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子豹资本圈
专注上市公司十年,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动向,对并购重组类个股密切追踪,并在A股现实运行情况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判断体系。
51好读  ›  专栏  ›  公子豹资本圈

一博科技二博重组,是A股下一轮主线?

公子豹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24-10-20 12:0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双成药业的涨停情况以及其在并购重组浪潮下的特殊案例。双成药业拟收购奥拉股份,成为新一轮并购重组的风向标。文章还讨论了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地方监管局的提醒和深交所下发的《深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导刊》的指导内容。最后,文章强调了在明确的战略信号下,仍需考量并购个案的可行性与成功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双成药业涨停,成为第一妖股。

双成药业在并购重组浪潮下成为风向标案例,实控人王成栋的运作若成功,将打响双响炮。

关键观点2: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但存在不确定性。

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但实控人及股东层面的利益诉求能否满足,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买方和卖方在并购交易中都会评估自身实力和市场环境,不会盲目交易。

关键观点3: 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持谨慎态度,支持产业链整合和硬科技上市。

监管部门并非一味鼓励并购重组,会推出样板工程。其导向是支持产业链整合和硬科技上市。深交所下发的《深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导刊》对重组标的质地、股份支付方式、承诺安排和交易对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

关键观点4: 并购重组仍存在风险,需考量个案的可行性与成功率。

盲目跨界收购和三高收购不仅存在短期炒作风险,还蕴含着长期整合管控失效、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等风险。监管部门会谨慎推出一批样板工程,仍需考量并购个案的可行性与成功率。


正文

周五,双成药业再次涨停。21天19板,成为第一妖股。

扣非净利润连亏8年的双成药业,成为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下的风向标案例——同一实控人旗下资产+芯片赛道。

公司拟收购的奥拉股份是家半导体和芯片企业,双成药业停牌前市值二三十亿而已。标的资产奥拉公司系大量撤单阵营的其中之一——申报科创板IPO前的最后一轮股份转让中,奥拉的估值达到了100亿元。

一边是连年亏 损平平无奇 的双成,一边是冲刺 科创板败退而归 的奥拉,实控人王成栋本次运作若如愿,则成功打响了“双响 炮”。 但在目前价位下,该事项无法达成,恐怕就非常尴尬了。

资本市场“小透明”,变身万众瞩目的妖股,双成药业只是赶上了一个大风口——政策面正强力推动股市,且对高科技企业给予诸多证券化的绿色通道。

在并购六条等系列政策支持下,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并购案例不断涌现。

9月18日,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方案公布,有望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9月8日,盐湖股份公告其控股股东青海国投与中国五矿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中国五矿间接入主上市公司。

近期,浙江、广东、安徽等地联合地方金融办,相继推进并购重组座谈会,提出推进高质量并购重组!

地方积极响应并购重组,一方面是呼应监管新政,另一方面也是IPO降速之后地方企业资产加速证券化的不二之选。

前几年,地方风风火火的推动IPO,出炉了凤凰行动计划、迎客松计划、浦江之星等举措,确实推动了一批上市公司登陆资本舞台。

可惜时过境迁,文件里的上市目标多半已经难以完成。而且,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导向下,地方政策大力度对IPO等补贴行为也被喊停。要想破题,只能依托并购重组进行。

当前,并购重组可能成为下一轮市场主线。但曾记否,2013年-2016年那一波风风火火、一地鸡毛的重组浪潮,引发了多大的后遗症。复盘可见,当初的并购,多以市值管理为驱动力,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子公司不受控制等现象层出,最终导致监管再度收紧重组。

有地方监管局清醒提醒:上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上市观、并购观,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不盲目、不跟风,对上市路径的选择要客观慎重;在并购过程中对并购标的、交易价格要审慎把关,守住真实性底线,要能管得住、整合到位,力争达到1+1>2的效果。

实操层面,目前并购市场活跃迹象明显,各家中介机构在手的推进项目数量均不少,但最终能否落地,有许多变数。

有朋友说,不少优质“猎物”由于历史融资估值高,迫于投资人回购压力实控人虽然也积极推进并购,但按照目前潜在买方尤其产业买方的出价水平来看,实控人及股东层面的利益诉求能否满足,有很大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买方虽然也愿意积极接洽并购机会,但也会评估当前市场环境及自身实力,不会盲目交易。

当前,A股市场跨界交易内涵已完全不一样,套利型交易不被支持,交易整合难度也很大。

深交所近期下发《深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导刊》:对重组标的质地的判断,更重要的是符合交易目的、与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后续整合管控的安排等;股份支付方式则需关注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对交易的影响;承诺安排方面,交易各方要摒弃“高承诺、高估值”的定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财务或非财务指标进行承诺;交易对方方面,要重点关注定价公允性、突击入股、股份代持等情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