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哀牢山有多迷?强如徐霞客也迷路 ·  昨天  
瞭望智库  ·  美俄介入,停火协议有望达成? ·  3 天前  
学长小谭考研  ·  肖八选择题精讲,逐题带背!救命速成! ·  4 天前  
学长小谭考研  ·  肖八选择题精讲,逐题带背!救命速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艾地哈木·阿地力的APP在土耳其火了:因为站在中国巨人的肩上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03 10:30

正文

【文/观察者网隆洋】上周,因为一段恐怖组织视频,土耳其再次封禁脸书、推特,但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新闻类APP却意外用户激增。GüNDEM,中文翻译“话题、议程和热门”,目前日活已经接近100万,成为土耳其“增长最快的内容聚合媒体平台”。

“其实我们也会提心吊胆”,12月28日,当和观察者网聊起这事儿,创始人艾地哈木·阿地力道出了心声,不过,尽管承认困难和挑战重重,他却更愿意谈战略、能力和愿景。

艾地哈木·阿迪力(左三)今年8月在德国考察

“我们成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核心是‘三个尊重’。尊重用户,尊重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商业环境。”艾地表示,他特别反感一些人说“占领XX国家、打败什么人民”,“我们不觉得是在抢占土耳其市场,而是服务好这个市场和这里的人民。”

这也让他格外赞同中国近年来在处理海外敏感问题时采取的“尊重当地人民”的立场,“这是一种智慧和自信的表现。”

谈到在土耳其的发展,艾地坦言,土耳其当地的大媒体已经转战移动端,实力雄厚,但自己的企业也有独到之处,“我们站在中国巨人的肩上”,“在高新互联网科技方面,中国技术全球领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理念和变现手段早就百花齐放。全世界很多地区还没有想到过东西,在中国已经经历过长期的竞争和完善。”

艾地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懂五门语言,尤其喜欢历史,“中国史、东亚史、欧洲史,我基本上看了无数次”,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也是出于一种“历史使命”。“我是中国人,又是少数民族。我懂汉语,又懂土耳其语。我还恰好还在从事中土两国的商业交流。”

说起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艾地也总结起了感受,“中国的B2C(对消费者 )产业在海外的存在感很低。但随着产业升级的进行与国力的上升,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地位会慢慢改变。”

而在B2B(对企业)的领域,艾地认为,中国的高铁、核电、水利、公路、电网世界闻名。土耳其的高铁是中国建的,中工、中铁、哈电、工商银行在当地都很有名,“这只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其他的国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用比较了。”

除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最好的内容服务,艾地还有另一个目标。他发现,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总伴随着媒体的保驾护航,但“中国的国力和目前的媒体实力却并不匹配。”

“你可以说我们有一些‘骄傲和傲慢’,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愿意肩负这个使命,用我们的技术、文化、理念,去促成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影响力。”

观察者网:艾地你好,我们先从你的北大学霸经历聊起吧。听说你懂七门语言?

艾地:是五门(笑)。首先我本来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长大,像哈萨克族他也会说维吾尔语,反过来也一样,我这一出生就会两门语言了。我又是上汉语学校,从高中开始学习汉语。我本来喜欢学习新东西,英语、德语、土耳其语也学得很用心。另外,我父亲算是新疆最早一批到北京上学的大学生,他也经常鼓励我多学几门语言。

观察者网: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或者有意思的事吗?

艾地:最难忘的事儿应该是在高中吧,我复读了一年。当时在昌吉住校,可能我的个性也比较突出,比较“不会做人”,然后就被孤立了。严重的时候,每隔一两天,就有五六个同学来欺负我一下。那段时间非常孤独。

但你也得活着呀,得想办法开心地活着,还不能影响学习。所以那段时间我就是各种想办法坚持下去,不断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到最后,还算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吧,考上了北京大学。

现在我觉得,未来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恩赐,能够享受并利用好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当时我才十七八,什么都不懂,所以也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非常地支持我。

我记得有一次跟同学们吵架了,那次真的忍无可忍,就跟母亲打电话说不想复读了。我妈当时就说,艾地你是个男人,你如果说你不复读了,你当初考到哪里,我作为一个女人我能帮你搞定,你也不要废话。但是,如果你这次作了这个决定,那就是放弃,你是真的要作这个决定吗?

当时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暂时挂了电话,两三分钟后,大概冷静下来了,我回电话说:“妈,你别管我了,我继续在这儿搞。”

艾地父亲拍摄的照片:艾地与祖爷爷,这张照片曾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一场摄影比赛中获得金奖

观察者网:你当时是怎么样想到去土耳其去创业呢,对于大多数人,土耳其还是比较陌生的,可能更多是在国际局势动荡时才会去关注。

艾地:这个问题特别容易被问到,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对土耳其还是不太了解,甚至可能也不太愿意去了解吧。

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土耳其的突厥文化、语言,跟整个中亚,还有新疆的西部,都有一定的相似度。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它没有那么陌生。

第二个原因,我在2013年时曾与土耳其有过合作,给一个外包商工作。所以,我们并不是凭空就去了土耳其,一切是水到渠成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再简单地说一下,有些公司和创业团队,他们更多是一拍脑袋就想去做一件事,但事情的发展,有时更多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这样成功率更高,努力也不会沦为无用功。

此外,我在去土耳其之前去过日本、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韩国美国市场太成熟,能做的不多。而土耳其的网络环境、人文和政治环境都比较开放,也比较世俗,更加愿意去接受一些新鲜的东西。

观察者网:听说你之前也做过一系列产品,怎么会想到做“今日头条”?

艾地:我们一直在试水,哪怕一些数据并不理想。之前跟土耳其电信合作过软件商店,也做过土耳其版91软件商店、土耳其的好123、美团。

当时做着好123,它是各种网站的分发渠道。我们就想,能不能把一些内容,比如说笑话啊、新闻呐,文字啊,也放到一个网页上。其实很自然。

除了产品的形式,我们在变现的手法上也在不断尝试。从今年11月开始,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个变现战略,大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到每天2000美金。明年三四月,希望做到5000美金。六七月,希望做到一万美金。这也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希望能达到流水1亿。

艾地提供了公司11月6日-12月29日的每日变现增长趋势,因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已被隐去

观察者网:目前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你认为有哪些原因?你们是怎么拿到当地80%的媒体版权的?

艾地:我们的成功原因非常复杂,但核心是“三个尊重”。尊重用户,我们进行了多次线下访问,获取用户需求。尊重当地法律,比如签署了80%左右的媒体版权。最后,尊重当地的商业环境。

我曾在一些“出海”群里看到什么“占领XX国家、打败什么人民”的说法,对此我很反感。我们不觉得是在抢占土耳其市场,而是应该服务好这个市场,和这个地区的人民。

拿到版权的原因也很多,首先还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会和合作方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说清楚我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和未来契机。

另外,我们的成功之处也在于能把竞争对手转变成为合作伙伴。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核心机密了。

观察者网:目前你的产品在下载排行榜上仅次于推特,成为了土耳其“增长最快的内容聚合平台”。你们离土耳其最大的新闻类APP距离有多远,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艾地:我们永远希望成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聚合平台,但“最大”的定义千差万别,可以是用户数量、使用时长或者转发数量。所以这个词很难有效定位我们的价值。

土耳其的几大媒体都已经从传统纸媒转向了移动端,它们长期耕耘,有深厚的用户基础,还有更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而且都有10亿美金的估值。我们不谈“最大”,也是想尊重这些媒体。

但是我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是发展最快的。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最有价值的”聚合类资讯平台。和本地区的传统媒体相比,我们有三大区别。

第一,在高新互联网科技方面,中国在第一梯队,技术全球领先,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

第二,我们背靠中国,深刻了解中国市场百花齐放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和变现手段。比如视频直播、今日头条风格的广告、问答栏目。全世界很多地区还没有想到过东西,在中国已经经历过长期的竞争和完善。

第三,土耳其地跨两大洲,我们的扩张潜力巨大。

观察者网:在土耳其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与挑战?你们又是怎么把市场扩大到了巴西和德国呢?

艾地:困难和挑战非常多。为什么会有“三尊重”的原则?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方面吃过亏。

首先土耳其用户的需求和中国用户是不一样的。这个国家有六个主要政党,每个都有自己的媒体和不同的用户需求。又因为地缘特殊,所以受到的关注也非常高。这一系列因素都会转化为用户的特殊需求,如何去满足,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

第二,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多,它们尝试了同类型的事业,很多却被下架、封杀。这也会让我们提心吊胆。土耳其法律法规很严格。在土耳其开公司,就算没有员工,也必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来自第三方的会计,另一个是第三方的律师。土耳其的法律设计与欧洲接轨,并且高度效法德国。在土耳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会对平台和生意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三是商业环境。让公司生存并可持续发展,落到实际的操作层面就体现为赚钱。如何在土耳其赚钱,这就是挑战。

艾地与土耳其员工进行团建

至于扩张到德国,也很自然。德国是土耳其的“延伸”,德国大概有将近500万土耳其人。我们的主要市场是土耳其,但是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德国的汉堡、慕尼黑等土耳其移民聚集区也有很多用户。于是我们顺水推舟加入了德语的版本,并没有花费很大的精力。

巴西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我们希望把人工运营降低到0。听起来很黑科技吧(笑)。其实我们已经做到了。从发布巴西版本开始到现在,我们的日活已经接近10万,但是我们没有巴西籍员工进行维护,都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进行整理、收集、分析用户习惯。

巴西是我们的试验田,我们想验证科技实力能否弥补文化上的陌生和人力上的不足,它的商业价值在于我们是否可以实现全球化。目前来看,成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观察者网:简单介绍下你们的产品?和中国的“今日头条”有什么区别?

艾地:我们每天大概有3万条更新,几乎涵盖了土耳其所有内容。排版上追求极简设计,并且采用分类型排版。具体内容我举个图例吧。推荐栏即刷即有,内容既有短时效性文字(新闻),又有长时效性文字(鸡汤、评论等等),有视频,也有图片。

订阅栏里不仅有签约媒体,还有很多UGC(观察者网注:用户原创内容)。

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分类藏在左边的菜单里,相当于土耳其的“知乎”。这个知乎很有意思,他们有七个“陪审团”,相当于资深总编,他们会发出邀请,其他人也可以向他们提出申请。这7个人是独立的,只有当他们同时觉得一个人的东西非常不错,而且这个人已经稳定地做了三年之后,才会在土耳其的知乎上有个人账号。

其他还有一系列的功能,比如说“收藏”,“24小时”,“分享”等等。“24小时”是人工推送。我们会有定时的早报、午报、晚报。按不同的时段,分别推送偏严肃类的资讯,娱乐八卦等等。

APP应用界面

观察者网:土耳其人最爱什么新闻?会不会遇到喷子和水军?

艾地:土耳其是非常世俗的地区,喜好非常多元。他们非常喜欢体育,尤其是足球,在世界杯上拿过第三。

土耳其这两年也受到了难民问题的影响。土耳其已经接收了将近400万叙利亚移民,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相当于百分之五的人口。所以,民生类的新闻就会变得非常的热,在土耳其,说叙利亚人偷东西、抢劫等等的新闻,会非常的多。

再例如,女孩子非常喜欢明星八卦,所以我们也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总体来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完全去进行人工干预,还是得靠算法。前面也提到了,我们有全世界最领先的算法。这些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而是站在了中国这个巨人的肩上,我们享受到了科技发展的红利。

喷子的问题哪里都有。在土耳其,同样一件事可能有五花八门的说法。比如对国内爆炸,他们可能会分成两三波观点对立的人,而且看法、观点都是公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土耳其的喷子你都不知道谁对谁错。土耳其没有通稿,他不会告诉你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行,所以土耳其的喷子挺“自由”的。

我们也会去干预,但手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干预这三点:涉及色情、不尊重女性;危害国家稳定,违反土耳其法律;针对不同民族、移民的不负责任的言论,这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和态度。

我们也遇到过水军刷版的情况,也会有人盖楼,最高大概有50多楼吧。

土耳其网友“盖楼”

观察者网:媒体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你们是怎么跟土耳其政府打交道的?

艾地:这个问题特别好,但是也特别敏感。我们是一个海外的媒体,跟政府打交道是难免的。我们主要还是从“三尊重”原则出发,也会想办法从合适的角度和土耳其政府保持好关系。

我们有顾问,还有提供法律支持的人士。顾问来自土耳其政府的智库,甚至有些人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私人顾问。我们开始并不知道这一层,当初找他们,只是希望更好地了解土耳其的政治、法律、禁忌。所以,这个应该比较巧。

另外,和政府打交道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还要看运气。在这点上,我们还是比较走运。

观察者网:你们在与土耳其方面打交道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的身份带来了哪些影响?中资在当地会不会有什么限制?

艾地: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第一,我在土耳其的时候,尽量让土耳其的员工和他们接触,尽量用当地人做当地的事。

土耳其的运营人员Ozgur

第二,我在中国时,会主动和土耳其使馆方面做说明和介绍,土耳其商务参赞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最近还打算组织一批中欧商学院的同学去伊斯坦布尔考察。

我希望中土能有更好的商业、工业的合作和交流。我曾和土耳其参赞说过,希望土耳其政府能为中国的企业家和资本给予帮助,比如建立中国产业园区之类的。土耳其政府对于中国的资本还是比较欢迎的。

我做这些努力,也是出于一种历史使命感吧。我是中国人,又是少数民族。我懂汉语,又懂土耳其语。我还恰好还在从事中土两国的商业交流。

观察者网:这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越来越多了,你到土耳其这么久,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印象和看法?民间对中国企业有什么态度?

艾地:要分两方面。中国的B2C(对消费者 )产业在海外的存在感很低。中国制造的质量实际上很高,但因为质量标准不一样,同一个厂商供应给国内和供应到美国、欧洲的产品,在质量上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刻板印象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但比起以前已经好了很多,彻底改变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目前还处于转换期,产品尚在升级,随着国力的上升,产品在海外的地位会慢慢改变。

B2B(对企业)这个领域就不用说了,中国的高铁、核电、水利、公路、电网……世界闻名。在土耳其,中工、中铁、哈电、工商银行等等都很有名。土耳其的高铁是中国建的。这只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没有好和坏。其他的国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用比较了。

观察者网:你在中国肯定有很多得力的小伙伴,土耳其也是。能否介绍介绍他们?

艾地:我们现在团队有40个人,30个在国内,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支持。10个人在海外负责商务运营。

我们的团队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国籍的状况。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土耳其人,还有德国人,是个多元团队,有很多是90后。里面有50%的技术人员都是从腾讯、百度、搜狗、三星出来的。这些人也参与过微博、微信、搜狗这类产品的开发。算法工程师也是业内最优秀的,在技术层面,我是非常放心的。

我的联合创始人是三星的老同事,现在是我的合伙人。CTO(首席技术官)是我在北大的同学,他也是学霸。所以也是巧。

土耳其员工参加中土文化交流活动

观察者网:合作的时候,沟通上一般是什么机制,有什么障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合作时候如何保证高效率?

艾地:还是心态的问题,并不会特别努力去沟通,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比如我今天发了一个邮件说内部的管理还是有些混乱,希望不要每一件事情都要专人专管,我希望能够很自然形成一种权威和秩序,这才是人心所向。

这是我对团队管理的一个原则,不希望有干预。创业的时候,第一你无法干预,因为没有固定的形态。第二,越是在创业的时候,越是要筛选出那些愿意一起走下去的人。越不设障碍,不设要求,员工自己会去设定需求,有些人就会自然脱颖而出。

这40个人不是立竿见影就捏合在一起的,我们经历了两年多磨合,三年多选择。我们沟通的时候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以事件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不需要努力沟通。彼此之间想吵、想打都行,打完继续干活就ok。

所以我也不太担心。彼此都相互了解。当然,这也是我说得轻巧啊,现在的轻松还不也是当初的痛苦换来的,哈哈。

观察者网我们再来聊聊一个困扰全球社交媒体的问题,假新闻。土耳其封禁推特脸书,德国政府目前也希望对脸书的假新闻开巨额罚单,美国大选后,假新闻也受到美国舆论的空前关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艾地:首先,它存在就是合理的。大家写假新闻,可能是写一些有目的、对他自己有帮助的内容。那么,问题就变成“你是否能够输出内容”。追根溯源,就变成了社交媒体的UGC化(观察者网注:用户生产内容)问题。社交媒体上,每个用户都可以写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个问题只有社交媒体上才会有。

全世界都在盯着脸书,因为脸书是个社交平台,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平台。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所有的媒体都会面临假新闻的问题。而这样的话,对媒体就是不公平的。

这个问题对脸书推特的影响,我觉得喜忧参半吧。如果能很好的解决,那么脸书和推特的合法性就会再次巩固。像土耳其封禁推特、脸书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忧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没看到。你如何能够做到让两百多个国家,一千多种语言,同时满足这个要求?现在美国开始关注,德国说要罚款,土耳其直接给你封了……下一个国家会是谁?

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多是好消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内容的平台。我们更贴近于媒体的PGC(观察者网注: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我们邀请UGC的时候,也会对内容和评论做审核。

推特建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在中国一年都没有待过。它要是在中国,哪怕只待一个月,它的服务器一定要在国内,必须在国内有ICP证……我相信他们一个月都搞不定,甚至一年都搞不定。

真正要去符合一个国家当地的情况,当地的社会背景,何其难矣。但是能不能解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定会解决,只是非常困难。

观察者网:你曾在很多场合提到中国媒体“走出去”、“内容出海”、“中国国力+GÜNDEM=海外媒体实力”。能否谈谈对此的理解?你希望达到怎样的海外影响力?

艾地: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棒。我确实是认真地做了一些历史研究,才得出这个结论。举个例子吧,20世纪初,以大英帝国名义占领的地区,大概是331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0%。人口4.5亿,大约占全球的25%。GDP呢,是9187亿美元,占25%。

纵观大英帝国的崛起过程,离不开《泰晤士报》。《泰晤士报》1785年创刊,整个工作就是宣传大英帝国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决策、优势……然后跟随英国,把影响力扩散到五大洲。

再看2005年的美国。还是那三个数据。2005年,美国陆地面积大概占全球陆地面积6.5%,2.6亿人口占全球5%,3万亿美元的GDP占全球的20%。那个时候,美国就已经有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矩阵:ABC、CNN、HBO等等。到现在,一个事情,如果在美国非常有名,在全世界也会很有名。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我认为,媒体引导是开始,金融辅助是过程,人才跟进是结果,到最后就能形成超强的国力。

回看中国,从1995年开始,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GDP都会极其高速地增长。中国的出口额也在逐年增高。从承担的国际责任来看,中国在联合国的会费分摊比例,在2016-2018年已经升到8%,超过德国,接近日本。

但是,中国的国力和目前的媒体实力却并不匹配。中国崛起,还缺少媒体的保驾护航,这产生了一个真空。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说我们有一些“骄傲和傲慢”,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愿意肩负这个使命,用我们的技术、文化、理念,去促成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影响力。这并不是一个一拍脑袋的决定,我们有非常清晰的逻辑。

GÜNDEM团队参展

观察者网:这几年国家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你多次说,希望能成为“一带一路”最好的内容服务体验供应商,“一带一路”给你带来了哪些机遇?相关政策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具体好处?

艾地:我认为,在创业里一个心态非常重要:不能老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创业首先要“创”,要先去冒险,创造形式,然后等合适的机会,完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带一路”是国家提出的战略方针,我们坚信这个战略是对的。到目前为止,它更多是从理论层面上,从大方向上引导了我们。我们对此很坚定,勤勤恳恳地去做事就行。

我们的团队为“一带一路”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产品就落在“一带一路”的精华地区土耳其。我们还会慢慢向中东、欧洲扩张,甚至在海上“一带一路”的巴西,做了非常好的实验田。我觉得,指明道路在国家,改变现状可能还是在个人。

观察者网:之前也聊过,GÜNDEM的成功运营离不开稳妥的“不偏不倚的政治导向”,“涉黄、涉及国家敏感、可能涉嫌违法的内容我们会做相应处理”。某种程度上,这和中国、中国企业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立场非常相似。中国一向避免在敏感问题上“选边站队”,而是尊重当地人民自己的选择。你认为这种立场对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艾地:中国人的性格还是对处事风格有极大的影响。受孔子、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国人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图一个长久,不图一时的快乐。在中国,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一般都不卑不亢,但也不会去挑事。这种状态比较中性,是一种智慧。你可以很好地融入当地的商业文化环境中,你才可能图长远的发展。很多人可能没能很好地看到这个特点,这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

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表率,代表了多数人的权益。产生矛盾的时候,也会适应性地、智慧性地做出一些让步。做出的决定不得罪任何人,不会影响任何正向的状态,这是一种智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自信的表现。

综合起来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智慧的国家,这个智慧源自我们自己的修身养性,文化背景。20年前中国在世界上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10年前开始初露锋芒,现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一个需要逐步适应和了解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海外形象会越来越正向。

观察者网:我们听到了非常乐观的信号。你说过,自身融合了很多特殊的元素。你弟弟也在创业,做餐饮。能否介绍一下你身边少数民族朋友的创业情况?

艾地:中国是一个幅员非常辽阔的国家,有50多个民族,仅仅在新疆地区,就有着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新疆一直肩负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中转站的历史使命。

新疆还拥有促成文化交流、商业交流的氛围和环境。从新疆往西,说维吾尔语没问题,说哈萨克语更好,乌兹别克语也没问题。甚至从新疆一直走到土耳其,语言上讨个吃喝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些地区的人民,自古以来就以经商农耕为主,做生意更是几乎融入了血液。这更像江浙一带,温州啊,杭州,以经商为主的感觉。

在乌鲁木齐,如果你打开电视,看维吾尔语的频道,看哈萨克语的频道,全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企业,从洗发水到餐饮,应有尽有,这些都是传统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又产生了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团队,有专门做维吾尔语输入法的,有专门的做哈萨克语操作系统的。还有专门向中亚地区输出文化、文体内容的,比如动画片《阿拉巴巴和四十大盗》,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也是具有着悠久经商的民族,在岁月如梭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当时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游走在欧洲和亚洲的商业驼队,变成了新时代的手机平台的商业活跃分子。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况,也将会越来越多。

观察者网:你自身是北大毕业,身边也有许多能选择在新疆或者在内地自由打拼的维吾尔朋友,你怎么看汉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艾地:我觉得语言是一个工具吧。在中国,汉语是每一个人应该要掌握的,不管是为了个人生活的幸福,还是为了更好的社会协作。

汉语对我主要有两个影响。它让我开阔眼界,因为对汉语有了初步了解和掌握之后,我可以去读四书五经,了解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我可以读《史记》、《资治通鉴》,我觉得历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去做比较和评判。我平时很喜欢读《易经》,《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我经常借以自省。

我们维吾尔语里有一句话,叫“一个语言是一个世界”。能够多掌握一种语言,它能让你的生活变得非常幸福,让你的人生变得非常多元,让你变得非常深刻。

另外一方面,人除了在形而上方面要努力,还得踏踏实实去工作。因为我懂汉语,我可以和我的团队很好的沟通。我之前在三星,那个团队更大,接近100人,我们能很好地相处和工作。也是因为有汉语,我们现在也可以聚集这么多同事,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汉语对我个人,从这两点来看,影响很大。

(录音整理:廖志鸿、王骁、朱素恕、庄怡、张珩、武守哲、隆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