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KMCenter分享知识管理的现在和未来,与你同行在知识管理路上!有KM问题,问KMCente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想你了,会给你发这4句话,别不懂! ·  昨天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葛剑雄:何以中国 ·  5 天前  
朝文社  ·  美媒自曝打击DeepSeek内幕,与安全无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 公众号  ·  · 2024-12-05 12:18

正文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底层思维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强 ·
01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跟我讲:原来以为自己成不了专家是因为没选对领域,但现在才明白:

自己一直在不断地选择各个领域的路上,却没有进入到任何一个领域的门内!


我一直认为,除了不愿意下功夫之外, 没有目标和方向 是许多人百般努力而无果的根本原因!

而没有目标的原因最常见的解释是: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当然兴趣十分重要,对于K12阶段的孩子,他们应该撒欢的尝试各种东西,甚至对于大学毕业5年、10年内的人,也可以什么东西都试一下,多跳槽。

到50岁了还在寻找自己的兴趣, 这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对于任何领域,当你没有真正进去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的:因为任何领域的门口对于新手都差不多!

如果长期纠结于自己的兴趣,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其实是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大坑:结果就是你会对任何领域都像窥探一下,浅尝辄止,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02
被周总理誉为“三钱”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里面,钱伟长是命运最曲折的一一位。

他1956年就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但1957年6月就被停止了一切工作,打成右派。

到1983年,突然被调去当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长,而且是终身校长,据说是邓小平特批的。

钱伟长是很传奇的人,18岁那年的高考中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考进清华大学历史系。曾经我以为这些是误传,后来看到钱自己在采访中确认才知道,他是真的物理考了5分。


但入学后第二天就赶上九一八事变,使他认识到中国最缺的其实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历史文学,所以要去学造飞机大炮才是正经路数,因而义无反顾的要转到物理系(据说当年新生中有五分之一的都想转系去学物理),但5分的成绩人家物理系一定不愿意收,这哥们就软磨硬泡每天去系主任办公室“上班”,加上他的四叔钱穆的朋友的帮忙,最终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同意他试学一年,如果这一年期末考试能达到70分以上才成。


5分的物理入学成绩却敢转学到物理系,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而人家NB的地方是最后还成为了全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


这个“知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这位老兄NB到什么程度。


还有就是,钱伟长大学入学的时候量身高,149cm,是不合格的。


03


看《新闻联播》的时候瞄到报道一个人物叫贾立群,他的一句话让我产生了了解的兴趣,他说当年上山下乡时自己烧锅炉,只要轮到自己值班大家就放心了,说小贾烧锅炉今晚一定冻不着。

在东北插队“很多人都会记得他,从砖窑里扔砖给卡车上的人,不扔到胳膊不听使唤不会停下来;

干木工活儿跟老师傅一块儿上房梁;做瓦工活能独立砌一个墙角。

因为工作出色,他曾被派去烧锅炉。他烧锅炉基本就没封过火,冬夜里不睡,让连队每个炕都暖暖和和的,多早起来出车的人都有腾腾的热气烤发动机……

他让所有平凡都不同凡响 。”
关注视频号听免费直播


查了一下,贾立群是很多年的老模范了,网上有很多他的故事和介绍,在窗口行业工作也不大可能造假。

他的工作岗位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被誉为“B超神探”、“贾立群牌B超”,常见的描述是“36年接诊30多万名患儿,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个危重患儿的生命”,这些数据怎么来的?”,这是截止2013年的数据。

他为什么能这么牛呢?

贾立群自己说 :“从小我爱和淘孩子在一起就是觉得他们比我聪明。儿童医院的B超从我用起,没有现成经验,也不能照搬成人医院的一套,许多儿童疾病在原版的《儿科超声波学》和其他国外资料上都找不到答案,就只有边实践边琢磨……”。

他不认为自己是靠聪明的!

实践 :他经常到手术室里观摩,就为了拿刀口下的“一清二楚”和超声波探头下的“模模糊糊”相比照。手术结束,还要把血淋淋的人体组织用相机拍下来,带回家接着比对琢磨。

他跟着外伤病人去手术室,看能抽出多少毫升腹血,赶紧记下来。反复几次,就能根据B超测量的腹血深度估算出血量是多少了。

以后就在这类B超报告上加上这个信息。术中抽出的血量和他的预期十分接近,这让手术大夫大为诧异,不知贾立群是怎么做到的。

妻子说 :他脑子里不装别的,下班时间也不归自己,节假日从不敢走远,甚至还有理发理半截就赶去医院的时候。

夜里急诊室什么情况都有,有时一夜要被叫起多次,“一晚上净在那里仰卧起坐了”。

傍晚开车到郊区驻会,医院一个婴儿腹内疝,家长点名要贾立群确诊才肯手术,只好拨他的手机,他二话没说,又风驰电掣地驾车一个多小时返回来。

在对他的描述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以儿科影像诊断水平高闻名,贾立群安排他一手带出的高徒王小曼去那儿进修。

对方的超声诊断未见多强,倒是小王带去的B超图像让美国同行兴奋不已,结果王小曼反客为主,受邀介绍北京儿童医院的超声诊断技术及经验,还现身说法帮着诊断疑难病例。

我大为不解:他们那么好的条件,不去想B超可以做到这些吗?贾立群实话实说:

他们每天见几个病人?而我们科室每天要看600多患儿,一天顶他们半个多月做的,各种各样的病例比他们多见太多了。”

北京儿童医院应该是国内最忙的儿童医院了,这样大样本的机会锤炼了贾,提升了他的能力。

我想到的是,贾这样的人 仿佛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 但却将每个到他跟前的事情做到极致:当年上山下乡是潮流,没得选择,他就去了。
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关系和依靠的他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大家认可,他是被大家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他本来喜欢无线电和汽车,但推荐上医科大学也就读了,在学校时十分刻苦,据说在学习解破学的时候将头盖骨借到宿舍研究,早晨醒来时头边就是头骨。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儿童医院的放射科,通常这样的科室是辅助科室,但他又能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做成顶尖高手,把贾氏B超诊断托向炉火纯青。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人呢?这是不是也代表着一类人?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