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色字
免费订阅,
《诸世纪》解读(22章)
《诸世纪》预言诗260-324首最新解读
这个解读首先建立在预言围绕劫难而展开的原则基础上。
其次是紧密结合当今全球国际格局,特别是巨大国际矛盾的变化走向。
再之是对预言诗中出现的地点、人物、事件、国家、时间皆有简略的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分析解读。对于《诸世纪》那些已经在历史上应验的相关预言诗,一般不作深入分析。
最后是针对当前快要来临的世界大战以及地球大灾难,一般还会结合其他预言来具体分析,为大家提供更加准确的资讯。
本着预言就是救度的原则我真诚希望大家能努力传播这些预言,因为度过灾难的相关资讯本来就在预言中,能为大家度过劫难作指引。
带有黑底文字的那部分,都摘自于洛晋译释的《诸世纪全文》,这些解读都基本不带有太大的争议。这都是诸世纪研究专家参照世界近500年历史来分析预言诗的应验问题。
第二十二章
第一个星期四,里昂大屠杀
锐利的武器藏在火炬中
里昂 基督教圣体节
威恩的居民全被切割
马孔不会对拉丁人说谎
“基督教圣体节”指三位一体的节日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四,如果这首诗预言的是里昂大屠杀,那么屠杀就发生在那一天。威恩在里昂附近,马孔是法国中东部的河口城市。 “拉丁人”指那些说意大利语的瑞士人。
从诗的首句所透露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当今世界的导弹发射,那么这场预言的战争就是未来的事,俄美对峙是带领整个北约进行的,局势在进展之中。
1793年,反法同盟大举进攻法国之机,吉伦特派却在国内搞反革命叛乱。为了与人民为敌,他们与反革命贵族勾结在一起,在里昂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雅各宾派分子。也许诺查丹玛斯暗示的是这次事件?
圣所边的情形
有毛动物出现在神圣的场所
与看不到太阳正面的人物为伴
卡尔卡松活该受辱
所以被允许长期停留
有毛动物:这其实是转世现象,也就是兽类转世为人,神圣的场所这当然与圣经预言中的圣所相关。
卡尔卡松受辱,可以长期停留人间,这个要想起释迦佛不能久留人间的因缘,弥勒佛时代虽然不同,却是有深刻因缘的。
看不到太阳正面的人:这就是那些执著人间权力与金钱游戏的名利客,当然是权贵阶层。所以兽类与人间权贵都是无法被度的轮回客,这是弥勒久住世间的因缘。
新人类的出现
圣洁的寺院再度被砧污
掠夺图卢兹的元老院
土星运行二至三个周期后
四月 五月 新人种出现
新人种的出现应该与劫后世界相关,这是要陈旧的世代过去之后,圣洁的寺院再度被沾污:这是天主教从预言家时代进入近代二次转变,土星的周期为29.5年,二、三个周期就是60-90年,这与末劫预言相关。如果从二战结束1945年开始计算,那就是约2005-2035年期间,新人种出现。
宗教人士可以结婚是第一次冲击宗教,近代的启蒙运动再一次冲击宗教,二战中对宗教的冲击更加可怕,然后就是土星周期,直到末期,新人类当然是劫后世界的事,届时还会把新的王国建立。
圣经中也预言首次的复活情形,因为基督是在劫中降临世界。
戴青巾者君临天下
头戴青巾的国王 人主福瓦
土星周期未满的年月
他君临天下
白头巾国王已被拜占庭抛弃
太阳火星水星
在水瓶座附近游荡
水瓶座是未来新纪元的暗示,那么前面就是临近末期的旧世界。
白头巾国王:这与伊斯兰教相关,应该是指土耳其,拜占庭当然是指欧洲天主教国家。土耳其如今在追随俄罗斯普京了,已经在与北约国家叫板对抗。
第四行所暗示的时间是在秋季。当前中东问题格局复杂,正是考验土耳其的时间,如果在中东问题上与美国对抗,就是被抛弃的时间。
头戴青巾:这与橄榄会相关,方济各会起初是托钵乞食来修行的。这就是预言中提到的最后一任教皇了。
方济各会是
天主教托钵修会
之一,一译
法兰西
斯派,拉丁文名Ordo Fratrum Minorum,是拉丁语小兄弟会的意思,因其会士着灰色会服,故又称灰衣修士。1209年意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
方济各
(Franciso Javier 1182-1226)得教皇
英诺森三世
的批准成立该会,1223年
教皇洪诺留三世
批准其会规。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
托钵
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他们效忠教皇,反对
异端
。
联系到后面预言中的戴头巾者不可思议的泪如雨下。以及人主福瓦:此人当有另外的解释。当是指那位能复活人的人来到世界。
罪恶之城的辉煌
杀人都市弗尔索得
许多耕牛不停劳作
并未被处死
再次恢复阿尔特弥斯之名誉
伏尔甘专事埋葬尸体
“阿尔特弥斯”乃月亮、狩猎、野兽之神,可见“它”确非人类。
“伏尔甘“是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最后一行暗示尸体都被火化。全面推行火葬在中国领导阶层做得比较好。
在诸世纪预言中都市、大都市时常与中国的兴起相关,看看中国平民的不停劳作带来的繁荣,这与耕牛的劳作并无二异。
如果最终战争爆发,清理战场也是一个巨大的事情,特别是最后的大灾难过后,清理地面会是更大的问题,所以才有诗中最后一行的预言情形,届时会有专职人员出现。
圣经-以西结书也预言到此事:
39:11
当那日我必将以色列地的谷、就是海东人所经过的谷、赐给歌革为坟地、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在那里人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
39:12
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
39:13
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当我得荣耀的日子、这事必叫他们得名声.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39:14
他们必分派人时常巡查遍地、与过路的人一同葬埋那剩在地面上的尸首、好洁净全地.过了七个月、他们还要巡查。
39:15
巡查遍地的人、要经过全地.见有人的骸骨、就在旁边立一标记、等葬埋的人来将骸骨葬在哈们歌革谷。
39:16
他们必这样洁净那地.并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希腊移民请求援助
来自阿尔塔,托拉基的国度
为大海所困 高卢的救人船
在普罗旺斯留下不绝如屡
的足迹和遗迹
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清规戒律
阿尔塔、托拉基都是希腊的内地城市,分别位于希腊的西北部和东部。这两个地方的人不太熟悉海上航行,在前往法国途中被困在地中海上,于是他们向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人请求支援并得到友好的帮助。
后面两行诗讲述的是希腊人移民法国后,在普罗旺斯生活并带去了一些希腊的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从第三行看,希腊人已定居普罗旺斯地区。
历史上希腊向法国移民是在十五世纪左右,那时希腊还处在土耳其的殖民统治下。许多人不堪重负,移居日益强大的法兰西。
残忍的独裁者阿明总统垮台
嗜血的,贪婪的国王(或黑人)
他是暴君与妓女的私生子
夹在两条河流之间
左手握着军权
他被秃顶的年轻人杀死
这首诗预言将出现一位残忍的独裁者。从第一行诗来看,可以知道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事件,而这个男子正是乌干达前总统阿明。阿明的出生年月是1924或1925年具体时间不大详细,这似乎正应了第二行所说“他是暴君和妓女的私生子”的预言。阿明靠军事政变当上乌干达总统,并实行残暴的统治。
1979年,阿明政权被坦桑尼亚支持的反政府武装推翻,阿明垮台。第四行描写他被人杀害的情形。
玛丽·安特瓦涅特的命运
王国被夺 阴谋围绕着国王
夫人 抽签起誓者要她性命
王妃之子死运难逃
爱妾也同夫人一样苦难多多
这是关于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特瓦涅特命运的预言诗。1793年1月3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他的妻子也在由抽签决定的陪审员组成法庭上接受判决。而且她的儿子路易十七的存在让雅各宾派革命政府感到厌烦。此外,玛丽被监禁之时,路易十五的爱妾,巴里公爵夫人也囚禁在桑特·佩拉治,遭遇同样的命运。
1936年希腊军事政变建立独裁政权
具有拉丝易美貌的希腊贵妇人
求爱者络绎不绝 她幸福无比
西班牙国王将她带走
沦为阶下囚 迎接悲惨的死亡
“拉丝易”是希腊的科林特斯中广为人知的美仑美央的女性,这里的“具有拉丝易美貌的希腊贵妇人”指的是在希腊萌芽的“民主制”。西班牙的民主制是短命的。
两伊战争与波斯湾问题
舰队司令官使弄好计
让怯懦从嘎勒船上爬出
然后被杀掉
司令官对圣油死心
埋伏在那里
他们给他相应的报酬
这是对伴随两伊战争而来的波斯湾问题的预言。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地,而美国又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因此两伊战争打起来并持续好几年后,美国当然“有理由担心它在中东的利益受到侵犯。故为了防备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从1987年起,美国开始派舰队保护科威特的油船。
然而,美国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两伊战争结束不过一年多,波斯湾(海湾)局势再次骤然紧张起来。1990年9月,与伊朗打红了眼的伊拉克公然入侵在美国保护之下的科威特,伊拉克给了美国“相应”的“报酬”。尽管美国在这场海湾战争中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其受到的巨大损失也不得不令它考虑“对圣油死心”。
“嘎勒船”是古代运送奴隶的单层甲板大帆船,前三行都在写驻扎在海湾的美国舰队怎样欺负当地居民尤其是伊拉克人。
谋杀事件-针对美男子
心中渴望一场杀戮
大公臣子的战争
送往不知道最强者的土地
携带先进武器要灭掉美男子
不久异教徒收获葡萄
这是一场谋杀事件预言。
最强者的土地:所谓最强者就是那种玩命的民族,也是亡命之徒,素称战斗民族。美男子:这当与金发相关,要在最后才会出现。
诗的末尾预言异教徒收获葡萄:所谓异教徒也是那种好斗民族,遭遇可怕的饥荒之国,因为世界面临无法避免的战争,为了各自的利益,会不计代价地进行一场杀戮,这就是当今世界为利益争夺而难于和解的根本原因。
围攻战争
狡猾的国王知道他的阴谋
敌人三面夹击
戴头巾者不可思议的泪流如瀑布
翻译者的名声扫地
这个三面夹击:应该出现于巨大的围困战术之中,中国面临的什么C形包围圈早就揭示了这些国际矛盾。同时又被称为亚太战略之类的。
翻译者只是将诸世纪预言的一些根本大事给隐没了,未研究相关的其他宗教预言中关于末期世界的情形,故出现可怕的误判情况。
洪水、疫病、战争同时袭击大都市
洪水和恶疫普遍流行
大都市受到猛烈攻击
步哨和卫兵 被人杀害
意外成为囚徒 但是
找不出危害者是谁
大都市暗示中国的情况,洪水、瘟疫、战争都已经爆发,但是中国人的全民皆兵传统以及民众自发的反抗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没有消失,所以步哨、卫兵被杀应该是正常现象。压迫、侵占与反抗都是正常的。
某年五月十二日,大地震发生之时
当太阳来到托罗斯第二十天时
大地将剧烈摇动
巍峨的剧院倾刻化为废墟
大地天空一片混浊昏天黑地
不信神的人也烧香瞌头拜佛礼祭
这是末日大地震灾难,也是所有预言的核心事件,启示录在第六印预言中提示大致的情况,就是那日子的来临。
启示录:
6:12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
6:13
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
6:14
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6:15
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
6:16
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6:17
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圣被得之墓被发现
已被发现的国王结束了残杀
若要对他追根溯源
激流将大理石和铅制的墓掀开
有美丢桑记号的伟大的
罗马人的墓
这首诗讲述了“有美丢桑记号的伟大的罗马人的墓”被掘开。若能知道记号上的词语Medusin的意思,那些墓的主人也就清楚了。这个词如果是字谜,其谜底就应该是“Deusinme”即“神在我心中”。由此就可推测它是基督教弟子圣彼得之墓。
从诗的第一行可以明白:到那最后的日子,国王也逃难去了,世界会经历一段没有王的日子,然后国王会被发现,当然那时战争也结束了。这就是大劫难之后的事。
修道院附近的战斗
经过基恩、朗格德成和罗纳
在阿让 一面确保马鲁蒙多
和拉,勒奥尔
国王似的人物打开城墙
马塞维持着王位
战斗在圣・波尔・德・莫索尔
附近打响
诗中的地名在法国,其中“圣·波尔·德·莫索尔”是位于圣雷米尽头的修道院。这首诗预言了军队从那里经过,在修道院附近两军开火。这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事件。
七国同盟大破法军,占领巴黎
他们来自布尔・拉・勒奴
却没有直接到达卡特
在彭・当特尼附近歇歇脚
打着为了和平的幌子
七个比狐狸还狡滑的家伙
溜进了防守严密、装备精良的巴黎
可惜名城被围,遭辱
拿破仑统治期间,连年对外作战,对法国和欧洲历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反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欧洲几个国家曾前前后后发动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以联手对付实力强大,作战英勇,指挥得当的法军。这首诗就是写的第七次反法联军终于大败法国的史实。
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第七次反法联军,以英国为首的奥地利、普鲁士、瑞典、西班牙、俄罗斯、葡萄牙七国联军于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的滑铁卢,经过激战终于击溃法军,拿破仑再次退位,流放于大西洋的圣赫勒那岛,波旁王朝再次复辟,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预言家用“比狐狸还狡猾的七个家伙”,来形容七国反法同盟,颇有深意。
国王的爱妾对教会图谋不轨
穿过托弗森林
在草坪上建起寺院
埃汤普的大公爵
用上了精心策划的好计
蒙勒里有主教陷入圈套
预言讲述“埃汤普大公爵”对教会策划某种阴谋,从“寺院”、“主教”等字里就可发现奸计的矛头是指向宗教。历史上被称为“埃汤普大公爵”的人物,共有三位,均是因身为国王爱妾而受宠得势的女性:安奴·多·皮斯尔、迪亚·多·波瓦切和长普里埃尔,德特勒。这首诗并没有指出倒底是哪一位“大公爵”对教会施加了什么压力。
1557年左右法国的对外政策与军事动向
救援加莱、阿拉斯和特尔旺吧
密探装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模样
萨旺的士兵又来到了罗阿奴
为防失败的他们改变了进军路线
从这首诗里能清楚了解到1557年左右,法国的对外政策和军事动向,第一行出现的“加莱”等地名,正是法国在“百年战争”中丢失的土地。1558年,法国终于夺回了加莱港。法国与英国的旧债了消之后,与西班牙之间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556年,法国和西班牙签定了友好的渥塞尔条约。可是第二年,法国就开始把攻击的目标转向了西班牙,所以被预言家讽刺为“装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模祥”。法国很快就占领了萨旺,不多久,又派兵进驻离萨旺仅三五英里的罗阿奴。比起英国来,西班牙的抵抗就显得软弱无力多了。难怪法国会把“进军路线”直指西班牙。
路易·菲力普的治世(1830~48)
有七年的时间,幸运之神
会送菲力普青云直上
他有着平定阿拉伯人暴动的功绩
可惜好运不会一直长久
他那坚固的堡垒
会毁在新生力量手中
路易·菲力普刚刚得到了王位那七八年里,确是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他不仅平定了阿拉伯暴动,还轻而举地巩固了法国在阿尔及列亚殖民地控制的基础,仿佛真的是有“幸运之神”在冥冥之中暗助他一臂之力。不过好景不长,路易·菲力普在位的十八年中,后半部分时间就开始为欧洲普遍的粮食欠收和经济危机而苦恼。到了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1848年,路易·菲力普精心构筑的七月王朝的“坚固的堡垒”终于被法国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这股“新生力量”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第三帝国与希特勒
强大德国的队长
假惺惺地伸出“救援之手”
王中之王竟要“帮助”匈牙利
他的战争将带来前所未有的
流血与灾难
这是一首关于“第三帝国”和纳粹头子希特勒的预言诗。猖撅的纳粹党总是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斯拉夫等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其“队长”头子希特勒更是强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土地和生存空间中寻找出路,他宣布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正是在这种极端疯狂、荒谬的言论之下,希特勒挑起了本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恐怖的疫病侵袭南部欧洲
让人厌恶恐怖的疫病
将在半岛上逞狂
马其顿和塞萨利亚
也因此荒废
莫须有的罪恶
不会被安东尼接受
诗中出现的地名,均在欧洲南部、希腊半岛附近,也就是说有一种可怕的病会侵袭这些地区,受到疫病魔控制的人们痛不欲生,挣扎、呻吟,最后在苦难中死去。死亡的人数将一直增加,甚至使“‘马其顿和塞萨利亚”都会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恐怖阴灵中荒废。 安东尼应该是法国的代称,莫须有的罪恶可能与引爆战争相关。预言诗应该是关于接近末日的欧洲爆发的瘟疫与战争。
美国经营小北约围堵中国
大王要进入新的都市
利用敌人
使整个城市都臣服
为了让它运作起到作用
解除了束缚
大王只好远远逃开敌人
都市与中国相关,美国搞亚太战略就是为敲打中国,为此还建立了一个小北约,利用东盟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与利益争端入手,解除了过去建立的束缚:主要是武器禁运令,其中一些国家还曾经是美国的敌人!如日本、越南等国家,在武器禁令这一点上美国是看守得极其严格的。
诗的末句预言大王远远地逃开敌人:这就是美国回到中东搞事的情况,应验在特朗普任职期间。现在美国五角大楼不太提亚述战略,就是这些考虑,他们一直在观察这个设计的运作。
致力于侵略战争的路易十四
敌人远远避开那位掌权的实力者
雄伟的城堡由一辆辆马车拉来的材料
筑起,屹立在崩塌的布尔解残垣下
海格立斯将马其顿人打倒
这首诗是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侵略战争的路易十四的真实写照。路易十四执政期间,他不任命首相而亲自管理朝政,权威达到顶点。他倾心于法国领土的扩张,“自然边疆说”为其对外政策、划分国境的指导思想。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他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是一位真正的“实力者”。他为了加强王权,替君主专制装演门面,在凡尔赛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华的王宫。
北约与俄罗斯对抗
弱小的帆船队靠拢集中
强大的敌人高高站在城墙上耀武扬威
弱者进攻了!连布拉迪斯拉巴都震撼了!
纽白科与麦森
站在了异教徒的一边
这应当是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的真实写照。强大的苏联解体之后,情形恰好被反转,俄罗斯舰队变得弱小了,但是战斗民族是不畏强者的,所以俄罗斯最终会选择进攻。
纽白科与麦森:这应该是北约两个国家,土耳其是伊斯兰国家,与北约是有根本矛盾的,匈牙利在人种上与俄罗斯人接近,所以这两个国家站在异教徒一边,就不足为怪,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已经促使土耳其倒向俄罗斯了。这与俄罗斯的铁腕敲打手段是相关的,土耳其其实是在绝处作出的新选择。
但是情况还会出现反转,俄罗斯如果恢复到苏联时期的情景,那北约会变得再次弱小。其实从根本的军事力量上看,俄罗斯的核心军力根本没有如西方那样所唱的那么弱小。
墨索里尼被民众处决(1945)
进军成为新的事实
到了河边,队伍被分隔
接受米兰精锐部队的支援
原地踏步
大公在铁窗中两眼失去希望
这首诗被一致认为指的是墨索里尼,特别是最后一行,就是讲的这位大独裁者在他的未日来临前的狼狈景象。
某国的军事武装政变
军队的入城遭到阻扰
大公企图游说他们放下武器
悄悄地找到一个弱口进行攻击
放火、死亡、血流成河
很明显,这首诗预言某个国家将发生军事武装政变。军队用武力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诗中的“大公”定是发发可危的旧政权的统治者,他希望通过和谈或其它手段挽回即将失去的权力。可惜战争是无情的,暴力的政变必然会有所牺牲者。
寻求理想的国度的战争
海上军势被削弱三分
第二军团食草尽失
在绝望中仍苦苦寻求理想的国度
见缝插针的第一军团
会取得胜利
中国梦是要让每个中国人都有梦可追,无奈战争爆发,预言中提到的就是总的军队面临战争的情况。现在军队改革如美国一样成为五个战区,真正的核心还会针对外在威胁进行革新。战争只是见缝插针才能在弱势情况下逐步取得胜利。
二战中的背叛者·维希政府
仅因一个受人唆使的家伙
而使众人深受苦难
背叛者原来是敌对党的爪牙
他指使里昂,控制全国
向莫里它的首领低下了头
这也是一首不太好理解的诗。大概讲述的是国家出了某个叛徒,因他而使全国遭难。从“里昂”这个词来看,事件一定发生在法国,那么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那个背叛者代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维希政府。
二战爆发后,英法两国虽已对德宣战,但他们仍然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妄图挑动法西斯德国去进攻苏联,却因此坐失良机。1940年5月14日,德国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又转锋甫下与意大利军队同时出兵进攻法国南部。6月14日,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接着就深入法国内地,22日法国签订了投降条约。
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1812年10月)
在冰天雪地的北国遭到围攻
烟雾尘埃铺天盖地
倾盆的大雨使事态恶化
最后的希望在边境绝处逢生
研究者一致认为这首诗讲述的是拿破仑从俄国撤军的史实:1812年6月,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国,想消除称霸欧洲大陆的严重障碍。在双方损失都很惨重的鲍罗基诺战役后,俄军撤退。9月14日,拿破仑占领莫斯科,但它已是一座空城。不愿与法军议和的俄军故意让拿破仑在莫斯科耽搁了六周,等待冬天的到来。周围农民的游击战争也有力配合了正规军对法军的战斗。被围攻的法军据守空城,既无粮草又无给养,加之隆冬严寒、疫病流行,被迫从10月19日开始撤退。一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俄军和游击队,而是严寒的侵袭和暴雨的冲刷,等到返回尼门河边境时,法军只剩下两万多人了。拿破仑只好单独乘坐雪撬,匆忙赶回巴黎,得以“绝处逢生”。
“烟雾尘埃”比喻漫天飞雪也颇有意思。
日本偷袭珍珠港只是暂时的胜利
海战在夜晚打胜
被破坏的西洋舰队船只熊熊燃烧
新的点子,迷彩大船
让败者恼怒的正是
这沉沉雾霭中暂时的胜利
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战争:日本曾为这场偷袭的辉煌成果沾沾自喜,不过伟大的预言家在二四百年以前就预见了这不过只是“暂时的胜利”、“被惹恼”的美军必然会作出反应。果不其然,同年12月8日,美军正式对日宣战,战争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城市顿成一片瓦砾,人员死伤惨重。原来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在走投无路下只好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战中的法国·维希政权
仇敌根本不会信守诺言
擅自违约扣押人质
要想活命得向别人讨好
其它的支持者将受谴责
此诗实在影射二战中法国的维希政权!
二战初期,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南部地区则由卖国贼贝当一伙建立了傀儡政权,政府机构设在维希。法国人民在法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德国占领者和贝当的维希傀儡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斗争中,维希政府“背信弃义”的丑恶行径发生:擅自逮捕、扣押爱国的革命人民。对德国阿腴讨好……这些行为激起了全国反法西斯战线的反感和愤怒。1943年戴高乐将军成立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组织了维护民族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反对维希伪政权。第二年6月,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维希政权彻底垮台,对于那些伪政府的“支持者”们,人民当然也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打击。
偷袭珍珠港·经迷彩掩饰的舰队(1941)
帆彩藏住了船体
庞大的舰队却败在弱者手里
渐渐驶近的十艘大船
突然转向开始了攻击
被打输的强者会联盟反击
这首诗也是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巧妙掩盖其真实目的,用于进攻的船只全都经过迷彩伪装的预言。预言家仅用一个“藏”字就生动刻画出了日本军队居心叵测。十艘大船“渐渐”驶近,没有引起美军的注意。[突然”发起的进攻,才使美军从这种早有预谋的迷魂阵中把麻痹的神经重新绷紧。“被打输的强者”终于在这场失败中惊醒,美国马上加入了同盟国的作战,并成为“联盟”中的重要力量,开始了它的“反击”。
同时,这首诗也可看作是对二战中地中海的军事行动的预言。
有着多次侵略史的波兰
第五次侵略的军队被群众赶走
逃亡者因为珀涅龙而受赦免
假意唠叨,最后终于搬来救兵
不久由队长解围
只能大概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群众对外来侵略积极抵抗。但具体指的哪件事情,还不甚明了。第二行中的“珀涅龙”倒是可以成为破解此诗的关键。如果这是“波兰”的谐音的话,这首诗就可理解为预言波兰将多次侵扰他国。事实上,近代史上常常充当被其它国家爪分的可怜角色的波兰,在封建帝国建成之初,也确有过很多次侵入他国的不光彩历史。仅在十六世纪,波兰就与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等国家发生过多次战争。战争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侵入占领!诗中的“第五次],恐怕还只是预言家的保守估计。
被议会军打败的查理二世(1651)
夜色沉沉,司令官逃亡
去向不明
七年之后他名誉未损,得意回国
恭迎的呼声
竟不计其数
这首诗非常准确地预见到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那一段历史。在英国第二次内战中,查理二世之父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苏格兰的封建贵族与长老会派,拥戴查理二世为苏格兰国王,发动了反对共和国的暴乱,克伦威尔于1650年率军远征苏格兰,在邓巴尔战役中,苏格兰军溃败。次年,查理二世又率军攻人英境,并向南推进。1651年9年,在呈士持战役中,苏格兰军又被击败,查理二世逃往法国。诗中前两行写的正是他逃亡时的狼狈的模样。另一方面,得胜的克伦威尔在独揽军事大权七年之后,1658年逝世(诗中预言的时间竟丝毫不差!)。议会中的长老会派议员与新贵族集团都想恢复旧宪法,密谋使查理二世复辟。1660年4月,议会与逃亡在荷兰的查理二世达成妥协,宣布查理二世为国王,1660年5月29日,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一片“恭迎声”中,查理二世进入伦敦,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苏联侵攻阿富汗(1979年12月)
阿尔比同宙斯之子缔结了
新的同盟关系
阿里安、里斯本还有葡萄牙
加入了卡尔卡松与突尔兹
之间的阴谋
那时的新指导者是个怪物
“阿尔比”是十三世纪法国南部异端派宗教之一。“突尔兹]等法国南部诸侯曾大力支持阿尔比,可惜在十字军东征时,发展起来的宗教势力被讨伐。诗中描述的正是那时的情景。不过预言家生活的是十六世纪的法国,如果把这首诗的内容扩展到他的生活时期之后,就会发现这与现代苏联入侵阿富汗竟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因为诗中第三行“阿里安”的意思是:居住在阿富汗地区的民族。被称作“怪物”的“新领导者”自然是处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的苏联了。那时的苏联对外战略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推行“全球进攻”政策,在“维和”的掩护下,积极在欧洲扩张,又以“天然盟友”的面貌,在第三世界建立据点,于1979年12月悍然出兵阿富汗。这种武装入侵,不仅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也使苏联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但苏联领导人却仍旧一意孤行地坚持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把苏联推向了瓦解的绝境,成为“怪物]。
1557年9月9日大暴雨袭击法国南部
罗纳河水淹没了尼姆
惨状横生的人们
希望狄卡里翁不再出现
大部分人都逃了出来
维斯大的火焰在坟墓中消灭
“尼姆”是位于罗纳河以西的一座历史古城。“狄卡里翁”是希腊神话中发洪水后猛烈的水势的残余部分。“维斯太”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总管火焰。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攻击(16世纪)
大队人马在南部整装待发
就是要使阿埃奇曼臣服
英伦诸岛会因食盐、葡萄酒而陷入窘境
埃姆・米・多腓
麦茨会被长时夺走
如果第四行的“多腓”可理解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话,那么整首诗就与腓力二世派兵攻击法国领地诺勒的史实完全相符了。
1856年6月15日拿破仑三世的洗礼
教父与亲人们的手指轻洗他的额头
瑟里加利亚伯爵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美神通过几个人在不久的七天之内
三人受伤而亡
只须读几个字,就可发现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场洗礼。在雄伟庄严的教堂里,牧师和亲人们在举行神圣的洗礼仪式。接受洗礼者在圣水的荡涤之下洗净心灵的尘埃、全心信仰上帝……再看第二行那个具体的人名,原来这正是预言1856年6月15日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接受洗礼的场面。“瑟里加利亚伯爵”实际上代指瑟里加利亚的玛斯特伊。腓勒迪伯爵之子皮奥九世。法兰西第二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由教皇皮奥九世主持洗礼的。而“美神”,一般就认为指的是皇后乌吉尼。不过关于皇后与三个受伤而亡的死者之间有些什么瓜葛,以及推测到“七天之内”的预言,到现在都还无法圆满解释,翻遍史料也没弄清预言家在暗示些什么。
中东诞生邪恶之王-巴格达迪
浓雾的日子 来到菲格拉斯城堡
不怀好意的君主
自厌恶一切的母亲降生于世
流传王国的圣贤异说
视其为“死后之物”
他的领地 首现邪恶之王
阿拉伯世界的《古兰经》预言一个未来的美好世界,在这个理论的背景中,他们发展着一种圣战思想支配下的恐怖主义,其实都几百年的历史。认为参与圣战死后的人可以上天堂,还有几个处女相伴,有美酒喝,全然将《古兰经》预言的未来人类世界强搬到圣战者死后的天堂世界。
所以中东伊斯兰世界从来不缺乏恐怖行动,还有那些自杀性的袭击事件。
发展圣战组织的isis头目巴格达迪,给中东带来的混乱以及未来难于了结的战争基本与预言相似。他本人还是大学教授,成为神秘的精神领袖。这应该就是预言中提到的邪恶之王吧。
前沿资讯公众号:世纪风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