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海拔 4000 ... ·  昨天  
混沌巡洋舰  ·  社交媒体导致了语言简化?PNAS最新研究分析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AI发展道路到底该如何抉择?这点至关重要!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1-09 07:30

正文


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最终的国际竞争格局。总体来说,我国应发展用得起、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消除我国信息贫困人口并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低门槛地赋能各行各业,让我国的优势产业保持竞争力,让相对落后的产业能够大幅缩小差距。


拼算法模型还是拼新型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具有典型的长尾效应。我国80%的中小微企业需要的是低门槛、低价格的智能服务,因此,我国智能计算产业必须建立在新的数据空间基础设施之上,率先实现智能要素(数据、算力、算法)的全面基础设施化成为关键。这项工作可比肩20世纪初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互联网产业的历史作用。


信息社会最核心的生产力是网络空间(Cyberspace)。网络空间的演进过程是从机器一元连接构成的计算空间,演进到人机信息二元连接构成的信息空间,再演进到人机物数据三元连接构成的数据空间。从数据空间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数据的“百炼成钢”,大模型就是对互联网全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后的产物。在数字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信息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粗加工后的结构抽象;在智能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智能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与精炼后的模型化抽象。智能计算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用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算法,在算力池中加工海量数据后得到智能模型,再将该模型嵌入信息世界、物理世界的各个过程。我国政府已经前瞻性地提前布局了新型基础设施,在世界各国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首先,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信息资源。数据具有资源要素与价值加工两重属性。其中,数据的资源要素属性涵盖了生产、获取、传输、汇聚、流通、交易、权属、资产、安全等各个环节。我国应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国家数据枢纽与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其次,AI大模型就是数据空间的“算法基础设施”。以通用大模型为基座,构建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基础设施,支撑广大企业研发专用大模型,服务于机器人、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各个领域,覆盖长尾应用。


最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在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上发挥了先导作用。算力基础设施化的中国方案,应在大幅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的同时,为最广范围覆盖人群提供高通量、高品质的智能服务。


算力基础设施的中国方案需要具备“两低一高”的特征。

 

在供给侧,大幅降低算力器件、算力设备、网络连接、数据获取、算法模型调用、电力消耗、运营维护、开发部署的总成本,让广大中小企业都消费得起高品质的算力服务,能够积极开发算力网应用。


在消费侧,大幅降低广大用户的算力使用门槛。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必须做到易获取、易使用,像水电一样即开即用。使用者能够像编写网页一样轻松定制算力服务、开发算力网应用。


在服务效率侧,中国的算力服务要实现低熵高通量。其中,高通量是指在实现高并发服务的同时,满足端到端服务对响应时间的要求;低熵是指在高并发负载中出现资源无序竞争的情况下,系统通量不会急剧下降。简单来说,“算得多”对我国而言尤其重要。


着重赋能虚拟经济

还是发力实体经济?


“AI+”的成效是人工智能价值的试金石。我国倾向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锂电池、高铁、5G等实体经济。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具有场景多、私有数据多的特点。应精选若干行业加大投入,形成可低门槛全行业推广的范式。例如,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延续优势的代表性行业,选择医药业作为快速缩短差距的代表性行业。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技术难点,是AI算法与物理机理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让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将用户数与产业规模扩大10倍,产生类似于蒸汽机对于纺织业、智能手机对于互联网业的变革效果。我国应走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策划制作

来源丨人民邮电报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点亮“在看”

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