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是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1950年3月4日创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昆明信息港  ·  热搜第一!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 ·  3 天前  
云南新闻广播  ·  节目预告丨12月19日中午12点,云南省自然 ... ·  4 天前  
掌上春城  ·  永久封禁!连发公告 ·  4 天前  
918云南交通台  ·  【我是云南科技特派员】小核桃的产业“核”力量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日报

云报头条丨GDP全国排名上升5位!昆明为什么能?

云南日报  · 公众号  · 云南  · 2020-03-10 15:52

正文

3月10日云南日报头版头条聚焦昆明争做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核心速读

昆明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9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6475.88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12位,位次较2018年的17位前进5位,分别超越沈阳、长春、石家庄、南昌、哈尔滨5个城市;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3位。

GDP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一举跃进5位!高质量发展的“昆明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从“昆明为什么能”中看懂昆明——


1

关键词:做优产业


在昆明市呈贡区万溪冲万亩梨园旁,红土地上,新修的沥青公路泛着银光,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我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正在蓬勃建设中。



这里是全省的数字经济中心,目前已汇聚了浪潮、华为、中联重科、优必选等众多知名企业,云南能投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中国数码港昆明大数据产业园、云南农业大数据昆明分中心项目、福建网龙西南总部项目、云南电力技术信息产业园、福建睿思特西南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加快落地。


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启了昆明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


依托便利的区位交通、优越的资源生态、良好的产业基础,健全的开放平台,丰富的人力资源,昆明加快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按照“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的思路,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当中,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新兴服务业等产业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昆明着力培育石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的增长点,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发展量增质优。2017年、2018年,昆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起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增加值增长态势良好,年均分别增长19.6%和10.5%。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培育总部(楼宇)经济,提速发展会展经济、信息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经济、高铁经济,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8.7%。大旅游同步提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723.4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733.61亿元,年均增长34.8%。



优势日益突出、特色更加鲜明,昆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4.3:35.1:60.6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昆明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2

关键词:扩大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是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围绕“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这一要求,昆明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通知》《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9年度行动计划》等文件先后出台,分步骤适时谋划一批关系全局的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而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增强昆明的经济辐射力、创新驱动力和国际影响力。



正是在扎实准备和积极作为下,机遇悄然而来。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如今,这里不仅成了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更是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昆明片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昆明片区成立3个月,注册企业就破千,成为企业争相入驻的热土。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经开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68亿元、增长12.7%,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意味着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等叠加优势正不断显现。



对于昆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而言,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全力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国际物流枢纽载体、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四大平台”建设。


与此同时,交通格局的不断优化,提升了昆明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优势。


昆明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间无缝对接、高效互联互通、面向全国和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初步显现。目前,长水国际机场正多措并举完善航线网络布局,预计2020年,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7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航线达到350条。重点推进渝昆高铁、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前期及建设工作。到2025年,将实现2至3小时通达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8小时可达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



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成形,2015年—2019年交通投资年均增长18.0%,高于全市投资年均增速8.7个百分点。


交通枢纽连接了国内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等通道网络,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支撑。


3

关键词:综合施策


3月4日,昆明市举行2020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28个项目总投资535.9亿元。


昆明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个品牌”,大力培育城市文化气质,彰显春城魅力,围绕产业所需、创业所需、人才所需,有针对性地引导、布局消费业态、商业模式、生活业态,科学布局和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斗南花市 资料图 杨峥 摄


宜业宜居的昆明带动了人员、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昆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5.86万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149.0%;产业活动单位18.11万个,增长127.2%;从业人员236.38万人,增长8.0%。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021亿元,昆明经济总量首次迈上6000亿元台阶。


在招商引资方面,全市突出大数据、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协调、督查督办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绿地等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相继进入昆明,滇池会展中心、春之眼、绿地健康城、中铁诺德山海春风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通过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重点项目精准服务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2019年年均增长9.3%。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年均增长7.8%,占全市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45.2%提高到2019年的52.0%。



发展质量体现在财政收支上。2015年—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02.22亿元提高到630.03亿元,年均增长6.2%。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9.7%,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8%,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4%,较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体现在企业降成本、去杠杆上。云内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宜良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2015-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80.24元下降为79.70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由10.41元下降为8.95元,资产负债率由59.0%下降为53.8%。



发展质量更体现在居民收入增长上。2019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89元和16356元,2015-2019年年均分别增长8.1%和9.5%,扣除价格因素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尤为可喜的是,全市发展质量的提升,与绿色发展的推进同频共振。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30.4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9%。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70.5%,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从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昆明始终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强化省会担当。


4

关键词:优化服务


在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2019年度“全国纳税人满意度专项调查”中,昆明取得全国27个省会城市排名第4、西南片区第1的优异成绩,创下历史新高。


“一网四中心”“七办”模式获评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力“智慧为民”十佳案例。


昆明深谙“抓环境就是抓发展”,通过着力打造发展生态,助力企业落地并保障开花结果。



昆明提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实打实付诸实践:企业有什么抱怨,立即整改优化;市场有什么呼声,马上落实;与发达城市还有什么差距,学习先进查找问题……打通办事的痛点和堵点,提升办事速度和效率,获得了企业群众的广泛点赞。


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扎实成效,这不仅仅是办事更便利、少跑腿的次数,更是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从管理者向服务员转变,节约了制度成本,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最满意的是网上办事,足不出户就可办事。”昆明市杨氏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荟表示,现在她在网上就可以自行操作企业信息变更、完税证明、申领发票等事项,不需要往返多次跑税局,最让她惊喜的是,能在网上办理的事项越来越多了。


2019年,昆明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及上海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出台了《昆明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昆明市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让企业的办事效率更高,城市的投资环境更优。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实现各类投资审批在线并联办理,大幅压缩投资项目落地时间,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竞争力。


建设完善“一网通办”总门户,着力推进具有昆明特色的“一网四中心”建设,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专区。提升昆明政务服务“七办”品牌,推动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掌上办”“指尖办”。深入推进“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异地可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以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智能驱动,构建政务服务“新生态”。


同时,昆明正着力完善“昆明高校联盟”和“昆明科研所联盟”运作机制,积极推动围绕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的产学研一体化。大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保障制度,留住在昆高校人才,广纳国内外各方面人才,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通过“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汇聚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省会城市、云南唯一特大型城市和滇中城市群核心城市,昆明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谋划区域发展新思路,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支撑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亮眼成绩单

近5年,全市GDP以年均增长8.2%的速度加快发展,全市经济不仅“稳得住”“进得快”,而且“转得优”,该市用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产业结构、项目结构、财税结构、城乡结构全方位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市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围绕全市188个重点产业发展,突出昆明优势和特色,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支撑有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3:35.1:60.6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还有服务业主导作用持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结构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发展质量也稳步提升,全市需求动力总体强劲。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对比,昆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由2009年的0.273提高至2018年的0.331,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前进7位,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发展质量指数来看——


昆明市绿色发展指数排第3位,开放发展指数排第7位,共享发展指数排第8位。2019年,在经济发展质量26个评价指标中,20项指标比2018年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质量提高,企业降成本、去杠杆成效明显,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基本同步,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同时,2015年至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9.3%。民间投资年均增长7.8%,占全市投资比重已达52.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4%,公共网络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7.0%。


昆明市坚持不懈强化省会担当,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第一要务,持续增强发展优势,奋力追赶标兵城市,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结构调整实现新优化,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已成为支撑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高质量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报客户端记者:雍明虹 谭雅竹 张雁群

责编:张文峰

扫码关注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