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待字闺中
深度分析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切中实际应用场景,为大家授业解惑。间或,也会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趣的面试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待字闺中

玩出成功

待字闺中  · 公众号  · 程序员 科技自媒体  · 2016-09-26 08: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小朋友的围棋比赛现场,听到这么一段对话。


甲小孩的父母说:“儿子,下面你就要和这个小朋友一起比了。”

乙小孩的父母马上纠正:“儿子,不是比,下面你是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了。”


多么好的一种心态,一种教育方式,一个”玩“字,顿时让小孩没有了紧张感,没有了压力,相反是激起了兴趣,充满了动力,这样,反而能让小孩更好的学习,进步,更容易成功。


看看国外的很多明星运动员,他们小时候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一种功利心,没有一种一定要成为明星的理想,只是,完全凭着自己的爱好,兴趣,去玩,更容易主动,更容易坚持,只要条件允许,就一直不放弃,有动力玩下去,结果,成功了。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等无不是玩出来的典范。


看看玩出来的创业公司,微软,苹果,Google,Facebook,Snap Chat,等等。


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喜欢玩电子元器件。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谢尔盖·布林的数学天赋自幼年时期就开始显露,他同时还对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尚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布林就做了一件令其老师大为吃惊的事情: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方案。拉里·佩奇6岁喜欢上了计算机,并拥有了第一台个人电脑。上小学时,当他把自己的第一份家庭作业用电脑打印出来后,老师们都感到十分吃惊。 他们都是第二代计算机的使用者,而且在上小学时就已经离不开它了。他们和老师们一起创立了一个叫做MIDAS的课题小组(Mining Data at Stanford)。佩奇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模型——通过计算指向某个网站的链接数量,最后来确定这个网站的受欢迎程度。佩奇为他的链接评级体系起名为“PageRank”。而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把网络搜索转化成了普及程度和流行性的一次竞赛,很快就成为了大部分人唯一使用的搜索引擎。


扎克伯格11岁时,父母给他找了位家庭计算机教师。自那之后,马克每周四都会在附近的默西学院上研究生计算机课程。2002年秋,他成了哈佛学生,当时已经名声在外,被称为“程序奇才”。大二的第一个星期,他建立了一套程序CourseMatch,让用户可以方便找到教室。不久,他又研发了Facemash,用户看着两个人的照片,然后按一个按钮,便可以记录他认为更火辣的一个。这个网站很快被学校管理方关闭了。之后,他开始跟三个高年级学生共同经营一个名叫Harvard Connection的网站。 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他们的项目,转而创建自己的网站,即Facebook的前身。这个网站很火爆,到大二期末时,马克放弃了学业,专心经营网站。


我们看到,很多的伟大的公司,都是从创始人的兴趣玩出来的,而不是有意为之。玩是一个人干事的本能的,原始的,最大的动力。正式他们驱使这些创始人成就伟大的事业。反观现在国内全民创业的浪潮,很多的创业者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赶时髦而创业,为了功利而创业,为了证明自己而创业,为了致富而创业,这些动力,远不如玩的动力巨大。


玩,并不是表示不严肃,不认真,不负责任,它代表的是一种高度的兴趣驱动,高度的集中精力,高度的承诺投入,不是强制的,不是功利的,而是将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高度绑定,为了“玩”,愿意牺牲一切,不追求结果,只求玩的痛快,结果往往比刻意为之更好,成功自然而然成为了“玩”的副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