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贸仲委
信息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12 小时前  
深圳发布  ·  深圳影视行业蓄势待发,向新向质谱新篇 ·  2 天前  
深圳图书馆  ·  人文讲坛 │ ... ·  5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从0到1,“玩转”裸眼3D显示屏! ·  2 天前  
深圳发布  ·  抢票 |《法医探案团之迷雾回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贸仲委

【观察报告】联合国贸法会第二工作组第80次会议关于电子裁决议题的观察报告

中国贸仲委  · 公众号  ·  · 2024-12-18 18:53

正文

2024年9月30日-10月4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法会)第二工作组第80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受贸法会邀请,委派贸仲资深仲裁员、北京市金阙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孟霆和贸仲欧洲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崔扬作为观察员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中工作组原则上通过了《贸易法委员会专业化的快速争议解决示范条款》所附解释性说明草案,并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裁决专题研讨会,并初步审议了承认和执行电子裁决的议题。专题讨论会围绕如下三个议题展开:(1)从仲裁机构的角度审视与电子裁决有关的问题;(2)各国的法院诉讼程序数字化的经验;(3)贸法会电子商务和电子通信法规概览及分析贸法会仲裁法规和电子商务法规间的相互作用。之后还就工作推进的潜在选项和可能路径进行了圆桌讨论。由孟霆仲裁员主笔,我们重点整理了关于电子裁决议题的主要信息和研讨情况,并结合贸仲自身仲裁实践与观点,形成此观察报告,供业内参考。


一、电子裁决议题的提出及背景

近年来,国际无纸化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特别是疫情之后,各国法院/仲裁机构也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同时,国际电子商务立法也初具规模。这些规则主要包括:
(1)《贸法会电子商务示范法》(1996) 1

(2)《贸法会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 2

(3)《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2005) 3
(4)《贸法会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2017);以及

(5)《贸法会关于使用和跨境承认身份管理和信任服务的示范法》(2022)。

上述国际条约和示范法已经牢固地设立了如下两个原则:第一,功能等同原则,意味着电子交易和通信不应纯粹因为是电子方式进行而受到区别对待,同时,电子记录和签名服务,就其法律效力而言,应等同于纸质记录和签名;第二,技术中立原则,意味着不应偏袒任何特定技术,凡是能完成相同目的的技术均应被中立对待。

但是,相比于上述实体法规定,《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1985)及其2006年修正案对于仲裁裁决的形式要件仅作出了两点基础性规定:(1)裁决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以及(2)裁决必须由仲裁员签字。尽管《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七条提及当事人可以通过“数据电文”和“电子通信”的方式达成仲裁协议,但是,该示范法及其修正案并未直接提及电子裁决和电子签名。换言之,《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其修正案未及时、全面回应近年诉讼/仲裁发展迅速的无纸化、数字化趋势。因此,贸法会第二工作组在本次会议中将电子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列入议题。

专题研讨会上,很多与会者强调,各国法院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和执行电子裁决。事实上,各国承认和执行外国电子裁决的案例极少。


二、关于工作成果的体现形式

圆桌会议探讨了工作推进的四种潜在选项和可能路径,分别是:第一,修订《纽约公约》,规定缔约国有义务接受电子裁决;第二,针对《纽约公约》第四条作出解释,将《纽约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展到电子裁决;第三,制定一项关于《纽约公约》的补充议定书;第四,对《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作出修订。对于第一项,与会者基本认为不可行,因为针对《纽约公约》的任何修订都必将费时费力。而对于另外三个选项,与会者目前莫衷一是,尚未达成共识,相信这个问题会随着讨论的深入得以解决。


三、电子仲裁裁决所涉及的

主要问题

(1)关于“电子仲裁裁决”的定义

基于《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七条关于“数据电文” 4 的规定,第二工作组认为对于如何定义“电子仲裁裁决”各国代表不会产生太大分歧。

(2)关于电子仲裁裁决的基本原则

关于数据电文的形式要求,《贸法会电子商业示范法》第七条和《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第九条设立了“可靠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特别是可以跟踪各项修改)和“适当性”两个基本原则。第二工作组认为,所有关于电子裁决的规定都应遵循这两个基本原则。

(3)关于“书面形式”要求

第二工作组认为,根据《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只要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就可以满足《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关于“书面形式”的要求。

(4)关于“签名要求”

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技术标准和司法/仲裁实践极不统一。事实上,“电子签名”的形式,既有比较初级的扫描签字,又有已经输入各种信息的PINs/smart card,还有更高阶的asymmetric/symmetric(公钥与私钥),而且各国均已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壁垒。基于“技术中立原则”,很难要求各国使用统一的技术手段来保证签名的一致性。所幸,《贸法会电子签名示范法》第六条第三款已经针对“签名要求”设立了几个基本条件,包括第一,签字人与“签名”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第二,签字人对“签名”具有控制力;第三,对签字及对相关文件的任何修改均应当能被发现。

(5)关于送达

送达如出现问题,容易导致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者被不予执行。第二工作小组认为可以援引《贸法会关于使用和跨境承认身份管理和信任服务的示范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确保发送系统能够识别发送人和接收人、能够确认数据电文的发出和接收时间、以及能够显示各种修改。

(6)关于本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

这是贸法会第二工作组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各国实践判例极其匮乏,各国代表还不能为大会提供可靠信息。因此,大会在这个问题上还要继续研究和讨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