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utocarweekly  ·  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 ·  昨天  
汽车之家  ·  0-100km/h加速2.74秒,纯电续航突 ... ·  3 天前  
新民晚报  ·  官宣!周冠宇加盟法拉利!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官宣!周冠宇加盟法拉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亏损,求生,车企的日子很难过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0-11 20: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家上市车企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成绩单,其中比亚迪表现最为出色,营收和盈利均领先。但许多其他车企仍在亏损,如小米汽车、蔚来、小鹏等。亏本卖车是普遍现象,但实现盈利仍是车企的首要任务。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需不断创新产品系列并控制成本以应对市场挑战。小米汽车等正在提升产能,有望实现规模效益并减少亏损。华为的合作也帮助了部分车企改善亏损状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比亚迪成为盈利领先的上市车企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营收3011亿元,盈利136亿元,成为上市车企中的佼佼者。

关键观点2: 多数新能源车企仍处于亏损状态

许多新能源车企仍在亏损,如小米汽车、蔚来、小鹏等,其中小米汽车上半年亏损18亿元。

关键观点3: 市场竞争激烈,亏本卖车现象普遍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需不断推出新产品并控制成本以应对市场挑战。

关键观点4: 部分车企通过合作提升业绩

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推出享界S9,有望挽救其多年的亏损。小米汽车也正在提升产能,毛利率已经高于特斯拉,有望实现全年交付量的增长。

关键观点5: 车企需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控制成本

长远来看,车企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严格控制成本以增加利润空间。


正文


各家上市车企已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赢家的成绩那是相当的耀眼。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哥”,比亚迪毫无疑问拿下了最好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营收3011亿元,盈利136亿元 ,是上汽集团的两倍。


然而还有很多车企,其中包括很多新入局的车企, 仍然在亏损中。


比如新加入战局、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今年上半年营收64亿元,但亏损了18亿元。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累计交付了2.7万辆新车,以此计算,相当于小米每销售一辆汽车的亏损超过了6万元。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部分车企仍未实现盈利,亏本卖车是很普遍的。


例如,蔚来的单车均价约33万元,而利润是-17.5万元;小鹏的单车均价约30万元,利润是-5.0万元。


又比如,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5.71亿元,四年半的时间内亏了超过250亿元。


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才卖了2.8万台车,如果按照净利润除以销量来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卖一辆车要亏9万元。


当然,在激烈的汽车价格战当中,依然有赚钱的车企,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


理想主打增程式混动汽车,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问界,销量成绩优,摊薄了成本。这两家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均超过了16亿元。


显然, 汽车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 。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丰田大众等主流车企,某款车型全球销量突破了1000万辆,就一定能盈利。


反观北汽蓝谷,上半年才卖了2.8万台车,销量上不去,成本难以摊薄,亏损也就非常大了。


现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开发周期极度内卷。



例如,极氪汽车在一年之内就实现了三次产品迭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 车企只能不断地打造新的产品系列,不断地压低销售价格,即使亏本也要卖车 ,否则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了。


但每次更新就意味着新增一套成本,只有当市场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覆盖投入的资金。


例如,小米汽车的亏损正是因为投入期的研发支出和销售费用较高, 只有等到规模增长才能打平成本。


目前,小米汽车正在提升产能,有望实现全年12万辆的交付量。高盛预计小米汽车将在2028年实现盈利。


除了规模效应之外,车企亏损卖车的特性,与其互联网基因有关。


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物,不如燃油车有稳固的市场规模,因此车企需要不断地“烧钱”“降价”来抢占市场。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打法都是“赢者通吃”。 例如,在出行领域,滴滴打车占到了90%以上的份额,可谓一家独大。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如果不能率先脱颖而出,某些品牌甚至明年就会消失。


因此,当前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实现盈利,而是要 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然而,亏本卖车只能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还是要严格控制成本,这有助于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增加利润空间。


例如,小米汽车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4.7%,这一成绩接近于“成本控制大师”的特斯拉,后者毛利率为18%。


随着小米汽车产能的提升和交付数量的增长,其毛利率将进一步提高,亏损也将逐步减少。


高质量的产品也必不可少,在汽车内卷的时代,备受关注的除了小米汽车,还有华为的鸿蒙智驾,其智能化水平和品牌效应,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赛力斯凭借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北汽蓝谷也与华为联合推出享界S9,上市20天大定量破8000辆,有望挽救其多年的亏损。


有人说智能系统是车企的“灵魂”,不能交给华为,然而很多利润上不去的车企,是不在乎智能系统与华为合作的, 只要能扭亏,抱上华为大腿是很正常的事情。


简而言之,无休止地打价格战,不过是“你死我活”,如何寻找利润空间才是关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