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曾有人恃着自己有才能,耽误了前程。
51好读  ›  专栏  ›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2周年特别简报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 公众号  ·  · 2018-11-18 15:58

正文

是的,本号已经存在2周年了,尽管自上个周年庆以来怠惰不已,仍有几篇敝帚自珍的文章问世,并希望得到至少一个人的共情。必须承认的是,正如今年伊始我体会到的一样,“ 的确是永远失去了捕捉一切思想微光的能力 ”,而且若去掉“一切”这个定语, 捕捉思想微光的能力也永远在指数衰减的进程中,无限接近于透明。这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选择了科学那一边的必然宿命,被与艺术性绝缘的生活气氛逐渐包裹,浪漫主义最终只剩下星辰大海、万物统一、和理工科冷笑话,庞大迷人却孤独,非理性的遣词造句没有容身之所——我终将身处其中,无须太多感慨。

下面开始践行复读机本质。老朋友们都知道,本号和我本人共享了一个生日,两年前业余自媒体先行者阿遥(又名大楷)启发了我,那天是我生日,我写了《 二十一虚岁的青年面对秃顶危机时的焦虑 》作为发刊词,但实际首发于他的“一响毫不犹豫”——已无限期停更。如今黄金时代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擦边球也没有,生活开始肆无忌惮地锤我,我默不作声。每到生日便回忆童年,便复读杜拉斯的同一句话,毕竟实在写得太好。今天我可以搬出新的句子,“ 童年的记忆是没个准的,也说不完的 ”, 狄兰·托马斯如是说,这样的思绪还将继续循环,就像童年本身一样重复。大概是因为一直惦记未选择的路的人永远也无法成熟罢。

既然是特别简报,就应该特别简,就此打住,复读一个似曾相识的的活动,附带抽奖。上次周年庆以后,仅写了十几篇原创和一系列摸鱼成果,我把它们连同更早几篇敝帚放一起,再次开启评选我最爱的作品。不同的是抽奖与评选独立,关注我,转发此篇,夸我几句,就能参与抽奖, 中奖了把转发截图发后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