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ython爱好者社区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分享Python相关的技术文章、工具资源、精选课程、视频教程、热点资讯、学习资料等。每天自动更新和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最近招了个浑身软肋的优质员工:房贷150万, ... ·  4 天前  
Python中文社区  ·  比特币冲击10万美金!币圈美联储MSTR或是 ... ·  5 天前  
Python中文社区  ·  用 Python 解读股市情绪,让你从韭菜变镰刀 ·  1 周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20个python3大项目开发源代码(附源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ython爱好者社区

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公众号  · Python  · 2024-11-24 15:00

正文


最近朋友圈,这张图片刷屏了。


2010 年,张一鸣还在微博上发帖,抱怨 Iphone4 太贵了,犹豫中;而到了 2024 年,他成为了中国首富。
14 年的时间,让一个上班的程序员变成了中国首富,想一想这个时代,还是蛮疯狂的。
而14年前的你我,当时在做什么?
就在昨天,胡润百富榜公布了,张一鸣以 3500 亿元财富登顶中国首富,年龄仅仅 41 岁,对了,字节跳动还没有上市。

中国的富豪前 10名,基本都是我们的老熟人。
马化腾排名第三,最近股票上涨了不少;黄峥排名第四,其实是因为人太低调,害怕成为首富还转移了一部分股票;丁磊常年波动不大;马云主要是阿里系股票不太好,到了第10名。
‌钟睒睒是农夫山泉的创始人,因为和哇哈哈的争议,去年影响了销量和股价;美的和宁德时代都是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上榜是应该的;李嘉诚、李兆基都搞房地产的,这要是在内地早下榜单了。
所以通过榜单上的人物,大概也能分析出来一二;互联网刚好占比一半,制造业和房地产占比一半。
但房地产和制造业,对于普通人来讲,普惠的程度不是很高,而真正能够影响到大更多普通人的行业只有互联网。
张一鸣的抖音、头条;马化腾的微信、QQ、游戏;黄峥的电商拼多多temu丁磊的网易邮箱、有道系列还有游戏;马云的阿里系电商、云计算等等。
这 5 个人其实就是中国新贵的最佳代表,5 人身后带动了一批工程师、产品经理、网红等等实现了财富自由。
也就是说,过去 10 年,如果你想在财富上有比较大的增幅,就应该选择的就是做互联网相关事情
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今天就重点和大家聊一聊,张一鸣成为首富的经历。
我估计有很多人比较好奇,张一鸣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上班走,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中国首富。
我们先从一张照片和大家聊起。


这张不经意流出的照片,是中国互联网中最成功的一拨人,但坐在他们中间的张一鸣,却显得格格不入。

张一鸣,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与美团创始人王兴、雪球方三文并称“龙岩三杰”。 

这个桌上论年龄,张一鸣和滴滴的程维最年轻;论资历,张一鸣只有南开大学本科做背书。

论战绩,同时期的美团、滴滴都是和同量级的对手厮杀,然后融入阿里、腾讯巨资入股,兼并大众点评、快的,暂时称霸。 

而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抖音,从一开始,就是单枪匹马在BAT三大巨头所擅长的信息分发业务里,仅凭“机器算法”这一颠覆性的模式,硬出冲出了巨头的围追堵截,横着杀出一条成功路。 

从29岁创办今日头条,到估值5亿美元,张一鸣仅用了4年。

从33岁创办抖音,到成为国民级的应用,张一鸣只用了2年。

母公司“字节跳动”迅速成长,如今估值约在750亿美元。 

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张一鸣以162亿美元(折合RMB约1090亿),成为中国80后白手起家富豪第一人,中国富豪第7位

这一天,张一鸣用了7年。

2024年,张一鸣以 3500 亿元财富登顶中国首富,年龄仅仅 41 岁!

张一鸣比别人聪明吗?不是。他后来也说:同期毕业的同学,比他聪明的人很多,比他能干的也多。

那,为什么是他?

正如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所说: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

成功的人,也有自己的配方。

希望读完这篇配方文章后,也能为你带来行动上的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



1


从程序员到高管之路 


今日头条把中国人的勤奋、后来居上和有钱等因素发挥到极致——迭代特别快,工作人员很勤奋,不停的加班。我觉得它能到1000亿美金,是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


——雷帝触网采访投资人周亚辉

张一鸣有多勤奋? 
2005年,张一鸣大学毕业,开始北漂。仅用2年时候,就从普通程序员做到技术高管。 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产品相关的工作。 
有人问张一鸣: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 
然而在酷讯工作的2年里,多的是清华、北大、斯坦佛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博士。 张一鸣的技术不是多么出色,更没有什么牛逼的经验。
如果说表现突出,那张一鸣最突出的,可能就是勤奋。 
这是张一鸣的第一份工作--在线旅游网酷讯做爬虫程序。那时的他工作起来就像个超级赛亚人,没日没夜都是常事。 
他在后来说: 
“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在工作的前两年里,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勤奋到不分你我,不分知识范围,不管能力大小,这让酷讯的投资人王琼,特别注意到了张一鸣。 
也是这位投资人,成了张一鸣第一次创业的就能拿到钱的大金主。 
别人看起来很辛苦的学习工作,对张一鸣来说,却很快乐。 
对于他来说,主动做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学到更多的知识。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长。”张一鸣说。



2


逃避平庸


有人毕业两年就可以独当一面,有人毕业10年还要想办法跳槽溢价,区别其实很早就开始体现了。


——张一鸣

马云在遇见稻盛和夫时说:

我考了三次重点中学没考上,考大学考了三年,找工作八九次没有一个单位要我。无论长相、能力、读书,都不是这个社会上最好的,为什么我有运气走到今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一鸣曾指出: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延迟满足感,才能克服眼前短期利益的诱惑,看到更长远的、更大利益的目标。 

大学里的张一鸣,自封“道德状元郎"。别人约会谈恋爱,他看书敲代码;别人打牌打游戏,他看书敲代码。 

顶着一张娃娃脸的他,经常灌水技术论坛,成了技术圈里的网红。因为技术好,经常有人找他修电脑,十个人都修不好的问题,到他这基本都能解决。 

大学毕业后,别的同学都去了外企,他却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最基层爬虫程序。 

罗振宇在讲到人生算法时说: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张一鸣,就是在对编程与读书上,找到了自己的算法,然后每天重复它、强化它。 

他专挑那些能让自己变的“卓越和强大”的书,从科技、社会、诗歌再到企业、人物传记...张一鸣所有的选择,都紧紧围绕自己的“个人修炼”。 

忍耐与节制是一个优秀的人,随身携带的武器。只是,面对选择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最优解。 

张一鸣的大学同学有不少技术、成绩都比他好。

毕业后,有的同学加入银行 IT 部门,只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但 10 年过去,张一鸣再谈到他们,却说,很多人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 

他在自己社交媒体简介栏第一句话就是:逃逸平庸的重力。 
为了避免平庸,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压力、诱惑,大多数人无法做到,但张一鸣做到了。



3


用算法优化人生


计算机科学也不能保证让你一辈子没有遗憾,但是它有可能,帮助你实现贝佐斯(亚马逊CEO)追求的目标:把认识当中的遗憾降到最少。


——《算法之美》

头条的一位高管,只用了两个字形容老板张一鸣——“恐怖”。

在张一鸣眼里,自己就是一台行走的精密机器,无论是行为、还是情绪,都可以被调试优化:
他觉得睡觉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但因为身体需要,他又会保证自己每天必须睡足7个小时,将自己调试到最佳状态。
谈恋爱需要最优解:如果世界上适合我的人有2万个,我只要找到这两万分之一就可以了。在可接受范围的近似最优解。
他的情绪可以设计,并得出了有效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工作中极其克制,几乎没有情绪波动。遇到问题,他最激烈的情绪表达不过是“怎么会是这样”。
他将一天的时间切割成小块,精准地去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经过反复实验后发现效果不佳,就优化to do list。
发现bug,立刻调整实验方向,探寻自身专注高效的波峰。
延迟满足感”是张一鸣推崇的准则:
“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缓冲)。
每个人一生都面临无数选择:从谈恋爱到找停车位,从高考报志愿,到菜场买鸡蛋,选择一直在向边。
什么时候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命运、困惑茫然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在做决策时,张一鸣总是会通过一系列参数选择,将问题归结为一个概率分布,然后去求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以求提前布局。
2016 年,新经济 100 人的李志刚问张一鸣:
“三年多,你做了哪些关键决策,让今日头条从一亿美金,做到了百亿美金?”
张一鸣回答说:“我觉得,大部分重要决策,我在创业之初头三个月就基本做完了。”
2015年,张一鸣跟同事分享了 2012 年创业之初写过的一个 PPT,团队发现头条的发展轨迹与当初的预估基本相同。
算法量化有限资源、择优而行,这一法则,被张一鸣运用的炉火纯青。
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突然出现。
2001年,张一鸣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大学上,他也曾犹豫。
最后,他列出了五个参考维度:
下雪、靠海、离家远、综合性大学、大城市。综合满足这些维度的学校,只有南开大学了。
没有一点纠结,也没有和父母商量,就很容易决定了。
10年后,在今日头条刚做起来时,巨头腾讯谈收购。
对创业公司来说,创业—收购—套现,这是一条快速实现财富自由最理想路径。
但张一鸣拒绝了,他有更大的目标,而不是成为腾讯的员工。
一次次的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张一鸣人生的特点:
定下目标,选好参考维度、容忍底线,然后综合评分,得出最优解。计算得失得出答案后,不回头,不纠结,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