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单被“扼喉”风波后,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境内民众对香港保单如此“前赴后继”?
究其原因,一是香港保单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
二是部分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有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境内普通民众形成一定吸引力。
据一位保险代理人士介绍,“目前,三类香港保单最受欢迎。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实现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范围较内地保单更广;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其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赴港购买保险人群以高净值客户为主,并有逐渐向中端客户蔓延的趋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香港保单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投保人需“量体裁衣”。
一位保险精算师坦言,“一些境内客户可能忽略了香港保险产品和适用法律、与内地原则性之间的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他们片面注重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却忽略了吸烟体费率更高、投保人严格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细则,与内地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她进一步解释道,“对于终身寿险等储蓄投资类产品,部分香港保险机构和代
理人可能采用较高的演示利率和夸张性话术,而对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的风险则较少提及;还可能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以推销香港保单。 ”
“无论是境内还是香港保险,‘保险姓保’的核心保障功能都不能丢,都应该讲求量体裁衣,结合客户风险状况给予保险产品购买建议;同时亦必须看到香港保单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境内监管和保险公司都应该有所学习与借鉴。”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说道。
(编辑:朱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