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吧
社会学吧最早创办于2004年,我们坚持以促进中国群学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广大社会学师生和爱好者。严肃但有情怀,专业不失玩乐!和我们一起热爱社会学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4比0横扫张本智和,王楚钦夺冠! ·  2 天前  
人民网  ·  已确认:价格下跌!下个月更便宜......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首创!先看工程再买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吧

携程亲子园事件:一个社会学者妈妈的观点

社会学吧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09 16:12

正文


昨天目睹了刷爆朋友圈的携程亲子园事件,作为一个孩子妈妈,那视频我都没敢点进去看,简直就是惨绝人寰!!!人神共愤!!!令人发指!!!气到炸裂!!!

手快的写手们也写了不少文章,比如咪蒙的《携程亲子园事件:我亲手把孩子交给了禽兽》,提醒家长们一定一定一定要慎选幼儿园!给我等吃瓜家长们增添了无数的纠结和恐慌!再比如,网易转载的《携程亲子园虐童背后,最该道歉的难道不是上海妇联? 》,把社会舆论导向了努力尝试缓解托幼难题的上海妇联,据我所知妇联为了运作亲子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不禁让我担心这起极端个案会直接影响这一萌芽模式的生存前景!

所以,作为一个妈妈、女性主义者和社会学者,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此事理性反思,并发出我的声音:

我们需要更多更规范的亲子园来平衡生活。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而坏了一锅粥!

著名女性主义者弗里丹在《女性的奥妙》中提出过无名的问题The Problem That Has No Name);文艺一点说,就是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通俗一点说,就是妈妈们由于没人带娃而被困于家中不得不沦为家庭主妇。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广落实,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政策和公共管理议题。尤其对于生育承载主体——妈妈来说,职业发展和家庭平衡的矛盾将更为凸显。据本人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孩子数量、孩子年龄和家务劳动是影响家庭冲突工作的三大因素,儿童照料家庭化和生育成本单位化将越来越阻碍女性的职业发展。

当初,当携程亲子园出现的时候,多少妈妈们羡慕嫉妒恨!因此,非常担心这一事件的发生会阻碍更多亲子园建设的步伐。事实上,我们需要更多更规范的亲子园来平衡工作与家庭。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而坏了一锅粥!

儿童照料尤其是0-3岁婴幼儿入托,是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的现实问题,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规范公共托幼服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如明确0-3岁托幼服务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明确托儿所的准入标准、运营规范和收费标准,明确托幼师资的培训、认证与管理,明确监督与管理责任等等。再说一遍,大力发展公共托幼服务,鼓励营建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是家庭的需要,是爸爸妈妈的需要。

油腻的家委会选举代表了什么?我们如何真正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再反思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家委会选举事件(为竞选家委会,杭州、上海等小学家长们往聊天群里狂扔简历,爆出自己名校、“海归”、高管等豪华履历),好端端的家委会居然成了展现资本的爸妈秀!成了拼爹拼妈的角力场!成了为老师大唱赞歌的联欢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家委会实际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四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而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交流。”

而目前,位列第一条的家委会重要的监督功能已经缺少,家长们经常是敢怒不敢言,怕投诉了老师,老师就对孩子不好!怕申请换班,又被新班主任“有色眼镜”对待!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我们有怒不敢怒,有担心不敢问,有质疑不敢提,却忘了我们自身拥有的权利!

反观很多国外的家委会,家委会是有弹劾老师的功能的。老师要是对孩子不好,家委会有权向园长投诉并要求换班或者换老师。而我们呢?没有监督和惩罚,没有有效沟通,这也是导致很多老师权利滥用和行为失范的缘由之一!家委会的监督权在哪里?!

对于此事,我们希望监管方、运营方用详实的调查作出回答,也希望监督方、运营方多倾听家委会或者家长代表的声音,让家委会参与其中,第一时间获知真相,第一时间应对处理。

说到这,顺便安利一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刚发布的名为《熟悉的面孔:儿童与青少年成长中遭遇的暴力》的报告,该报告揭示了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和各种环境中遭遇的暴力,研究发现,暴力管教、性侵和杀害与全球成百上千万儿童如影随形,并提出,要: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对暴力问题的认识,保障他们行使检举和报告各种形式暴力的权益。

增强幼教队伍的职业认同和情感劳动意识,利用信用体系构建“零容忍”机制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要强调师德培养和情感劳动教育。“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在其著作《被管理的心:人类情感的商品化》一书中提出,专指对情感及相关行为的调控,用于描述在人际互动中,为有效表达情感而进行情绪和行为的控制。换言之,情感劳动既包括对情感的内部管理,也包括由此引发的可观察到的行为调节。

把这一概念用于幼儿园的话,情感劳动要求教师在与幼儿/学生交往过程中,对幼儿园和家长要求的情感反应做出正确表达,即教师应该控制和使用自己的情绪来影响幼儿的感受,给他们以正面、积极、快乐的影响,从而建立深厚的情感关联,构建家园之间的信任。而且,情感劳动必须进一步内化为职业认同,而非职业表演,因为幼教事业的劳动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应该是热爱和责任。幼儿园应该是个温暖的存在,不要让小朋友过早地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恶意和伤害!当然,教师的奉献精神和为人师表的基本,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和倡导的。

相应地,应该建立、完善教师信用体系,构建“零容忍”机制——凡是有过这类污点的教师,今后终身不得进入教育系统!

提高幼教人员的收入和待遇,增加教师队伍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我的妈妈也是有着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幼儿园园长,从我这么多年对幼儿园老师的观察和体验而言,绝大部分幼儿园还是很正规、很有爱的,绝大部分老师也是很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感的。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强、留不住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层次不齐等问题(农村幼儿园更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待遇和体面的收入。试问,去培训机构教钢琴的一周收入就能抵过老师一周的工资,你如何抉择走还是留?因此,在这里,除了作为家长发声,也要代表教师群体发声,应大力提高幼教人员的收入和待遇,让他们有更多的自豪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当然,这一经济成本不应转嫁到家长或者幼儿园身上,而应由社会和企业来共同承担这一社会责任。

最后,愿小朋友和家长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愿这个社会少一点暴戾,少一点丑陋,多一点美好,多一点希望!构建健康社会,我们携手努力~

作者: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姜佳将

本期小编: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