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哪吒,凭啥这么火? ·  23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爆火后,DeepSeek首次公开辟谣 ·  昨天  
扬子晚报  ·  突发!南京地铁10号线设备故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用咪蒙的方式“自杀”?600万粉丝的HUGO之三宗罪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7-25 10:55

正文


抄袭洗稿、篡改标题、贩卖焦虑、煽动情绪的HUGO,看似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女性权益,实则偷换概念,引起话题和两性矛盾收割流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HUGO只不过躺进了早已给咪蒙挖好的另一个坟墓。


HUGO之“死”

7月22日傍晚,HUGO推送了自己的最后一篇文章。 当天深夜,注销了账号。

7月22日晚,HUGO账号自主注销


如果可以,HUGO肯定很想回到2月21日。 在那天,“咪蒙”和“才华有限青年”两个定位跟自己相像的账号,同时主动注销了账号。

那个阳光不太刺眼的下午,空气中还有着寒意,刚刚过去的节日气息,仍然飘荡在空气之中。 两个账号的主动注销,并没有让HUGO警醒,虽有收敛,但更多的或许是雀喜——毕竟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HUGO如果在那个时刻能够提醒自己,161天之后它也绝不会步入这两个账号的后尘。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活成咪蒙2.0

准确的来讲,HUGO跟咪蒙的运作方式有点不同,HUGO以转载为主。

HUGO的口号,喊得甚是响亮: “新时代单身女性聚集地”。 当然,嘴上喊的和心里想的,不一定都是一回事。

“果姐”,HUGO的主理人,一个居住在香港的写手。 这个形象的背后,是十几个人的团队维护的人设,利用这个“完美”的中产阶级人设,“果姐”活在了读者的心中。 她要做的工作就是抓住女性的心理,去给自己的公众号带来一些可观收入,然后说“去找彭于晏打麻将”。

打麻将,一个很有趣的符号。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打牌一直是一个游离于休闲和赌博之间的灰色文化,从来都没能分得开。 这就像是果姐人设经营出来的HUGO,游离于追逐热点和情感焦虑之间。

支持HUGO的拥趸们,盛赞它倡导女性自尊自爱、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心中有爱,善良和纯粹; 反对HUGO的人们指责它在贩卖焦虑,导向偏激,什么事都能扯上女性独立,女儿当自强但又义务最小化。 在它眼里,只要它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只要它怼的都是渣男,贱人……

性别对立,性别矛盾本来都是某些人造出来的概念,很简单地把所有人一分为二,去讨好其中一半人,所能获得的收益可想而知。 现在回过头看来,果姐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生意经,也吃上了人血馒头。

每篇文章的生产过程没人知道,是不是真的故事没人在意,是不是编的桥段也没人在意,甚至转载抄袭洗稿没授权都不在意,HUGO知道人们在意的只是情绪。

瞄向女性受众,以紧随热点的情感话题转载或撰写文章,用极具直白、情绪化并且富有冲突性标题,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用户贡献着点击量,在咪蒙倒下的不久,HUGO终于活成了“咪蒙2.0”的模样。


HUGO的三宗罪

根据部分媒体报道披露,HUGO注销前,已有600万粉丝。 如何收割如此多的粉丝关注,HUGO自有其方法。 但是总结起来,这三大“法宝”必不可少。

“法宝”一: 抄袭洗稿

早在今年的1月16日晚,公众号“当时我就震惊了”发布文章《HUGO,你丫抄够了没? 》,指责公众号“HUGO”1月15日发布的文章《抖音就是这么变low的》抄袭其2018年12月24日发布的同名文章。

随后,1月17日,公众号“今夜九零后”也发布名为《关于HUGO及其旗下一众小号,洗稿今夜九零后的声明》,指责HUGO洗稿。

但这不是HUGO的第一次洗稿。 随便在网上以“HUGO洗稿”为关键词搜索,很容易就能找到多篇公开指责HUGO洗稿的文章。

在2017年HUGO就曾陷入洗稿指控


“法宝”二: 标题党

在HUGO的公众号中,随处可见各种充满惊悚夸张,挑拨情绪。 夸张和刺激眼球,是HUGO取标题最常见的手段。 在媒体统计的HUGO标题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刺激眼球的字眼:

HUGO夸张标题关键字眼


今年5月12日,HUGO转载了自媒体“精读”的文章,并改名《抖音上的东西,有多少是真的》发布。 第二天,今日头条发布声明表示要对HUGO提起法律诉讼,今日头条称“在原发自媒体‘精读’全文都和抖音无关、也无一处提及抖音和相关案例的前提下,HUGO强行篡改原文标题,与抖音进行关联,煽动网友情绪,炒作、贩卖恐慌,主观恶意明显。

“法宝”三: 贩卖焦虑、煽动情绪

在HUGO的读者看来,大家都是人身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以及对物质生活有较高的追求的一群人。 但是HUGO的行文风格,充斥着臆想创作、虚拟创作和夸张内容等形式,在贩卖焦虑上、煽动情绪的操作上,与自媒体女王咪蒙如出一辙。

在《荀子·宥坐》中,孔子有说过人的五恶,用来形容HUGO,或许极其形象。 一是内心通达明白却邪恶不正,二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改,三是言论虚伪而说的有理有据,四是专门记诵一些丑恶的东西而且十分博杂,五是专门赞同错误的言行还进行润色。

在社会热点外,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就是情感。 然而HUGO抓住社会热点事件做内容,却并不在意事件本身是什么,只是披着“情感正确”的外皮造谣带节奏,消费着关乎广大女性朋友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偷换概念,引起话题争议和两性矛盾收割流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