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堪称数字货币界的黑色周。先是首次代币发行(ICO)被明令禁止,此后上周五市场传出消息,数字货币与本币之间的交易平台将在不久之后全部关闭。这一消息如果属实,以后要想像炒股一样炒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就没有合法平台了,只能是持有人之间点对点交易。
核心的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数字货币不能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跟法定货币直接交易?
问题展开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数字货币?什么是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大家比较熟悉,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这一代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产物。严格来讲,数字货币只是一串代码,记录了自诞生以来每一次换手的交易信息,并以此作为真伪验证的唯一特征。数字货币由算法产生,不同的算法产生不同的货币,但各种算法的共性,是算法确定代码总数即为恒定。正是这个特征,赋予了数字货币极大的市场声望。很多人看到代码的稀缺性,将之比喻为同样稀缺的贵金属黄金,认为其可以充当互联网时代的货币。
法定货币则比较复杂,其中的核心是中央银行。跟数字货币算法确定后代码总数恒定不同,现代的法定货币事实上是一种信用货币,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都拥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银行诞生之前,黄金曾经充当过一段时间的法定货币,金融系统与之匹配的制度是完全准备金制,也即商业银行除了办理支付结算,没有信用扩张能力。早期的央行事实上也没有为政府赤字融资的能力,换句话说,现代央行诞生之前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安排,是“小政府、大市场”。
但金本位和其配套制度在一战之后全面崩溃,二战之后改良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不过仅仅维持了20年。最终取代金本位的,是现代法定货币体系,以及现代的中央银行系统,还有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整套金融体系。这套系统的核心是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体系由此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中坚。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也历史性地获得了通过自身资产负债表调节整个社会信用规模的能力,宏观层面的货币政策也由此而发轫。跟金本位比,信用货币本位更好地适应了一战后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继而延续至今。
讲到这里,数字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法定货币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数字货币类似金本位时代的黄金,以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实际上意味着金融系统的制度安排将从部分准备金制回到完全准备金制。试想一下,我们所有的银行不能发放贷款会是什么情景?货币不再具有时间价值会怎样?在我们记忆之中,最接近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情景,恐怕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央银行依靠指令包办一切、整个社会都没有商业银行的时候吧。
抛开这个问题先不说,数字货币的算法本身就已经隐含了致命的问题。前面说到算法确定则数字货币总量确定,那么问题来了,有哪一种算法可以预估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信用总量?如果没有,不同的数字货币之间究竟选择哪一种充当法定货币?不同的数字货币之间又应该如何换算?这些都是无解的问题。以次贷危机之后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难度而言,一键回到金本位时代的数字货币,只能给我们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已经看到的这一代数字货币,其本质只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信息代码而已。在我们的社会体系中,这种稀缺性决定了其作为资产或许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这种价值,本质上还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分布不均衡所赋予的。在公开平台上以法定货币交易数字货币,这不是数据创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资产泡沫。
好了,回去好好做一条代码吧。别再想自己值多少钱的事了。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罗克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
专业研究 | 商业模式 • 政策研究 • 行业分析
内容平台 | 未央网 • "互联网金融"微信公众号iefinance
创业教育 |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 • 全球创业领袖项目(报名中!点击查看详情)
网站:未央网 http://www.weiyangx.com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其联盟关注人群超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