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浑水课堂 第75期 |
艾明雅
分享主题:
让公众号迅速圈粉的写作套路
▲艾明雅
▌浑水课堂 第75期 分享音频
▌
嘉宾介绍
艾明雅:
作家,编剧,湖南艾明雅文化创意工作室CEO,以销量50万册作品《嘿,三十岁》上榜2016当当年度影响力青年作家,新书《特别敢,又特别美》现已上市;
优质都市女性粉丝自媒体“江湖人称艾掌门”创始人,公众号ID:aimingya2017。
▲新书上线后,连续三周蝉联“
当当
”文学新书榜前3
浑水课堂始于2015年12月1日,每周一期,
邀请了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历任《凤凰周刊》资深编辑、腾讯《大家》主编的知名媒体人贾葭,商务范创始人邓潍,政商参阅COO林妍,日食记创始人姜老刀等74位自媒体人,分享了各自的运营、内容创作等方面的经验。
主办方
活动支持平台
· 1 ·
个人写作经历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后新媒体时代这个词。
我的写作经历我把它分为了三个时期。
第一
就是不咸不淡、当业余作家的阶段,大概是在我25岁之前,我可能一直都是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
个阶段我管它叫不情不愿地当职业作家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存在于我25到28岁这三年期间,这三年其实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虽然说非常的艰难,但真的是非常重要,稍后我会着重来讲;
第三
个阶段就是不折不挠、不卑不亢当作家的阶段,大概就是从我29岁往后直到现在,我可能都在处于这个阶段。
首先说一下我不咸不淡当作家的阶段。我其实特别害怕别人问我说,你为什么要写作啊,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的问题,可能我说这样的话有点欠揍,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情况,就是我可能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写作的天赋。
曾经有人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我回顾了一下应该是从八岁起写——第一篇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的自主日记,在我整个的读书期间我都是班上语文成绩比较好的那一个,然后是作文一定会被当成范文去念的那一个。
在很长一段时间,写作这段这个事情对我而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我并不是因为后来觉得要去发展写作能力而半路去写的。
我22岁大学毕业,日常写作对于我而言就是写日记。我大学毕业,在广深两地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是对于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样,是很艰难的时光,然后又比较孤独,也比较迷茫,那个时候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审视与陪伴
。
我有的时候会写信给自己的闺蜜,写日记消耗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可能就已经开始不咸不淡地当作家了,我在24岁左右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闺蜜》。
其实那本书非常的自我,写的就是一些小情小调,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可能是引起了独自在外打拼的女孩子们的共鸣,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积累了一批这样的粉丝。
当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我虽然还在从事一些别的工作,但是已经开始有人管我叫作家了,说来非常惭愧。
我在25岁到28岁,就是着重于自己的家庭生活的这一段时间,其实是非常不喜欢别人管我叫作家的。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我选择的职业,只是因为出了一本书。
我那个时候宁愿说自己是家庭主妇,也不说自己是作家
,我可能还对作家这个名词有一点点内心的精神洁癖与崇拜感。
我觉得只有达到我内心的某个高度了,才能够把自己称作是作家,所以这个阶段对我而言,是不情不愿地当作家。
我在所有的陌生场合,都隐瞒我自己的作家身份。后来当我又陆续的出了两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为我已经开始靠版税,拿到了我的第一桶金,完全进入了文字出版行业。
有时候感觉是命运推着你走,你并不想朝那条路上去,也许那不是你原本想要成为的自己,但是你已经踏上这条路了,所以在28岁期间我明白了,我有一天突然决定接受这个事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我会接受这个命运,但是昨天我去看了《变形金刚5》,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有感触,
“有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决策,往往是在一瞬间做出来的”。
这个时候我开始想,如果我要做一个专业的作家,我需要为这个身份去做点什么?
第一件事情,就是浏览了大量的、在我心目中属于专业作家的人、每日的行程,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
·
2 ·
怎样看待内容和运营的关系?
当我真真正正开始进行内容创作,成为一个作家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和从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的作家可能只需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但是现在呢,我很多时候会怀疑自己还是个作家吗?我为什么每天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干扰我的内容创作?
甚至当我自己独立经营微信公众平台之后,我完全不像一个作家了。我们面临的是这个
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种从手艺人到生意人的转变
。公众号写作不仅仅要求你是一个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它还要求你是一个精明的产品运营者。
文艺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和商业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如果要谈及内容合运营的关系,我想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思维的转变。
你真的做好准备去成为一个运营者了吗?
运营两个字听起来很简单,很多作者自己独立经营公众号之后,他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发现搞不定很多角色,觉得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承担整个平台的运营,这个时候很多作者就会觉得说唉那我就请个助理。这是一开始解决这件问题的方法。
一个公众号,即使是个人号,但其实也要当作一个公司那样子去运营。所有的原创型的公众号写作者,最开始都只是一个纯粹的写字人。
在人生的头几十年,我们做过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写字,和营销管理这四个字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只是时代的发展推我们到这样的角色,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明白一个很长串的公式,我管这个公式叫不等式。
一个好的写字人,并不等于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又不等于一个好的运营人,就算是一个好的运营人,也并不等于一个好的老板。
很多刚刚开始运营公众号的内容创作者是看不到这个链条的。
写作者是可以不谈钱的,他可以只专注于自己的文字创作。但是老板是要非常会谈钱的,而且还要兼具着协调所有关系的职责,不仅要跟别人谈钱,有的时候还要跟自己谈钱。
这个时候,想做一个内容创业者,你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我是这个号的写作者的时候,我愿意让谁来做运营这件事情?
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自己运营,第二是放手让别人去运营。
你自己去运营的话,就要把你自己从一种心无旁骛的创作阶段拖出来,在你写作的过程当中,要思考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说我要不要讨好读者,这个热点要不要蹭,这个东西它能够吸引多少流量,这些事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你把内容运营交给别人去做,那么刚刚提到的事就是他要考虑的了,他可能会根据你这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回来再反馈给你。
但是有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固执的、倔强的、有自我情操操守的内容生产者,你愿意配合你的运营者去进行一些改变,并且打磨自己去适应市场吗?这个其实对你和你的运营人之间的关系,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3
·
如何利用公众平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公众号只是一个载体,它当于是一条船,驾驶这条船的人才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个人品牌,个人ip。
怎么样去让这个ip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当然要涉及到前面讲到的内容和运营的关系。
公众号发展到现在,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概念:个人品牌一定要辨识度高。
我认为的辨识度高,无非也就是三点,第一个就是
人格化
,第二个是
符号化
,第三个是
流派化
。
很多大号虽然粉丝数量已经很多了,他们仍然不断朝人格化靠拢。比如说一个什么电影号,它就会管自己叫小影,然后每天小影会和粉丝们进行互动。它其实也是想让大家觉得,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号,它是像人一样有个性能够跟你有互动、有交流的。
因为只要带有人性的东西,它就是有温度的,只要是有温度的,它就足以暖人心。
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吸引粉丝进行互动。
符号化就是像金星老师一样,她的动作非常有标志性和代表性。
一看到这些动作大家就会很容易想到金星老师,那么如果说你想要做出一个性化的号,你的标志性动作是什么,你的招牌语言是什么?
第三就是当你的logo明朗化之后,必然会吸引到一些喜欢这种调性的人,向往成为这样的调性的人,这个就叫流派化。
· 4
·
写作风格是怎样确立的?
当我决定开始用“跟读者建立连接”这样的方式输出我的价值观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的粉丝会觉得这件事情跟他有没有关系。那么接下来我写的东西只有一个方向,就是让我的粉丝觉得这件事跟他有关系。
作为这个时代的写作者其实是有一些痛苦的,我们必然遭受的痛苦是什么?就是我想表达的和我的读者所希望看到的,往往不是同一件事情,我把这分为“自嗨型”的写手,和“舞会型”的写手两个概念。
很多人会觉得我明明写得很好,为什么我的阅读量上不去?
你可能才华横溢,才高八斗,说起话来引经据典,但是
对于受众而言,你这么好的才华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才华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对于公号的推送者而言,此时我们的文字也好,我们的输出也好,在整个市场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最重要的是消费。企业是产品服务,客户要想这个东西跟我有没有关系,我买了它之后能不能够提升我的生活品质。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东西很好,这种孤芳自赏型的写手很多很多。其实这种老派的,或者是以前在传统媒体上写习惯了的作家,都会问我这句话:我觉得我自己写的很好,为什么就是没人看我?
我的回答就是一句话:因为你写的东西跟读者没关系。这就相当于你把男款的鞋想要卖给女士是一个道理。
写作风格的确立这个转型其实是很痛苦的,如果你基于对未来的设想,完完全全的想成为一个书房型的“自嗨型”的作家,还是经历市场考验,成为畅销的公众号的写手,这个时候你就要痛苦的去进行一个抉择。
· 5
·
如何吸引新的读者?
以前大家都只说孵化ip,但是我现在觉得
粉丝也是需要培养的
。
接下来我们想做几堂课,帮助一些迷茫少女成长。我发现我做情感博主基本上快十年了,女性们的所遭遇的问题从来没有变过,来来回回还是那几个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