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叶檀财经
聪明人,在一起说人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水资源税8年推至全国,水价要涨? ·  昨天  
第一财经  ·  爆了!19天17板!累计涨幅超300%! ·  昨天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传统零售反超,性价比潮流下哪些品牌屹立不倒?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叶檀财经

国家队透露关键信息,看过之后,非常意外

叶檀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0-17 16:01

正文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桢楠

养老问题是一场老与富的较量:

如果社会够富,老也可以惬意;如果未富先老,社会就会焦虑弥漫。

老年人怕老无所依,年轻人怕负担太重,年轻的我与年老的我互相担心,构成没有通道的莫比乌斯循环。

(图源:pixabay)

缴钱的少了,拿钱的多了

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养老问题确实紧迫。

而这种紧迫,在老,更在富。

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676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占总人数的比重超过15%,达到15.4%。

65岁以上老人快速增长,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从2013年的13.1%快速攀升到2023年的22.5%,10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23年,每4.4名劳动年龄人口要供养1名65岁以上老年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中国经济学人》曾在2021年第一期专门探讨了未来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测算到2035年,中国65岁老年抚养比将超过30%,2050年将超过50%。

50%,意味着两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这是日本深度老龄化的水平。

(图源:pixabay)

按理说老年人口抚养比的计算应该以退休年龄为准,这才有实际意义,但在我们的官方统计里(包括有官方背书的),很早就开始采用65岁这一国际标准。

这一伏笔,也许一早就是为了延迟退休做准备的。

2024年,中国开启延迟退休大潮,男性到63岁,女性到55岁、58岁,估计不是一次性调整到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可能是未完待续,直到65岁这一国际水平。

除了抚养比之外,还有一组数据更直观。在查阅了最近两年的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之后,我们发现,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在下降,实际领取的老人倒是在增多。

据《2022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2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5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6464万人;

据《2023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3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

2023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比2022年少了430万,实际领取人数多了800万。

缴钱的少了,拿钱的多了,想平衡养老资金池更难了。

(图源:pixabay)

老得太快,富得太慢

此前我们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养老(退休)的文章,消失了。在文章里,我们援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的话:

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3年跨入中度老龄社会,中国仅用了23年,相比之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用了69年,英国用了45年。中国老的速度太快了,还没富起来,社会就老了。

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从2012年左右,也就是中国人口曲线拐点附近,养老金静态可支付月数就一直在下滑,从18.5个月下滑到11.6个月。

所谓静态可支付月数,也就是当期累计结余的养老金,除以当期每个月要支出的养老金。从历史维度看,11.6个月的静态可支付月数处在历史高位,2000年之前,静态可支付月数更低,连10个月都不到。

2000年之前,倒是很少出现养老焦虑,为什么现在反而会出现呢?很简单,那时候中国还算年轻,2000年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才7%,有足够的年轻人负担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普遍认可。目前的状态是老得太快,老得太多,供养乏力,传统养老模式逐渐崩溃。

2019年,社科院曾做过一个测算,按照目前社会衰老的速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2035年HJ。

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延迟退休,逐步提高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以及大力推广个人、商业养老为主的第三支柱。

(图源:pixabay)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月刊《养老金融评论》,在2024年第7期中写到,按照国际标准,养老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覆盖率都是比较高的,比如加拿大超过七成,新西兰则高达95%。

根据《养老金融评论》的统计,中国 36 个城市及地区的个人养老金覆盖率仅为15.2%。

不同国家,个人养老金存储习惯不同,如果对比日本、丹麦等养老同样发达的国家,似乎上升的空间也不大,日本才16.9%,法国比中国覆盖率还低。这些国家通常是高税收、高福利。

靠个人养老能解决多少问题,不必太乐观,财富不够,个人养老或者商业养老同样面临无水养鱼的尴尬局面。多数人紧巴巴的过日子,要畅想未来,似乎是一种奢望。

养老金透露股市秘密

社会老得如此之快,人们的收入又没有太多起色,如果养老金的增值速度能够快一点,整个社会的安全感都会大大提高。正如美国401k计划,靠着美股长牛,给美国人带来的安全感一样。

养老盼望牛市,10月12日是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2023年度报告》印证了迫切之心。

这份报告详细给出了目前养老金的运作情况:

2023年末,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2,315.52亿元。其中:地方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2,229.30亿元,负债总额3,761.90亿元,权益总额18,467.40亿元。

2.2万亿的资产,1.8万亿的权益,获得了多少回报?

答案是2.42%。

据报告,地方养老基金2023年投资收益额395.89亿元,投资收益率2.42%,债券差不多,在2023年那么差的股市行情下,能够获得正收益已然不容易。

(图源:pixabay)

可那是养老金啊,二点几的收益率显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养老寄托。

往前看一年,失望会更多。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2022年度报告》,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51.05亿元,投资收益率为0.33%。

这一轮股市周期,从2022年开始走熊到现在,不要说赚钱,不亏钱就很好。养老金算是做到了“为民理财”的投资责任,可0.33%、2.42%的收益率让我们意识到,养老金无法在股市走熊的背景下独善其身。

收益率抵不过债券的表现,也让个人养老这支箭,很难射得出去。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2023年度报告》,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地方养老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3066.71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

2016年到2021年,刚好是A股诞生以来,价值投资最雄壮的几年,以茅指数、宁指数为代表的一众价值投资代表纷纷上涨。可价值不会一成不变,当曾经的价值萎缩,曾经的产能稀缺变成如今的产能过剩,价值不得不重新评估。

(图源:pixabay)

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作为天之骄子的养老金也只能以更低的收益率来换取安全和稳定。报告对于A股的走势是这么看待的:

2023年上半年,市场估值较高,保持适度境内股票比例,确保风险敞口可控,进入三四季度,随着A股低迷,主动逢低加仓。

上面这段话是典型的价值投资的逆向投资语言,透露了一点,在养老金眼里2023年上半年的A股是不便宜的,甚至是贵的,养老金为了安全不得不通过“高抛”来降低风险。

2023年上半年,A股最高也就3400点。

经济疲软,基本面一般的情况下,3400点在养老金眼里都是贵的,那2024年的3700点又该如何衡量?

我们确实需要牛市,普通投资者需要,养老金也需要,可一旦市场涨上去,养老金会做的也许是落袋为安,获得收益,降低风险。

如果没有上下文,多数投资者对国家队高抛低吸必然是一顿喷,但有了养老金的背景和目前养老的现状,也许会体谅养老金的“苦衷”。养老金的宗旨是“为民理财”,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收益,是他们的责任,当这种责任和股民的牛市情绪相抵触的时候,默默地做自己该做的,是养老金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越是和国民财富密切相关的基金,越会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投资策略,哪怕这些投资策略不被普通投资者认同。

(图源:pixabay)

10月1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还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23年度报告》,有些内容大大出乎预料。

2023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30,145.61亿元。其中:境内投资资产26,685.68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88.52%;境外投资资产3,459.93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11.48%。

3万亿的资产,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2023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为250.11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0.96%。

要知道,自从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其年化收益率长期维持在7%以上,堪称中国投资领域最强的国家队。

为了弥补国内收益的不足,放眼境外市场是必然选择,报告赫然写道:2023年加大与境外机构的交流合作力度,紧密追踪境外市场变化,抓住境外人工智能等行业投资机遇,在境外股票投资上,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和中投一样,为了获得更好的回报,社保基金也在加大境外股票市场,尤其美国市场(AI的投资机会几乎只在美国)的投资力度。我们甚至猜测,2023年社保基金能够取得0.96%的正收益,也许功劳大半在境外投资。

或许是看到在二级市场投资确实困难,2024年,社保基金转而采取了更加稳妥,收益率更有保证的投资方式。

2024年9月17日,社保基金豪掷70亿参与国投电力的定增,定增价格为12.72元。10月16日,国投电力的股价为15.75元,社保基金浮盈不少,如果再加上3%左右的股息率,社保基金这一笔投资可谓非常划算。

这几年电力行业一直是二级市场热门行业,用电量在增加,电费在提高,是少有的量价双升行业。在追求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年代,电力行业稳定的现金流,以及不错的股息率吸引了不少追逐安全感的人。

(图源:pixabay)

社保基金开了定增公共事业企业的口子,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类似案例。这是社保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其他人学不来,为了保障收益率水平,社保基金也是豁出去了。

2022年和2023年投资收益惨淡,且和国民财富密切相关的还有企业年金。

据2024年3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2023年规模高达3.1万亿的企业年金,只取得了1.21%的收益率。

2022年,也就是熊市第一年,企业年金甚至录得十几年来的又一次亏损,当年取得的收益率为-1.83%。

和养老金、社保基金一样,企业年金同样无法在羸弱的市场里取得好成绩。

形势比人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社会老去无法逆转,唯一能够和老抗衡的就是增加社会整体财富。

但信心何在?在这场老与富的较量中,目前相当被动。这才希望用一场牛市缓解无米之炊的困境。然而,牛市涉及的财富分配,不仅仅有国家队代表的社会财富,还有千千万万赤条条入市的普通投资者。

如果市场注定是一场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纵然国家队能够获得高收益,也会失去实质意义。因为有更多的普通人财富灰飞烟灭。算总账的话,抹不平。

中国确实需要一场牛市,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慢牛之市,基本面牛市,一场基于对社会整体财富增长的信心之市,才能应对老与富的竞逐。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青城桢楠 编辑:旦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