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知道吃
挖掘隐藏在你身边有故事的料理人,发现更多人与美食的故事,还有搜罗全球趣吃新鲜事儿,让吃喝变得更有意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0日 全国各地区鸡蛋报价! ·  昨天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0日 ... ·  昨天  
天都新闻  ·  “舌尖”上的亚冬会 ·  昨天  
天都新闻  ·  “舌尖”上的亚冬会 ·  昨天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7日 全国各地区鸡蛋报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知道吃

中国到底哪里的年糕最好吃

就知道吃  · 公众号  · 美食  · 2020-01-21 21:30

正文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年糕做好了,回家吃年糕吧 图/ 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又到了全国人民一起吃年糕的日子





如果中国美食界有“和平奖”,必须发给年糕。


在地图炮们的煽动下,南方吃货和北方吃货一年到头都在打仗。 吃粽子为 甜口咸口 打仗,吃馒头为 有馅没馅 打仗,喝汤为 餐前餐后 打仗。 年年从立春打到冬至,直到年底,见到 年糕 ,才能消停。


▲桂花糯米年糕 。糟了,是心动、嘴动、胃也想动的感觉。 图/图虫·创意


年糕,一种神奇的食品。 它既是主食,又是零食; 既墨守成规,又千变万化,普遍存在于各地,成了南北方吃货的知音。 那么, 中国到底哪里的年糕最好吃?



东北的 年糕,简单得像生活一样

诗里说得好: 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谐音“ 年高 ”,在中国人看来,过年吃年糕是再吉利不过的事了。 东北作为中国纬度至“高”地区,做出的年糕尤其高。


年糕者,万变不离其宗,各地年糕多是以 糯稻 为基础 蒸制而成 南方或加粳米,北方常加粗粮,然后捶打。 而东北的年糕却是“ ”出来的。


▲吉林街头现场制作的年糕 图/图虫·创意


做东北年糕,水是关键 准备一盆新磨的黄米面,兑水,既不能出颗粒,又不能散花,还不能成团。 这个分寸的拿捏,全凭手感。 新手往往需要一个巨大的盆,里头放一点点面,撒水之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搋 (chuāi) 面,试验N次,方能成功。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往蒸锅里铺一层芸豆和大枣,加热,热气上来,一层一层地撒面粉。 锅有多高,年糕就能蒸多高 撒到最后一层,芸豆、大枣封顶,盖锅蒸15分钟。


东北人管年糕叫“ 干粮 ”,这称呼奠定了它的主食地位。 黄米年糕 金黄圆满,口感黏糯,朴实平淡,切成三角大块,最宜充饥。 这感觉与东北人一样,实在、茁壮,毫不甜腻,直来直去。


▲苏耗子,也是东北的年糕,属于满族美食 图/图虫·创意


平心而论,东北人对饮食缺少一点想象力,在他们的手上,黄米面翻来覆去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顶着芸豆蒸糕、包着芸豆蒸糕,第二种就是 粘豆包


粘豆包的做法也简单: 黄米面掺了玉米面做包子皮,芸豆或红豆煮熟捣烂做包子馅,包好蒸熟即可。 讲究一点的,就过油煎一下,做成“ 粘火勺 ”。 腊月时,一次做上百个,冻在院子中的大水缸里,是从前人最认可的年礼。 常常过不了初一,家里的孩子们就把存货偷吃了一半。


▲黑龙江佳木斯靠山屯,刚出锅的粘豆包 图/图虫·创意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东北小伙子离乡打仗,乡愁只有两件事,一是想吃粘豆包,二是想娶个家乡的女人,像他娘那样的,大手大脚大脸盘子,放下锄头能拿笤帚,屋里管着孩子,屋外头还能吆喝着牲口。 东北人的生活态度简单、真诚、毫无矫饰,黄米面蒸糕,一顿饭吃个饱,就能让他们感到无尽的欣悦和满足。 这味道诚然单调,却是智慧的味道。


东三省画风和谐统一,饮食一脉相承,唯有吉林南部的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能在吃年糕时展现一些另类的特色。 朝鲜族人民,过年吃 打糕


▲朝鲜族打糕 图/图虫·创意


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逢年过节,从不缺席。 打糕,顾名思义,是打出来的,打的过程,也是炫耀的过程。


做打糕,要先将淘好的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放进笼屉中蒸熟,之后将糯米饭放入木槽或石槽中,两名男子分别站在木槽的两侧,用大木槌反复槌打。 木槽旁边,需要一女子不时向黏米上撒少量的水,直至木槽里完全看不见米粒。


一家打糕,常有众人围观。 邻里帮忙,家中孩子拍手叫好,打糕者汗流浃背,干劲十足,不时发出“嘿呀嘿呀”的声音互相鼓劲,满脸写着劳动最光荣。 有时,新婚夫妇也一起打糕,老公敲打,媳妇加水,配合默契,干活不累。 一块糕打好,他们就完成了 一场劳动人民的秀恩爱


▲延边集市上打糕的商家 图/图虫·创意


糯米糕经过千锤万打,会变得筋道光滑。 吃打糕最要紧的是三个字: 趁新鲜。 刚打出来,不干不硬,雪白细腻。 切成小块,蘸白糖黄豆粉吃,香甜清爽,特别上瘾。 要是冰冻后蒸熟,也好吃,但感觉就不对了。


在延边的各大菜市场中, 夹馅打糕 更有市场。 豆沙、花生、芝麻、五仁,煮熟加糖,卷在糕里,好看,皆未得精髓。 打糕的天选良配,唯有苏子叶——苏子叶磨粉,可以加糖,厚厚地裹住小块的打糕,卖相如同黑暗料理,入口有异常的清香。 稻谷与香草的质朴结合,让香、辛、辣、甜几种味道获得完美平衡,在舌尖上出现小小的爆炸,却又毫不复杂。 那味道实难形容,只能亲口体验。 可惜打糕的保鲜期极短,只有本地人有此口福了。


▲当然,朝鲜族人民也常把年糕炒着吃 图/图虫·创意



西北&华北: 黄米能顶年糕的半边天

华北的年糕常常以 杂粮 为主要原料,更适合甜口。 北京的传统年糕不新奇,糖蒸糯米粉而已,但是吃得很有乐趣。


清朝外交官裕庚,有一女儿名 裕德龄 ,曾担任慈禧翻译。 她在自传中写道,新年的时候,供奉佛陀和祖先要用 年糕 宫里的规矩, 第一块年糕必须由太后亲自做 太监们准备好米粉、糖和酵母,慈禧和女眷们和面成团,上锅蒸。 人们说,谁的年糕最高,谁的福气就最高。 神奇的是,慈禧每年都是冠军。


想必当年的太监为了哄老佛爷高兴,在她的年糕里加了双份酵母,最好看,最难吃,要面子没里子,一如当年的清政府。


▲北京牛街白记年糕铺的盆儿糕 。摄影 /何嵘


如今的老北京过年,常要去年糕店、点心店买“ 三糕 ”—— 盆儿糕、碗儿糕、切糕 三糕都以糯米或黄米打底,盆儿糕和切糕有一米见方,块头巨大,质地稀松,侧面可以看到一层层的芸豆、红枣、豆沙、果仁、红绿丝、山楂条,层次丰富,甜而软糯,略微粘牙; 碗糕则是放在小碗里,暄腾、松软,玲珑可爱。 三糕颜色鲜艳,看着开心,又能应景,北京人很满意。


和中国其它地方的年糕相比,北京的三糕缺少坚忍不拔的劲头,却有包罗万象的架势,和北京人的性格有点像。


▲在油锅里翻滚的黄米炸糕 图/图虫·创意


北方地区的人民,口味普遍较重, 从山西到河北,吃年糕往往油炸 山西的 黄米炸糕 颜值最高,据说是因为山西的黄小米色泽鲜亮,颗粒饱满,油炸后颜色更加诱惑。


做黄米炸糕要先蒸黄米,蒸熟后包上屉布,揉成面团,切成小块后放在锅里油炸。 宽油,文火,炸到米糕上鼓起小气泡就出锅。 趁热蘸白糖吃,外酥里糯,满嘴流油,热量爆表。 油炸食品会促进多巴胺迅速分泌,让人愉悦兴奋,所以明知这是碳水炸弹,却一口接一口,本能地咬下去。 在黄米炸糕面前,人类的自制力是那样脆弱。


▲当然,黄米还可以蒸成这种颜值正义的黄米桂花糕 图/图虫·创意


大西北人民似乎没有吃年糕的规矩,但是他们常吃 黄米凉糕 ,这种点心用糯米和黄米做成,从本质上说,也算年糕家族的成员。


黄米凉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经过了发酵。 做年糕前,需先将酸奶加入煮开的面汤中搅拌 ,做成酸浆水,用来浸泡江米和黄米,并在室温下发酵24小时。 浆好的米粒加糯米浆蒸熟,没有丝毫的酸腐气息,反而带着一股小清新的甜味。


▲西安北院门黄米糕 图/图虫·创意



俏江南: 干粮湿做,甜咸通吃


家家抟粉制年糕,仿款苏台岁逐高。 ”苏州人常常骄傲地说,年糕是他们发明的。


江苏年糕的经典款,是白色点金的 苏式桂花猪油年糕。 糯米粉调成粥糊状,放在木蒸格里蒸,蒸熟的糕坯加糖桂花揉透,再加糖渍板油丁,折匀,静置12小时,自然冷却。


猪油配碳水,谁也管不住嘴。 如果你在减肥,千万远离这种年糕。 哪怕只是一小块,只要上锅一煎,闻到香味的瞬间你就会明白,一切都完了,哪怕拥有革命斗士般的坚定决心,你也要度过“纵欲无度”的一天。


▲桂花年糕,也是江南地区的经典小吃 图/图虫·创意


然而浙江人不服。 浙江人常常提起那个传说: 战国时期,吴王沉湎酒色,伍子胥在宁波慈城作战,预感国家有难,就偷偷以糯米制砖,埋于阖闾城下。 伍死吴灭,又逢荒年,百姓们挖地三尺,靠糯米砖挨过荒年。


浙江人坚信, 慈城年糕 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年糕。


慈城年糕就是传说中的“ 水磨年糕 ”。 选上好的粳米,在清水中浸泡3—4天,用水磨成米浆,压去水分,徒手粉碎过筛,再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最后轧成大小均匀的条状年糕。 如今,做水磨年糕的机器已经非常方便,老慈城人却仍然选择手工年糕。 他们觉得机器做的年糕少了味道。


▲慈城街头身穿戏服卖年糕的小贩 图/图虫·创意


外乡人看来,机器年糕和手工年糕的差异很难分辨,慈城年糕与外地年糕的区别也不明显,他们更好奇宁波的一种小吃—— 年糕饺


年糕饺以年糕做饺子皮,用调好味的荠菜、香干、咸菜、笋丁、白糖、芝麻等食材做馅,可甜可咸,现包现吃,外观就像手掌大的扁平饺子。 二十年前,年糕饺是大众美食,如今却过了气,成了供中年人怀旧的童年小吃。 或许,如果把饺子店开到北京能火? 这不就是中国版的subway吗?


▲年关将近,江苏如皋的年糕铺子正忙着制作年糕 图/图虫·创意


江南一带的年糕多是白色,乍看之下区别不大,既能做甜点,也常做菜、煮汤。 喜欢吃咸味年糕的人,不能不去上海。


老上海有一道名小吃—— 排骨年糕 严歌苓在小说《芳华》中写过,淮海路的“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名气极大,店堂里坐不下,大部分人都端着盘子站在马路上吃。 母亲请女儿吃年糕,只买一客,自己给女儿端汤和辣酱油碟子……读者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更好奇这排骨年糕到底有多好吃。


小说纯属虚构,可上海确有“ 鲜得来排骨年糕 ”这家连锁店,创立于1921年,一直以排骨年糕闻名。 人民广场如今就有分店,一到周末就要客满。


▲排骨年糕,猪肉加年糕,年味更浓 图/汇图网


排骨年糕,用的是大块的猪脊骨或肋骨肉,腌制入味,裹上面粉、菱粉下锅炸透,厚实,金黄,外脆里嫩。 年糕软糯,放在炸过排骨的油里氽熟,香脆,裹着肉味。 装盘后淋汁,甜酱里带着苹果的香气; 再为顾客单配一份黄标泰康辣酱油,口味甜中带辣,保证一点不腻。


上海人会吃,一盘年糕变着花样吃,上海还有一道 年糕烧黄鱼 ,新鲜黄鱼煎到两面金黄,加炸好的蒜和高汤烧熟,撒进年糕,淋上葱油,年糕吸饱了鱼汁,味道又鲜又美,也是咸年糕界的极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