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点兵
细说天下军情,你不知道的,我告诉你。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点兵

美国至今想不通:上甘岭为何死活打不下来!(深度好文)

每日点兵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10-24 18:17

正文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响。

43 天,“联合国军”对志愿军阵地倾泻炮弹190 余万发,每秒6 发!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牺牲。他们中,有只身堵抢眼的黄继光,还有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占元......



 (上甘岭战役)

 

美国至今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中国军队却做到了。电脑往往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以寡抵众以弱胜强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二百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当时的事实是,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喋血岭”和“伤心岭”,尽管他们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二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联合国军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范弗里特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只有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的部队,而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更不必说了。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三百二十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

 

这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三十余万发炮弹、五百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十月十八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十九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597.9高地九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把它掏空,修成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

 

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约有四五十米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拖着伤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顶住往里压,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零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十六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连长万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通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并未喊出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

 

誓死守护主峰

 

二十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二十一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战斗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十月二十四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一百二十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名战士。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



 

十月三十日,我方再度反攻,我方动用了一百三十三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十月十四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炮弹的狂轰。

 

五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联合国军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

 

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十一月一日,联军再度反扑,打到二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高地全部表面阵地。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十个连也全部打光。十一月十五日,联合国军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3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送回: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战争进行到最后,在上甘岭阵地随手抓把土,可以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杆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联合国军”向上甘岭阵地倾泻炮弹190多万发,炸弹1万多枚。这是上甘岭阵地上残存的树木和被炸碎的岩石。这一撮岩石里,有70多块弹片。)

 

“上甘岭”上的奇迹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一百九十多万发炮弹,一万多枚航弹,我们只有四十多万发炮弹,而且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攻下来的小山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后,我方再没遭遇到美方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三十八度纬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九八六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 1061.7 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一九六一年三月,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其中之一,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

 

这位上将选择了十五军,理由是:“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

 

历史已经记不得那一万多位在战火中浴血的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朝鲜半岛的五圣山糅合在了一起。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多了。可是,黄继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颗手雷,因为我们造不出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

 

美国人可以动用B一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没有任何奢求,决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放弃进攻,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决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华氏零下二十度的气温里整夜埋伏,身上仅仅只穿着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三点八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三十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以伤残严重的连对抗敌军齐装满员的团,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要牺牲好几条人命还不一定送得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



美国老兵眼里的上甘岭


2008有幸做为随团记者,跟随中国工商界代表团应美中贸易协会主席罗伯特.古德曼之邀正式访美,在美其间很荣幸的跟随谭良宪先生认识了一位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他麦.卡拉汉,王成的故事也就从他身上拉开了序幕……


就是这次约见,麦.卡拉汉他不经意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争夺某高地的拉锯战中,他的左腿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炮弹炸飞!



这是美国的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重回上甘岭。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撒下一条悼念亡友的紫丝带。


那是1952年的深秋,身材高大的23岁美国陆军二等兵麦.卡拉汉跟随大部队在三角型山(我军称上甘岭)南面的三八线附近集结待命。


当时朝鲜战事正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在谈判桌上赢得控制权和筹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某高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守军发动了轮番进攻,中国军队异常顽强,成功击退了联军多次进攻,并造成联军损失惨重,伤亡数百.联军命令麦.卡拉汉所属美军某整编连投入战斗.他们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支援下终于拿下这个久攻不克的山头,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麦.卡拉汉!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龄很小,像个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有了树枝熟叶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以身负重伤,两充满了仇恨与恐惧........口中发出"哇啦哇啦"的怪叫声.


"别开枪"!他还是个孩子!他没有武器!麦.卡拉汉向身后的战友们大声呼喊,"我们把他包围....活捉他吧!"


那个中国士兵嘴里还不停地"叽里咕噜"吼着什么,似乎是被俘虏前绝望的纳喊....可是美国兵谁也听不懂,因为美国连队里没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译.


"他背着台步话机!'只听到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声提醒似乎叫美国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为时以晚,无数发炮弹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样倾泻而降,100多个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给炸飞了....


"惨烈啊,惨烈!我为了去救护战友,当场被炮火炸晕......苏醒后随手抓了把土,里面竟有二三十块弹片,那个中国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来长的树干上,竟有一千多个弹片和弹头!麦.卡拉汉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整个阵地上仅剩下三名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另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炸聋:而我-----左腿膝盖以下全没........


最令麦.卡拉汉追悔莫及和自责的是,他对那个中国士兵"手下留情"竟酿成如此大祸:致使他的百余名战友魂断异国,客死他乡!没想到他的善意之举换走了那么多战友的生命啊!那个中国士兵跟本不领情.而且还不按常理出牌!他气愤无奈地总结道.他仇恨那个中国士兵....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他常常从恶梦中惊醒.他原一为假肢装好以后,他的恶梦也随之了解.然而,无论他走到那里,无论他职务升多高,他灵魂深处的"中国"情结始终萦绕着他......总之他的左腿好像烙下了中国印!


麦.卡拉汉先生,您说那个中国士兵"叽哩咕噜'吼叫着什么您听不懂,现在我可以翻译给您听.他是在说:"........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时在场的所有中方人员全都已热泪盈眶!


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紧我知道全中国的人民全知道.于是我给他讲了一段"英雄儿女"王成的故事,美方人员眼睛也湿润了,麦.卡拉汉说几十年了我一直在误解。


他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连说中国了不起,在场所有人员自觉的爆发出经久不熄的掌声。


写到这我已是泪如雨下,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热门

全球十大现役最强坦克,中国排在这......

主战坦克是当之无愧的陆战王者,这些动辄数十吨的钢铁巨兽身上集合着各国技术的精华,他们之间孰强孰弱也成为军迷们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而中国坦克的排名却让人很惊讶...[点击阅读原文看中国坦克到底排第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