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司机聊数据
互联网+行业,数字化落地,包含IT数据管理、数据资产、数据应用、最佳企业数据案例实践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老司机聊数据

李强:要整治内卷式竞争

老司机聊数据  · 公众号  ·  · 2025-03-06 09: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3月5日 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 告。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当某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在年会舞台上猝然倒地,当制造业车间"两班倒"变成"三班挤",这场以健康为筹码的"加班锦标赛",正在将内卷式竞争推向更危险的深渊。李强总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部署,不仅指向产业层面的重复建设,更需要解剖职场中这种扭曲的"奋斗文化"。

一、工时通胀:被异化的"奋斗者协议"

在深圳科技园的深夜,灯火通明的写字楼群构成赛博朋克式的奇观。某头部企业推行的"自愿奋斗计划"显示:43%的研发人员周工作时长超过80小时,但人均代码产出量反而较五年前下降27%。这种工时与效率的倒挂,暴露出内卷式加班已演变为"无效努力"的军备竞赛。

更荒诞的场景在制造业上演: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实行"工时银行"制度,超额工时可兑换休假,但2023年全厂896名工人累计的128万小时"工时存款"中,实际兑换率不足3%。这种永远无法兑现的时间承诺,形成了劳动者难以逃脱的"楚门世界"。

二、制度温床:三重枷锁催生畸形生态

在看似自愿的加班文化背后,隐藏着严密的制度设计。某上市公司的"末位淘汰"算法将加班时长纳入35%的考核权重;多地"人才引进"政策将"奋斗时长"与积分落户挂钩;部分开发区甚至将企业夜间灯光亮度作为经济活力指标。这些制度性驱动力,正在系统性地制造"躺平有罪"的生存困境。

劳动监察部门的数据触目惊心:2023年查处的超时加班案件中,82%的企业采用隐形强制手段,包括将加班费与基本工资捆绑、会议安排在非工作时间等。这种"去责任化"的操作手法,使得《劳动法》第41条关于加班时限的规定在现实中沦为装饰条款。

三、破局密钥:在制度重构中重估时间价值

杭州某智能制造企业的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取消加班时长考核,推行"创新价值积分",实施半年后研发效率提升41%,专利申请量翻番。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熄灯指数",对夜间用电超常企业亮红灯,倒逼出"精准6小时工作制"等管理创新。这些实践印证,破除无效加班依赖需要系统性制度替代。

德国的"时间主权"革命更具深意:通过《弹性工作时间法》赋予劳动者时段选择权,配套"效率工资"机制,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十年提升34%。这种将时间支配权交还劳动者的改革,为中国整治加班内卷提供了新思维——真正的效率革命,始于对时间价值的重新发现。

当某外卖平台骑手在用户备注"注意安全"的订单下驻足良久,这个瞬间提醒我们:整治内卷式竞争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文明考题。拆除"加班崇拜"的制度温床,需要将劳动监察从柔性指导转为刚性约束,把社保缴纳基数与真实工时挂钩,让企业评级体系纳入员工健康指标。唯有如此,才能终结"用生命换生存"的扭曲竞争,让高质量发展真正抵达人的维度。

内卷太严重是什么意思,非理性内部竞争(网络流行语)

01 方法实践

> 一文讲透数据治理难点与应对策略(建议收藏)

> 数据治理项目为什么会失败【深度剖析】

> 数据血缘分析~全网最全原创精华(建议收藏)

> 关于SAP-MDG的主数据治理理论概述

> 区块链技术对数据治理的一些思考及启发

> 主数据治理工作八大难点

> 浅谈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清洗方法策略

> 数据资产入表难点解析(三)【数据质量提升】

> 数据资产入表难点解析(二)【数据确权】

> 数据资产入表难点解析(一)【数据定价】

>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建议收藏)


02 观点分析


更多优质内容,持续输出中~

新书发售👇

听说你也是做数据的?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