”,而是“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事实上,对于很多疯狂追星者来说,他们对偶像的认知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光晕效应”,因为一个突出品质(如唱歌好听或者颜值高),掩盖甚至扭曲了其他特点(例如性格或道德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以点概面。

薛之谦粉丝/新浪微博


其实,粉丝中不是没有理性的声音,只是,那一撮更疯狂的粉丝总能以惊世骇俗的言行吸引到全世界的注意。权志龙的粉丝曾声称,自家偶像“发烧到90度还坚持跳舞”;无独有偶,在EXO粉丝那里,他们的偶像也曾突破人体极限,一度发烧至90度;然而这和能够操纵时间的TFBOYS相比,还略逊一筹——据说TFBOYS每天都练舞40几个小时。


疯狂的粉丝,往往伴随着疯狂的下场。杨丽娟恐怕是人们印象中最早的“脑残粉”了。这位刘德华的粉丝曾因梦见偶像而决心追星,父母卖房卖肾不断筹钱让她去香港见偶像。


2007年,杨丽娟的父亲因女儿没能单独与刘德华见面,留下遗书投海自尽。杨丽娟后来在电视节目中说“不要疯狂迷恋”、“刘德华不值得你浪费青春”,可也无法再换回父亲的生命。

超级追星女孩杨丽娟和偶像刘德华合影/视觉中国


这样疯狂的粉丝行动,恐怕就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而上升为心理疾病了。


关于“名人崇拜综合征”的研究最早出现于本世纪初期,现代心理学家往往通过名人崇拜量表去评估量级,根据约翰·马尔特比(John Maltby)等人的研究,名人崇拜分为三个级别:娱乐-社会型、强烈-个人型、边缘-发病型。处于最高等级的粉丝们连名人们的一根毛都不会放过,会疯狂追逐名人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Anderson和Bushman在研究中发现,高程度的崇拜与网络暴力和攻击行为成正相关,虽然显著相关度只在0.1到0.3之间,但放在全球庞大的粉丝人口中,这就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值了。 

粉丝举牌要和周杰伦滚床单/net


2016年,鹿晗就曾遭到“私生粉”(指跟踪、偷窥明星日常的极端粉丝)的逼车,险些酿成车祸;MIC男团成员赵泳鑫曾在回家后,发现一全身赤裸的女粉丝躺在他家浴缸里洗澡,内心非常崩溃。这类事件的主角大多是“名人崇拜综合征”的重度患者。


在名人崇拜量表中得分较高的粉丝,大多数怀有对外形的忧虑(尤其是青春期粉丝),较弱的人际关系,同时有抑郁症、焦虑症状,易于上瘾,有购买癖。与此同时,还容易出现自恋倾向和认知障碍。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或许是疯狂粉丝最知名的受害者了。1981年3月30日,一个名叫小约翰·欣克利的年轻人在里根总统走出希尔顿饭店时,对他连开六枪,有一颗子弹经反弹后击中里根,离心脏仅有一厘米。


大难不死的里根可能怎么也没想到,差点杀死他的疯子不是他的政敌,而只是想在偶像朱迪·福斯特面前大显身手的脑残粉。欣克利最后被诊断患有自恋症和精神分裂症,终日在精神病院里枕着福斯特的照片入睡。

朱迪·福斯特在《出租车司机》中的经典角色让她年少成名,却也为她招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flickr

越斗越“真饭”


然而,无论再怎么觉得自家偶像完美无缺,好像也没必要去管别人家偶像什么事。可偏偏粉丝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就拿最爱较劲的EXO和TFBOYS粉丝团来说,微博和QQ空间里一直是他们的兵家必争之地:EXO成员一条评论转发量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后,TFBOYS的粉丝不遑多让,立刻在王俊凯微博下创下4277万次转发的世界纪录。

台北,5月2日,歌手鹿晗拖着行李箱录制综艺节目《我去上学啦》,让一旁守候多时的粉丝们尖叫声不断/视觉中国


为什么粉丝之间总是彼此看不顺眼呢?


这其实不是偶像们的错。成为一个粉丝就意味着成为了一个团体的成员。社会认同理论告诉我们,人一旦从属于一个群体,就立刻会产生对自己群体的认同,产生内群体偏向和外群体歧视。


心理学家Sherif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群11岁的男生以完全随机的形式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老鹰”和“响尾蛇”,然后将他们带到夏利营营地。


起初两组孩子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只和组内成员一起游泳、爬山。等组员内部相互熟络了,心理学家将两个小组带到一起。很快,组与组之间的辱骂就出现了。随后的比赛带来了更激烈的冲突,两个小组的成员甚至拒绝在同一屋檐下吃饭。

“TFBOYS超少年”主题飞机首航 粉丝冲上云霄为偶像庆祝 / 视觉中国


由此可见,即便被分到一个完全无意义的群体中,群成员之间互不相识,只要获得了群体身份,人就会对自己所在的群体产生偏爱。当群体身份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一切对群体的攻击便是对自己的攻击。自从吴亦凡和鹿晗被塑造成竞争对手之后,对于很多“芦苇”而言,与“鹿饭”的战斗其实不只是为偶像,更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战。


共同面对“主流”媒体的负面评价、“肩并肩与全世界为敌”便是粉丝间增强身份认同的方式。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锁场”事件“在微博上被传得沸沸扬扬,百度杨洋吧的一百万位“羊毛”们立刻利用相对封闭的贴吧提升团体的识别度,管理集体认同遭遇的危机。


羊毛们的关键词变成了“不哭”、“坚强”、“艰难时刻”,对外还要求同期上映的《战狼2》为《三生三世》腾出排片,因为吴京执导的《战狼2》“扼杀了无数电影制作人的梦想”。

保安想哭!杨洋灰蓝发高调现身白云机场 上百粉丝夹道送机场面壮观 /视觉中国


深爱这个国家的吴京,其实常常被这个国家的粉丝伤害。2015年,演员吴京在节目中看到EXO称“不认识”,并直言“这是男的女的?”,引起了EXO粉丝的愤怒,一场“爆吧”事件随之而至。


粉丝们不但爆了百度吴京吧,连普京吧也惨遭攻陷。用大量谩骂贴充斥普京吧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但无论爆哪个吧,EXO粉丝都在集体进攻中完成了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和尊严的捍卫。


这种对抗还会出现在粉丝团体内部。外行常常以TFBOYS粉丝来描述喜欢TFBOYS歌曲的群体,但人们只知道TFBOYS有“团粉”(整个团体的粉丝),却不知道其实粉丝团体内部更多的是唯粉(只粉团体中某一个人)。


事实上,当你走进TFBOYS演唱会,满场闪烁应援牌上写的的不是TFBOYS,而是“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方粉丝分别以蓝绿红三色为标志,划分阵营,互相叫嚣。

TFBOYS演唱会上,粉丝纷纷举起自家偶像应援牌/视觉中国


今年7月,又一场冲突在长沙爆发,起因是王俊凯和易烊千玺的粉丝相互争夺应援位。王俊凯的粉丝“湖北湖南黑道白道都可以解决”,易烊千玺的粉丝则要用上“内蒙古人每年的五个杀人名额”,一时剑拔弩张。要论疯狂粉丝,骂战+干架,还是小学生们最厉害。


参考资料:

1.岳晓东,《追星与粉丝: 青少年偶像崇拜探析》

2.朱龍祥, & 陸洛. (2000). 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心態與行為初探. 應用心理研究》(台北), (8), 171-208.

3.时嘉惠,张梦圆,杨莹,冯姬,寇彧(2016)《初中生偶像崇拜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32(6): 666-674

4.张芷凡(2013),《青年“粉丝”身份认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文

5.Vista看天下,2015年3月4日,《TFBOYS粉丝大乱战》

6.新浪新闻,三声,《在杨洋贴吧观察10个小时之后,我发现了锁场的真相》

7.搜狐新闻,为什么王俊凯的成人礼这么炸天?因为TFBOYS还没有单飞啊

8.Aleaziz, Hamed (2016) ‘Kids mimic Curry’s magic, prompting delight and a backlash’,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pril, 11.

8.Bolotin, David (1979) Plato’s dialogue on Friendship,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9.Burton-Hil, Clemency (2016) ‘Forget Beatles - Liszt was music’s first ‘superstar’’, BBC

10.Delia, Elizabeth (2015) ‘The exclusiveness of group identity in celebrations of team success’,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18(3), pp. 396-406.

11.Galbraith, Patrick (2012) ‘Idols: The Image of Desire in Japanese Consumer Capitalism, 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 Galbraith, Patrick & Karlin, Jason (eds.) 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 Palgrave MacMillan, pp. 185-208.

12.Jenkins, Henry (2013)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Chinese Fandom: An Interview with Xiqing Zheng’, February 6

13.Maltby, John, Liz Day, Lynn E. Mccutcheon, Matthew M. Martin, and Jacob L. Cayanus (2003), ‘Celebrity Worship,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Social Complexit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7(7), pp. 75-83.

14.McCutcheon, Lynn (2002)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elebrity Worship’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93(1), pp. 67-89. 

15.Liu, J. K. K. (2013). Idol worship, religiosity, and self-esteem among universit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in Hong Kong. Run Run Shaw Libra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6.Sanderson, Jimmy (2013) ‘From Loving the Hero to Despising the Villain: Sports Fans, Facebook, and Social Identity Threat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6(4), pp. 487-509.

17.Sandvoss, Cornel (2005) Fans: The Mirror of Consumption, Polity Press.

18.Sansone, Randy & Sansone, Lori (2014), ‘I’m your Number One fans—A Clinical Look at Celebrity Worship’,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11(1-2), pp.39-43.

19.Stever, G. S. (2011). Fan behavior and lifespan development theory: Explaining para-social and social attachment to celebrities.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18(1), 1-7.

20.Sherif, M. (1954). Experimental stud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tergroup attitudes between experimentally produced groups: robbers cave study.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唐不甜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