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济宁广电
济宁广播电视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途经青岛!这条高铁传来大动作 ·  3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 ·  3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10月底前,济菏高速这些路段将恢复双向通行 ·  3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王宇燕同志任山东省委副书记 ·  5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畅通幸福坦途——山东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观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济宁广电

【新儒学名家对话录】——访北京交通大学孔德立教授

济宁广电  · 公众号  · 山东  · 2017-07-13 13:47

正文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推进孟子思想传承,2016年,孟子研究院以《孟子》七篇解读为题,盛邀全国儒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中山大学学报编审杨海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王中江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孔德立教授等,对《孟子》七篇进行了详细解读。2017年1月七位学者齐聚邹城,举行了《孟子》七篇收官仪式。


济宁广播电视台与孟子研究院就当代儒学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7位当代儒学专家展开了一次“全国首次多位专家参与的高端对话”。


今天,济宁广电推出【新儒学名家对话录】第七期——访北京交通大学孔德立教授修齐治平皆实学】。



【学者介绍】

孔德立,山东曲阜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访谈实录】

问:目前很多年轻人在创业创新中成就一番事业,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年轻人在啃老,碌碌无为,作为年轻人应该如何做到“修齐治平"呢?

答:我们从修身讲起,修身实际上包括什么呢?修身前面它有几个程序,《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后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是修身的程序。我们所说的修身。如果单纯的讲修身的话。怎么修那就成了空的了。所以修身前面的一个基础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什么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呢?中国人讲的这个格物,它一定是格这个事物中的道理,中国讲的格物和西方自然科学,讲的物理不一样,它不是自然的那种物理,它是讲的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格物《大学》讲“物格而后知至”,就说这个格物格到家了,你才能够把这个道理悟透,悟透以后心摆正,诚意,正心,这个诚意就是意念不要有偏差,意念要诚,中国文化里讲的这个诚就是实,就是实实在在,诚实,诚就是实的意思,实是什么意思?不虚、不妄,那这时候就是真实的一个人。下一步就是把心放正,那就是正心,做到这一步才能算修身。也就是说我们讲修身,你要从格物算起。所以朱熹在《大学章句》序里面讲古之人八岁入小学,八岁入小学学什么,洒扫、应对、举止、退让之节,学什么?扫地、洒水、扫地、待人接物,我觉得这就是古人教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们中国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但是并不代表溺爱,溺爱实际上把孩子给害了,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有时候这个尺度怎么拿捏,是不是有些活从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就让他开始干,那恰恰就是修身的一个前提。所以为什么讲古之人八岁入小学,就学洒扫、应对、举止退让之节,这是什么呢?这是让他们养成规矩意识,就这个事情他能做,让他养成这个意识,养成这个习惯。这也是中国人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修身的开始。

古人在开始的时候,小学入学之前他有一个开笔礼,开笔礼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有两个环节,一个是点朱砂,给这个小孩的眉心点一颗红色的朱砂,开启智慧;第二个仪式,然后写一个人字,就是开学学的第一个字是人字,一撇一捺,做一个人,然后就是拜师,拜先师,拜孔子。其实我们现在在小学教育里面,是没有这个程序的,所以现在民间也好,一些学术界也好,呼吁恢复这些礼制,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是修身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只有经过严格的这样一个训练,他才知道人到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只有做到这个才能长大以后齐家。

所以修身不是说大了才修身,你刚才说的青年人的啃老的问题,之所以啃老他没有养成一个从小的规矩意识,你身上的责任是什么?你肩上的担子是什么?他没有这个意识,他觉得父母从小给他的,长大了以后还要继续给他,他觉得是一个理所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其实这个应该是从小树立一个这样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旦树立以后,他长大以后这个路子就不会偏。啃老族是什么呢?啃老族是一种懒惰,他没有自己的一种事业,那其实我觉得这个对青年人,后续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他的齐家也不利。

你刚才说到齐家,齐家就是整治,整齐整个家庭,你把一个家庭要规划的好,家庭和睦,古人讲的齐家比我们今天讲的齐家要大得多,古代讲修身齐家,齐家是大夫之家,卿大夫之家,那可是好多人口啊。治国是治诸侯国,平天下是整个的周天下,当然我们今天把这个意义,扩展开来了,也可以同样适用。古人讲齐家,齐那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几千口人的大家庭,现在我们连三口之家可能都整齐不了,那至于到治国的话,有人讲,比方说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老说我们也当不了国家领导人,怎么样治国呢?治国,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工作岗位里面尽心的工作,这就是治国。治国并不一定代表你去做大领导,所以它是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本职上认真的付出,这就是实现了治国。

那至于平天下,是怎么讲呢?平天下肯定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付出,使我们的国家昌明和谐,那至于把这个思想去影响到其它国家去,《尚书》的第一篇《尧典》就讲协和万邦,所以修齐治平是中国古人,一以贯之的一个智慧,也是我们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在今天看来有点弱(化),尤其是年轻人,比方说古代年轻人从小就开始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都读过,你想现在有多少人读过这些东西,所以说你没有读这些古代的经典,又没有养成这样的规矩,所以长大以后就自然而然缺乏这种意识,不是说他们做不到。我们年轻人优秀的很多,我们能发射量子卫星,我们能做宇宙飞船,所以我们同样在思想文化界,在这个礼制建设上同样可以做到,只是我们没有去努力,我们这个没有去努力做到呢,可能责任我觉得也不能够全怪在青年人身上,这需要国家的教育体制,从整个国家教育的公办的体制,从民间教育的体制,还有从社会的教育养成一个氛围,还有一个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我觉得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会更好。

用传统经典能不能帮助年轻人创业呢?有些学者可能认为古代的很多东西是无用之用,无用之用呢,必有大用。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古代的东西如果我们读透了,古代的经典它很实用,朱熹和二程在著《中庸》的时候,前边有一个小序,《中庸》有个小序,那个小序里边就讲,皆实学也。它不是空谈心性的,它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学问。那我们在读《中庸》的时候,它怎么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呢?我们就以《中庸》为切入点,它是讲一个方法,它讲一个做事的一个尺度。

这个尺度我们要拿捏的到位,同时中庸还是个境界,所以你刚才说的青年人的创业,现在我们鼓励青年人创业,大学生也可以创业,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的创业园,给你机会,给你发展的基金,而且还给你房子,还不收你税,把年轻人的激情,创造力激发出来,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创业就是一个锻炼,创业阶段的话对未来的一个事业发展它是一个试验田,他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有涵养,能有锻炼的话,那对下一步他事业的发展和腾飞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觉得古代经典恰恰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可以能够学到的东西,古代的很多智慧是做人的智慧,其实做人的道理,完全可以移到做事上去,有时候我们说,你这个事没做好,道理肯定没琢磨透。

问:孟子讲“民为贵,君为轻”那有人认为尊重领导,尊重长辈跟孟子这个理论相矛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我本人觉得不矛盾,”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它是讲了一个道理,你说天下是谁的天下,天下是全民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国君是什么呢?国君是一个管理者,你代表天意,在古代叫代表天意,现代叫代表民意来管理天下,你是个临时的管理者,你可以管理五年,管理十年,当然古代有时候管理几十年,毕竟你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管理者。当然你管理老百姓,如果老百姓不拥护你,你这个江山怎么能坐住呢。所以孟子从社会的重要性来讲的话,民为贵是对的,其实也是个民本思想。以民为本思想,其实我觉得这个和现代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可以相通,你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看起来是古代尊君和现在的领导干部,我们尊重领导干部这个是不是矛盾的问题。

尊重贤人,尊重圣人,尊重领导干部,在古代到现在,我认为中国文化这一点还没有变,但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千万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样的话就会脱离群众,在古代我们会发现孔子说的那个,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什么意思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当时在古代又没有电视传媒,没有网络,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微信,而且也没有照片,怎么才能知道这是个领导,咱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他一定是被老百姓看见的,他做的很多事情老百姓是知道的,甚至是在古代的人口不太多的时候,国君是经常和老百姓在一起的。我觉得在这方面来讲的话,他是深入群众的,但是他有地位没有,有啊,从周代开始有世承的贵族体制,最高的是天子,第二个是国君,又叫诸侯,第三层叫卿大夫,卿和大夫是两种,卿是在中央的,大夫是在各个诸侯国的,然后是士人,最下面是老百姓,他当然有了。

但是这个制度到战国时代,就被打破了,战国时代打破以后是什么意思呢?是贵族的这个世袭体制瓦解了,这种世袭体制瓦解以后,并不代表这种尊卑结束了,谁当了领导,我们照样尊重他,这是孔子和孟子的伟大贡献,孔子的伟大贡献是什么呢?这种贵族体制打破以后,以前是谁当官谁有学问,因为只有贵族才能够接受教育,孔子以后变了,谁接受教育,谁读诗书礼乐,谁能当官,那老百姓肯定都读啊,你不好好读书,你不能出人头地,所以你一辈子还是老百姓,说为什么天下人奉孔子为至圣先师,道理在这儿。

孟子一个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呢,孟子提出了一个政权可以合法性变更,就是你刚才讲的民为贵,我们找一个人做国君,他干不好,我们可以把他换掉,这是政权的合法性变更的一个理论,它的前提是国君应该在国君的位置上承担起国君的责任来,你一旦承担不了国君应该承担的责任,你就不再是我们的国君了,所以孟子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讲得非常到位的,有人批评,来跟孟子来辩论,说你们儒家不是讲君君臣臣吗?就是你刚才说的,不是讲尊卑吗?那我听说武王伐纣你这块怎么解决呢,武王和文王都是商王封的西伯侯,你伐纣你不是以臣弑君吗,那孟子怎么回答呢?我听说杀了一个人,没听说杀了国君,也就是在孟子看来,他已经不再是国君了,所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个是从民本 重视老百姓,重视江山社稷上来讲的。

那个尊卑的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尊重贤者,不尊重圣人,不尊重领导,现在我们在很多单位还是对领导非常尊重的,这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统,我的理解是这种尊重,不代表不平等,不是不平等,它是一个社会秩序的一个层级,这可能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我觉得它可能会有效的保护了一个社会分工,就像孟子讲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前我们对这个话是实行大力批判的,现在看来它是一个合理的分工。

那有人说了,那当领导好,那当领导也很辛苦,你愿意当领导,那你努力奋斗,你也可以成为领导,所以说这就是鼓励我们每一个人来不断奋斗,所以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社会、政府要做的事情,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这个机会要公平,给每个人一个上升的、晋升的,给他一个未来的公平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一旦不公平,人的上进心,人对社会的认同感会降低,这个机会的公平一定要靠制度来保障,不是用空口来说的,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要尽量保证到一个社会的公平,当然绝对的公平可能很难,但是最大多数的公平应该还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的。所以我觉得孟子的思想在今天来讲的话没有过时,反而它的意义更加能彰显出来。


总策划:马汉涛

策划:邓长征 李纪伟

采访、编辑:王伟 秦璞 孙淼 

石佳 马路遥 陈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