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库小报
来自读库内部的顶级绝密小道消息,绝无虚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新闻  ·  “收到陌生信号,千万不要应答”...... ·  2 天前  
南京新闻  ·  “收到陌生信号,千万不要应答”...... ·  2 天前  
西安头条  ·  官宣!是宋佳、刘亦菲! ·  6 天前  
西安头条  ·  官宣!是宋佳、刘亦菲!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库小报

城墙屹立千年,敌友早已无辨

读库小报  · 公众号  ·  · 2018-03-28 17:59

正文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最后一集里,化身尸龙的韦赛里斯,喷出蓝色的烈焰,轰塌了绝境长城,一时间真让人有天崩地裂之感。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最后一集中尸龙摧毁长城的场景。


长城(The Wall),是电视剧“权游”的起点,并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中国人很容易因为抵御蛮族入侵的设定,联想到自己的万里长城,但马丁爷爷的想象力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


既然权游中的大部分情节,都可以在古英国的历史中找到痕迹——比如用“七国”对应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大不列颠半岛后形成的“七王国时期”,狼家被砍头的父亲,也明显影射玫瑰战争中的约克公爵——那么这条雄踞北境的长城,也应该能在英国的地图上找到踪迹。


左为《权力的游戏》中的维斯特洛大陆地图,右为英国地图。


大致位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其实更偏英格兰一些)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应该是除中国长城外,世界上最出名的长城。


好在,就像维斯特洛大陆是被放大了很多倍的不列颠群岛,书中顶天立地,高达700英尺(大概200多米)的绝境长城,在真实世界其实只有大概5米高。而且因为历经了近两千年的风雨,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就是露在地面上的一层基石而已。


带着全家老小去英国玩时,有“世界遗产收集癖”的老公要求加上哈德良长城,对哈德良这位建筑师皇帝(可参见王南老师著《万神殿堂》),我也一直崇敬有加,没犹豫就答应了,结果发现掉进此行最大的“坑”……


基本仅存基石的哈德良长城。

 

首先,哈德良长城不像八达岭长城那么好去。


公元122年,勤勉的哈德良皇帝来到帝国最西北端的边境。此前一百多年,不列颠对罗马人还是个神秘莫测的岛屿,但此时他们已经平定了大部分如今的英格兰地区。


面对北方遥远而未知的土地,哈德良可能感到罗马的国土已经足够广阔,下令在此修建一道城墙,把南边被驯化的罗马臣民和北面“野蛮”的凯尔特人区分开来。


这条“边境”至今仍是乡野,网上搜罗许久,据说去长城最方便的,是前往纽卡斯尔(Newcastle,从这个中世纪建城的城名就可以想象当年此地的开化程度),乘坐一条“AD122”(建墙之年)公共汽车专线把沿途的景点串联起来。我们就把希望都寄托在AD122上了。


待老少六人拖着箱子出了火车站,才发现大事不好,压根不见AD122车站,也许暑期临时改线,也许网上的攻略早已过时。兜兜转转一上午,眼看这一天要荒废过去,我们决定随机跳上一列开往西边的火车,就当相信一次大英帝国的铁路系统吧。


火车一路沿清冽的小河西行,看地图定位知道,这是泰恩河(Tyne River)。哈德良修建长城时,借助了地形优势,石头墙沿东西向的泰恩河一路展开,起于泰恩河口,西至大西洋畔的索尔韦湾,仿佛一根绳索,扼住了不列颠的脖子。看见泰恩河,应该就没有走错。


于是在一处不知名的小站下车,径直打了辆出租车,要求去哈德良长城的景点。司机师傅看来很熟悉,不出十五分钟就送到了——我的绝境长城!可算见着你了!


可墙呢?虽然早已知道城墙不高,可这里连条长点儿的墙都没有啊!只有一处处整齐排列的石砌废墟,场面倒是相当不小。


进来一眼看到的遗址区。

 

看了指示牌才知道,原来,这里名为Cilumum(英文名Chesters),是哈德良长城上的一处堡垒。长城穿堡而过,在其中倒没堡内的房屋起眼。


根据指示牌的介绍,Cilumum堡垒保存至今的遗址包括指挥所、长官官邸、营房、城楼、浴室和不远处的军械库。

 

罗马长城没有中国长城据守的那种崇山峻岭,他们依靠的,是罗马人赖以生存的完备后勤,因此每隔一个罗马里(大约1500米)有一个里堡,两个里堡之间有塔楼。距离再远点还有规模较大的堡垒,里面设有完整的指挥部、营房、粮仓、医院、神庙,能容纳500-1000名士兵。


中国长城巍峨雄伟,但我们参观时从来也没有想过城墙上的士兵是怎么生活的。罗马这墙倒是不高,还要借助两边的壕沟和墙上的木栅栏撑场面,但它真正的屏障是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罗马士兵,整条长城有14个要塞,能驻扎一万多人。


排列整齐的营房遗址。

 

罗马士兵在这里的生活条件看来不错,营房就有三组,司令官还有庞大的别墅,专门的指挥部。最让人惊奇又哭笑不得的,是又发现了罗马古迹的重头戏,正宗罗马发明——浴室。


罗马人的爱洗澡爱出了名,只要有罗马人的地方就少不了澡堂子。大到罗马城里宏伟得能惊掉下巴的卡拉卡拉浴场、戴克里先浴场,小到庞贝古城和阿尔勒小城里精巧的小浴场遗址。


而且说是浴室,也绝不是简单洗澡的地方,要从更衣、冷水、热水到游泳一应俱全。因此初到不列颠,乡愁难耐,发现个温泉后欣喜若狂,直接就建了小城,导致那地方到现在都叫“洗澡”(Bath)。


可连这么个几百士兵驻守的堡垒,都不忘造个双层墙体,带地下供热系统的热水浴室?基建狂魔+享受至上的罗马本色,实在让人叹服了。


浴室遗址。

 

坐在奔腾的小溪边——大约是索恩河的支流吧,看着山坡上成群吃草的“肖恩”黑脸羊,想起当年罗马士兵在城墙上驻守一天,也应该是回到这里,守着热水池,美美地蒸个桑拿吧?


窗外,是溪流声和鸟鸣声,不列颠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也有点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劲头了呢?

 

日头偏西,本地人渐渐多了起来,居然在旁边的草地上开始野餐——这才明白,为何哈德良长城居然是英国乡村游排名第一的景点,看来出租司机引我们到此,而非绵亘的城墙处开启一段长城徒步游,也是在是深谙英伦风长城的精髓。


远处石砌的矮墙,傻傻分不清是羊圈还是长城。

 

矮矮的石头遗址和近旁农家砌的羊圈难分彼此,两千年的岁月在石头的砌筑方式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袖珍而生活化的哈德良长城,实在很难让人和北境苦寒之地的金戈铁马联系起来,倒是蓝天、艳阳和黑脸羊,直接把古迹游变成了休闲游。


多日来严格执行旅游计划的老老小小都放松下来。嫂子忙着拍花儿,婆婆一旁歇脚,两个小子居然还找到个“儿童模拟考古”——虽然我对在罗马遗址挖出恐龙骨头还是不能苟同。干脆坐下来,把一下午都交给晒太阳好了。

 

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驻守两个多世纪,其实也一直没有遇到太多波澜,最后也是因后院起火,才丢盔弃甲地走了,当年的超级工程就这样任由荒草和泥土掩盖了。


被遗弃的不列颠重归“野蛮”的凯尔特人之手,可谁知真正后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是更为不开化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他们从帝国另一端设防的日耳曼而来,一千多年后却以曾受罗马启蒙自居,还成了近代古罗马文化最忠实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城墙屹立千年,敌人友人早已无辨。


本文作者:读库编辑 · 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