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做说服和谈判的工作,学习了《
说服的技巧
》
,总结了一些要点分享给大家。
世界上有两件最难做的事: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里
,
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
要做成这两件事,全靠
推销
和说服能力
。
比如,老师靠嘴把思想装进学生的脑里,销售员靠推销产品和服务说服消费者把钱拿出来,乙方靠推销方案和产品说服甲方把预算投进来,企业靠推销盈利和前景说服投资者把钱投进来,求职者靠推销经验和能力说服招聘者录用自己。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推销和说服能力,专业的叫法,称为“
Pitch
”。
我们的大脑里有个部位,叫“鳄鱼脑”,它是大脑的守门员,负责对进来的信息先进行筛选。鳄鱼脑很简单,就两个反应:要么干,要么撤。它基本不讲理,全凭直觉,不过反应非常快,能够帮助我们在危险面前保命。这也是人类能在漫长的进化里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大脑接受到外界的信息后,先进入鳄鱼脑,鳄鱼脑就开始干活:
-
-
-
要是复杂的事,它就简单粗暴地总结一下,然后以极度精简的形式传递出去。
-
要是让人兴奋的新鲜事,它就传给大脑的新皮层去处理
。
信息过了鳄鱼脑这关,就到了新皮层,
这是大脑中负责高级功能的区域,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运算。我们
想的事,做的决定,都是新皮层搞出来的。
在推销和说服的过程中,
你用新皮层想好了说出去的话,别人可能用鳄鱼脑进行接收。
如果你表达的内容不能激发对方的兴趣,对方的鳄鱼脑很可能会拦截这些信息,
这么一过滤,传到新皮
层的信息就少了很多,
导致很多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到新皮层。
信息传不到新皮层,自然也就很难让人点头同意你的观点了。
也就是,我们用高度进化的新皮层来做推销工作,新皮层里尽是些细节和抽象概念,而接收我们推销信息的却是鳄鱼脑,它对所有这些东西都避之不及,
只喜欢简单、明确、直接、没有威胁性、新鲜有趣的事物
。
因此,推销的关键在于
将复杂和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鳄鱼脑能够理解的形式
,
让鳄鱼脑感兴趣
,这样
信息才能顺利进入新皮层
,对方才能开启理性思考,才能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框架是用来包装自身权威、威信、力量、信息和地位优势的工具。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在使用框架。
我们和别人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双方不同的框架在碰撞。
不同的框架不会共存太长时间,它们会相互竞争直到一方获得控制权,只有一个框架会存在下来,其他框架不是被破坏了,就是被吸收了。
强势框架总是会吸收弱势框架,获胜的框架将主导社交活动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框架控制
。
在商务场合中,对方通常会利用三种框架来彰显自己的主导地位,获得控制权,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三种框架是:
权威框架、时间框架、分析框架
。
与之对应,我们需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框架打败框架,占据主导权,他们就是:
反权威框架、时间限制框架、亮点框架
。
1. 用反权威框架制约权威框架
权威框架来源于对方更高的地位或拥有的权利,比如警察让你出示身份证,老板让你完成一项工作、视频
面试时招聘方故意不开摄像头
等。通常性格强硬的人喜欢使用权威框架。
面对对方设置的权威框架,我们
通常
需要表现出
轻微的拒绝
和
些许反抗
来削弱这样一
种强势,以保持自己的气场。
举个例子,面试遇到招聘方不开摄像头的场景,
有的人这时会问,万一被招聘方直接拒绝怎么办。我反而觉得,这是求职者做
筛选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招聘方直接拒绝,要么说明他对你不重视,要么说明这个岗位的招聘可能存在
问题,丧失这次机会反而是好事。
2. 用时间限制框架制约时间框架
时间框架来源于对方的临时延迟或时间有限,比如见面时对方故意迟到、面试时招聘方推迟时间等。
举个例子,对方一见面就对你说:“
谢谢你今天能过来,不过我只有15分钟
”,他就在使用时间框架。如果你顺应他,回应道:“我们快速讲完项目”,那你就掉入了他的框架中,处于被动地位了。
这时,就需要使用时间限制框架了,委婉但清晰地传达出一种反对,告诉对方自己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并且遵守这个限制,这也算是一种相互筛选,
可以筛
选出势均力敌且愿意合作的伙伴。
比如,可以说:“
没关系,我只有12分钟
”。目的是让对方产生意外,“你竟然没有顺从我”,然后他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3. 用亮点框架制约分析框架
当你正激情四射地推销产品或方案时,突然有人开始深究技术细节,这就是分析框架在向你发难,这个框架会让你的推销功亏一篑,它会让你在即将成功时偏离轨道,通常擅长分析的人员喜欢使用这个框架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关键是不要引发对方对细节的讨论和思考,用尽量高的概括性语言进行回应。如果不得不提及细节,这时应该快速带过,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聚焦于达成合作关系的关键问题上。
不管哪个领域,
一个真正的专家都能在20分钟之内解释清楚一件事情
。这也侧面说明你是一个很忙的人,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你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一次会议上。
要在20分钟内把事儿说明白,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细节,而在于能不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听你说。
所以,整个推销过程中,关键是
让听众的好奇心一直保持高涨
,就像烧水一样,温度得慢慢升上去,直到水开。这火,中间不能停,得一直加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