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分析家Suri
互联网大厂老兵,持续输出商业数据分析、行研、用户增长运营、广告、电商、竞对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0首付,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  8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过完年发现,县城的消费观念已经大变样了 ·  3 天前  
商业洞察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4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新的一年,如何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分析家Suri

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对方的大脑?

商业分析家Suri  · 公众号  ·  · 2024-07-09 19:00

正文

@精英打工人们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一直在做说服和谈判的工作,学习了《 说服的技巧 ,总结了一些要点分享给大家。
世界上有两件最难做的事: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里 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要做成这两件事,全靠 推销 和说服能力 比如,老师靠嘴把思想装进学生的脑里,销售员靠推销产品和服务说服消费者把钱拿出来,乙方靠推销方案和产品说服甲方把预算投进来,企业靠推销盈利和前景说服投资者把钱投进来,求职者靠推销经验和能力说服招聘者录用自己。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推销和说服能力,专业的叫法,称为“ Pitch ”。

01

让鳄鱼脑兴奋,开启理性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pitch无法打动说服对方?
有一个好玩的解释,是有关神经学领域的。
我们的大脑里有个部位,叫“鳄鱼脑”,它是大脑的守门员,负责对进来的信息先进行筛选。鳄鱼脑很简单,就两个反应:要么干,要么撤。它基本不讲理,全凭直觉,不过反应非常快,能够帮助我们在危险面前保命。这也是人类能在漫长的进化里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大脑接受到外界的信息后,先进入鳄鱼脑,鳄鱼脑就开始干活:
  • 要是很无聊的事,它就直接忽略。
  • 要是危险的事,它就马上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
  • 要是复杂的事,它就简单粗暴地总结一下,然后以极度精简的形式传递出去。
  • 要是让人兴奋的新鲜事,它就传给大脑的新皮层去处理

信息过了鳄鱼脑这关,就到了新皮层, 这是大脑中负责高级功能的区域,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运算。我们 想的事,做的决定,都是新皮层搞出来的。

在推销和说服的过程中, 你用新皮层想好了说出去的话,别人可能用鳄鱼脑进行接收。 如果你表达的内容不能激发对方的兴趣,对方的鳄鱼脑很可能会拦截这些信息, 这么一过滤,传到新皮 层的信息就少了很多, 导致很多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到新皮层。 信息传不到新皮层,自然也就很难让人点头同意你的观点了。
也就是,我们用高度进化的新皮层来做推销工作,新皮层里尽是些细节和抽象概念,而接收我们推销信息的却是鳄鱼脑,它对所有这些东西都避之不及, 只喜欢简单、明确、直接、没有威胁性、新鲜有趣的事物

因此,推销的关键在于 将复杂和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鳄鱼脑能够理解的形式 让鳄鱼脑感兴趣 ,这样 信息才能顺利进入新皮层 ,对方才能开启理性思考,才能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02

用框架打败框架,掌握控制权

框架是用来包装自身权威、威信、力量、信息和地位优势的工具。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在使用框架。
我们和别人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双方不同的框架在碰撞。 不同的框架不会共存太长时间,它们会相互竞争直到一方获得控制权,只有一个框架会存在下来,其他框架不是被破坏了,就是被吸收了。 强势框架总是会吸收弱势框架,获胜的框架将主导社交活动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框架控制

在商务场合中,对方通常会利用三种框架来彰显自己的主导地位,获得控制权,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三种框架是: 权威框架、时间框架、分析框架

与之对应,我们需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框架打败框架,占据主导权,他们就是: 反权威框架、时间限制框架、亮点框架

1. 用反权威框架制约权威框架

权威框架来源于对方更高的地位或拥有的权利,比如警察让你出示身份证,老板让你完成一项工作、视频 面试时招聘方故意不开摄像头 等。通常性格强硬的人喜欢使用权威框架。

面对对方设置的权威框架,我们 通常 需要表现出 轻微的拒绝 些许反抗 来削弱这样一 种强势,以保持自己的气场。

举个例子,面试遇到招聘方不开摄像头的场景,

  • 求职者可以问:“我这边看不到您的视频,不知是网络原因还是设备原因”?

  • 招聘方回答:“我没有开摄像头”。

  • 求职 者可以继续问:“我非常重视这次面试,希望我们双方都有深入 了解。 您要是不方便开摄像头的话,我们要不换个时间再沟通

有的人这时会问,万一被招聘方直接拒绝怎么办。我反而觉得,这是求职者做 筛选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招聘方直接拒绝,要么说明他对你不重视,要么说明这个岗位的招聘可能存在 问题,丧失这次机会反而是好事。

2. 用时间限制框架制约时间框架

时间框架来源于对方的临时延迟或时间有限,比如见面时对方故意迟到、面试时招聘方推迟时间等。

举个例子,对方一见面就对你说:“ 谢谢你今天能过来,不过我只有15分钟 ”,他就在使用时间框架。如果你顺应他,回应道:“我们快速讲完项目”,那你就掉入了他的框架中,处于被动地位了。

这时,就需要使用时间限制框架了,委婉但清晰地传达出一种反对,告诉对方自己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并且遵守这个限制,这也算是一种相互筛选, 可以筛 选出势均力敌且愿意合作的伙伴。
比如,可以说:“ 没关系,我只有12分钟 ”。目的是让对方产生意外,“你竟然没有顺从我”,然后他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3. 用亮点框架制约分析框架

当你正激情四射地推销产品或方案时,突然有人开始深究技术细节,这就是分析框架在向你发难,这个框架会让你的推销功亏一篑,它会让你在即将成功时偏离轨道,通常擅长分析的人员喜欢使用这个框架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关键是不要引发对方对细节的讨论和思考,用尽量高的概括性语言进行回应。如果不得不提及细节,这时应该快速带过,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聚焦于达成合作关系的关键问题上。

03

用5-10-2-3法则,20分钟解释清楚一件事

观众的注意力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不管哪个领域, 一个真正的专家都能在20分钟之内解释清楚一件事情 。这也侧面说明你是一个很忙的人,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你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一次会议上。

要在20分钟内把事儿说明白,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细节,而在于能不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听你说。

所以,整个推销过程中,关键是 让听众的好奇心一直保持高涨 ,就像烧水一样,温度得慢慢升上去,直到水开。这火,中间不能停,得一直加柴。

那如何安排20分钟?采用 5-10-2-3法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