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岁岁到二十八岁的十多年(就是两辈子)里,我经常买、反复读各种励志书籍。在我们那个年代里 —— 我 1972 年出生,基本上就是 1984 年到 2000 年期间 —— 还没有各种 “反鸡汤”、“反智” 等言论。
这些读物对我来说并不是后来人们所谓的“毒物”,它们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
我读过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以及所有可以买到的他的书(甚至包括一些当时并不知道是冒充它胡乱编造的 “山寨书”);读过奥格·曼狄诺的《羊皮卷》以及后来各种滥竽充数的《羊皮卷全书》;后来因为决定只读英文书,还买过所有能买到的安东尼·罗宾斯的书和录像带以及光盘……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认真阅读各种心理学、经济学书籍以及学术论文的时候,才因为没时间放下了这些后来被称为 “鸡汤” 的东西。
然而,那些所谓的 “鸡汤”,对我的影响是非常、非常、非常大而深远的 —— 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硬核鸡汤作者。
过去的十年里,我出版了一些书,《把时间当作朋友》(2009)、《通往财富自由之路》(2017)、《韭菜的自我修养》(2018)、《自学是门手艺》(2019)…… 再往前,主要还有两本托福学习相关的书籍,《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和《TOEFL 高分作文》。另外,还有《人人都能用英语》和《挤挤都会有的 —— 写给女生的性高潮指南》,它们都并未正式出版,只是在网上发布了公开版。
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跟学习有关。学习是干什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副标题其实是最好的注解: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心智” 是什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我才真正简单明了地解释清楚:
所谓“心智”,形象点讲,就是我们每个人脑子里的那个可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
……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可以升级的,其实人也一样。“硬件”的的确确 是可以升级的—通过锻炼让自己更为强壮,不就是“硬件升级”吗?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软件”也可以升级—我们每学习一项重大技能, 不都相当于“升级”了一次“操作系统”吗?我们不断换更高级的计算 机(甚至只能收集),不断升级它们的操作系统,为什么竟然疏于升级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呢?
我这个熬鸡汤的,和其它熬鸡汤的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呢?
2010 年的时候,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
《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今天你只能在 archive.org 这个神奇的互联网时空穿梭机看到这篇文章当年在 lixiaolai.com 上的样子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11201657/http://www.lixiaolai.com/archives/10172.html
不妨在这里重新发一遍:
“我也有话要说”(三十七)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by 李笑来 on 2010/10/21 · 22 COMMENTS
in 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也许你早就注意到那个极为常见却又几乎总是被忽略的现象了:明明是同样的话,你说出来就不像那回事儿。
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所归属的。“赶紧睡觉!”通常只有父母对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说。“好好干!”一般是长辈或领导说给新人听的。如果你不是同性恋,那么听到同性对你说肉麻的话,在你确定他们确实是开玩笑之前,你一定会多少有点不舒服,甚至毛骨悚然[1] ……
在更为细微的地方这种归属造成的扭曲敢更为严重。比如,你如果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那么你大讲特讲学习方法,很多人会不屑于听你说话。再比如,如果你不是公认最冷静最善于思考的那个,那么你把想法说出来很可能就算是对的也会被低估。
一般来说,你可能获得的建议是这样的:得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个建议的意思是,你要根据你的情况选择你能说的话、该说的话,你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然而,更为有效的建议尽管看起来与上面的建议差不多,却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这个建议更有效,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靠努力去争取才能获得。
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教我,一定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当时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都过了三十多岁才知道一直按他所说去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并且,这些人还会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于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有时,你明明知道你说的就是对的,可是还是没有人听的进去。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感到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他们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一样了解你自己,也没有人像你自己一样关注你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果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要知道,重视和尊重往往来得要比自己想象的晚许久许久。绝大多数人因为不懂这道理,于是总是处于“等不及”的状态,反而弄巧成拙,一辈子不可能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重视,更不用提什么尊重。
对于那些能够听得进去并肯认真思考这个貌似简单的道理的人来说,“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个极为有效地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你知道你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了;你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对你来说意外的)异常反应,那就说明你积累得还不够。那就接着攒罢。我一直觉得“攒人品”的说法不仅仅是有趣的,事实上还是相当精巧的。
Footnotes:
- 不应该歧视同性恋群体。但同性恋群体其实从来都知道(也应该知道),整个社会的偏见是深刻而又强大的。[↩]
我写书、我讲课、我分享很多道理,但,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李笑来只讲他真正践行过的道理。李笑来不仅做了,还做到了,只有做到了,才拿出来说。
从这一点上来讲,李笑来从来都是硬核鸡汤作者。这样的人不多、很少…… 感觉你可能只见过他这么一个。可事实上,像我一样的人在这世界有很多,只不过你过去没注意没在意而已。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马云、马化腾、张小龙、王兴、张一鸣等等,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来说的话是真诚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好像不知道为什么都把那些话当作耳旁风了而已……
多年前我的学生相对比较幸运,他们亲眼讲过当年我的模样,当年我那二货的德行…… 他们也慢慢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成长如何改变如何做到的 —— 这样的机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不会有太多次吧?
现在问题来了:
鸡汤也好、成功学也罢,或者说那些原本肯定是真诚的分享,为什么竟然只对少数人是有用的?
2019 年 7 月 3 日晚上 20:00 我会在 “笑来课堂” 开启一个对我个人来说(对很多听众也一样)极为重要的 “社会实验” —— 我相信我能用几年时间亲自改变一些人的未来。(我有点想把这个课堂的名字改为 “笑来课糖” —— 文字指纹又来了…… 不过,还没想好,待定。)
然而,即便你已经成为课堂中的一员,你又如何保证自己真的被改变?
笑来课堂的年费为 2019.73 元,每年 2019 年 7 月 3 日续费,每年涨价 1 元人民币 —— 在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至少会持续 7 年。
以下是一段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一段视频:
想象一下,阿诺德·施瓦辛格正站在台上,给你讲述他身体力行的六个原则…… 你就坐在台下,这是一个小型现场 —— 里面包括你只有 100 名听众…… 你正在和大神亲密接触,你激动、你甚至眼泪都止不住…… 你猜,包括在你的这 100 名听众之中,未来 10 年或者未来 7 年(就是李笑来总说的 “七年就是一辈子”)之中真正会发生变化、真正会做到的人,有多少个?
正确答案是,可能一个都没有。
因为最终,真正 “活出来” 的人,历史上从来都是万分之一,这个大约估计的比例,从来都没有变过。所以,现场一百人,却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活出来,那么,很可能在场听众之中最终做到的一个都没有!别看当时很多人激动、别看当时很多人落泪、别看第二天每一个都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茫茫人海中,总是有万分之一做到了,然而,关键在于,这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从来都没听过你所听到过的讲座,甚至从来都与此全无瓜葛,但他们做到了。
这种现象很令人绝望。
然而,有没有什么办法瞬间改变一个人呢?甚至瞬间改变一批人呢?
李笑来做过,他做过很多次。
这些年里李笑来改变过很多人,李笑来常年、多次改变过很多人。
…… 虽然,也很显然,李笑来也有失败的时候 —— 但,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他的成功率比别人实在是高太多了!
2019 年 7 月 3 日,原本的 “韭菜节” 讲座,将成为 “笑来课糖” 的第一次课。
之前写了大约 3 万字的稿子,现在作废了 —— 因为那本来是为 “一次活动” 准备的。很快我就发现我不应该把 “韭菜节” 当作 “一次性活动”。于是,我把它改成了 “笑来课糖”。
我会讲什么呢?我至少会重点讲一件事:
如果这世界有好的课堂、好的内容、好的分享,甚至哪怕好的鸡汤…… 你(我说的就是你)如何瞬间变成能被它改变,在将来能做到的人呢?
不用花费太多口舌,不用浪费太多时间,能做到就直接去做 —— 我反正从来都是如此。
这篇文章,同时也给已经在课堂内的朋友们当作一个课前思考题。祝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