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韦悦周教授团队成功从独居石中分离得到高纯医用同位素铅-212及铋-212,这一突破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研究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团队还在研究从独居石中提取其他核素,并寻求产业化落地,以推动α核素治疗的推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提取高纯医用同位素成功
韦悦周教授团队成功从独居石中分离得到铅-212及铋-212,这两种医用同位素可用于恶性肿瘤的α核素靶向治疗。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解决供应稀缺问题
团队成功开发了适用于高效快速提取铅-212及铋-212的新型吸附材料,这一成果为解决全球供应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观点3: 继续攻关提取其他核素
韦悦周及其团队还在努力从独居石中提取其他核素,如镭-228、钍-228及镭-224,以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观点4: 推动产业化落地
团队将依托南华大学的资源并寻求合作,推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整合,为α核素治疗的推广提供助力。
正文
南华大学从“独居石”中成功提取“肿瘤克星”高纯医用核素
南华大学新闻中心11日披露,该校核科学技术学院韦悦周教授团队在高效分离提取医用同位素方面取得突破,
成功从我国蕴藏丰富的稀土矿物“独居石”中,分离得到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高纯医用同位素铅-212及铋-212。
相关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化工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韦悦周教授(前排左二)在带领团队成员做实验。(新华社发)蒋桢桢 摄
南华大学新闻中心介绍,
铅-212及铋-212属于目前应用前景广阔的医用阿尔法(α)放射性核素,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α核素靶向治疗。
但目前铅-212及铋-212的提取工艺复杂、产量低、价格高,其靶向药物很难推广应用。
据了解,韦悦周团队立足我国丰富的“独居石”矿藏资源优势,自2022年起开展从“独居石”加工的硝酸钍中分离提取铅-212及铋-212的攻关研究,成功开发了适用于高效快速提取铅-212及铋-212等放射性核素的新型吸附材料——多孔二氧化硅负载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这种材料可采用高流速的进料以提高处理效率。这一研究成果为解决当前全球铅-212和铋-212供应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天然钍232衰变链。南华大学科研团队从核素的混合物中分离提取得到铅-212及铋-212。(受访者供图)
韦悦周说,除铅-212及铋-212外,他和团队还在继续攻关从“独居石”中提取镭-228、钍-228及镭-224核素。团队将依托南华大学在核科学、核医疗方面的资源并谋求合作,推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整合,为α核素治疗推广提供助力。
更多新闻
“第三方测评”也该“测评”一下
七部门发文:加强教师待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