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哪助手
由一个叫浮芸的人创建,南哪民间非营利性公众号(原“NJ*助手”),为大家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宁德时代,突传大消息! ·  昨天  
厦门网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厦门日报  ·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网友怒了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我是认真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哪助手

我在南大做普通人085丨一个普通研究生的日常

南哪助手  · 公众号  ·  · 2025-02-09 17:20

正文

“努力让自己变得特别,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归于普通,又是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宿命。”


本文作者:dydy

标题为作者添加。



也许这就是一个南大计科研究生日常。


早上很日常地被闹钟吵醒,吃着昨天晚上定时做好的两块馒头一个鸡蛋,收拾完东西骑着自己的电驴跑到学校,赶在8点之前抢一下学校的羽毛球场地,然后开始泡咖啡,在工位追一下每天早上更新的up主。看完了视频就开始打开VSCode开始今天上午的工作。到了中午在别人下课之前跑到食堂,草草吃完午饭之后回到工位睡觉,睡醒了下午可能找老板开个会,到点了就约人打球,打完球了回家吃饭洗澡玩会儿游戏,之后10点多11点了洗洗就该睡了。


何为普通人?我在南大做普通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前半句已经否定了后半句,能考上南大的学生本身已经不普通了。我们常常感觉到周围的人拿着奖学金,发着论文,参加着各种各样的比赛,身上笼罩着各种光环,是因为在众多不普通的人群当中,自己的不普通就显得十分普通。我们始终要相信每个人都是不普通的,因为每个人总会有自己最为特别的一面;同时,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因为在众多不普通中,不普通的本身就是一种普通。


大家细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自己普通?想做第一,做不到,但只有第一名会被别人记住;自己是失败者,也不至于,因为很可能自己也不是最后一名;那只能归于中庸的普通人的芸芸众生。曾经很想努力地摘掉自己普通的帽子,但囿于天赋、机遇等因素,最终只能承认自己的普通,这是我对普通人的一个理解。


既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应,那我们为什么仍然还要努力?之前上过李樾老师的《软件分析》课程,他在第一堂课跟我们讲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我们总会以一些非常物质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大学生,甚至评判一个人,比如GPA多高,毕业之后年薪多少,而忘记了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自己真的喜欢这些东西吗?还是只是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会觉得自己太笨了,别人花了3个小时写出来的题目自己要花8个小时,但忘记了哪怕自己花了8个小时才写出来最终不也是写出来了吗?在这种攀比体系下,人往往就变得浮躁,浮躁到自己已经再也没有耐心去认真地学好一样东西,只是跟着别人的步伐走;浮躁了就开始害怕,会觉得反正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害怕到自己已经不再愿意相信自己,害怕努力,害怕竞争,最终沉沦在各种短视频给自己带来的短暂娱乐当中。


尽管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应,我们仍然要在自己的赛道上刻画属于自己的风景啊。可怕的是,现在的我们往往已经不敢踏出尝试的那一步了。


我本科并不是南大的,通过推免来到了南京大学,来到的组在南大算不上顶尖,但也不差。尝试着申请过奖学金,但看到别人一摞子的成果清单,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悬殊;尝试着打比赛,但也因为自己本身的工作繁忙放弃了进程;参加过南大举办的棋类比赛,差1分所以没有进8强;参加过南大的羽毛球比赛,但不出意外地小组赛都没能出线……卷过,才能看到自己只是万千南大学生当中最为普通的那一个;不需要对自己有太高的期望,老实本分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努力让自己变得特别,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归于普通,又是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宿命。


至少,努力过,才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有时觉得自己大过天的成就,也不过如此。在当时接收到南大的offer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出去外面跑步感觉空气都不一样了,但当我对着天空大喊,似乎并没有什么回应。来到了南大,更是认识了方方面面的大佬,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高兴得有点早了。所以,身处天地之间,我们才常常感慨自己的渺小,认识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才能说自己不是一只井底之蛙。


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致敬一直敢于奋斗的你,普通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