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麻醉频道
欢迎您关注麻醉医学界,我们将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麻醉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梅斯医学  ·  奶茶促癌实锤了!Nature揭秘高果糖“喂养 ... ·  6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药企裁员依旧严峻 ·  6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这个比脸更易衰老的部位,很多人都忽略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麻醉频道

麻醉环路系统,你了解吗?!

医学界麻醉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18 18:13

正文


现代麻醉机通常在不同流量情况下,可以分为紧闭环路(氧流量=300ml/min)、半紧闭环路(氧流量=2~4L/min)、开放环路(氧流量=4~8L/min)。



来源丨陈小捌



之前推荐过这个网站,很可惜现在已经停止服务了,通过调节氧流量阀到不同流量,可以很清楚的认识上面所说的3个环路系统(可以看到风箱处不一样的改变)。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麻醉机!


紧闭环路系统


即所谓低流量小剂量紧闭麻醉系统。施行此类通气系统,必须掌握一个关键问题:即挥发器禁忌持续开启,必须是按需临时开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


相反如果持续开启,必然导致麻醉过深,心脏呼吸严重抑制致死。此外,钠石灰必须保证质量可靠,以保证无CO2复吸要求。



 半紧闭环路系统


这是当前我们在临床上最习惯使用的类型。其专用麻醉药挥发器释出的蒸气浓度最为恒定,允许持续开启,只需按需随时调节刻度盘浓度高低就可以。


通气环路内多余的气流、CO2和麻醉蒸气,可通过呼吸器内的呼出活瓣排至大气,一般无CO2复吸之虑。但是,麻醉药的浪费和空气污染也 是比较明显的。



• 开放环路系统


可以用,一般少用。麻醉药消耗量大,空气污染严重。



平时最常使用的是半紧闭环路系统;紧闭环路系统有一些优点(例如,节约麻醉药和减少环境污染等),但与半紧闭环路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需要额外的学习和一定的临床经验方可掌握使用;开放系统,类似于苏醒期“洗肺”的过程。下面,重点讨论的以下半紧闭环路的情况。



半紧闭环路



先谈谈最熟悉的两个概念,最小肺泡浓度和血/气分配系数。


• MAC值(最小肺泡浓度):能使50%的患者对标准化刺激(如切皮)无动作反应的最低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


摩根麻醉学中写道:大体上1.3MAC的任何吸入麻醉药都可以抑制95%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动作反应;因此,在没有麻醉深度和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监测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就是控制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平衡状态下,麻醉药物肺泡分压=动脉分压=中枢神经系统分压)。


假设我们控制得很理想,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保持在1.3MAC,那么随着时间的延长,肺泡内麻醉气体分压与血中气体分压相平衡,脑组织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理想麻醉状态。


• 血/气分配系数:麻醉气体在血中和肺泡中达到平衡时两个浓度的比值。血/气分配系数越小,升高血中麻醉气体的分压越快,诱导越快;同样,苏醒期清除的也快。


既然上面说了,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那么挥发罐的刻度是否就等于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呢?无论是教材还是论坛中,这一点都是肯定的,就是挥发罐刻度值不等于肺泡浓度。


至于肺泡浓度与挥发罐浓度的关系,我偏向于认为“肺泡浓度不可能大于挥发罐浓度,只会无限接近”。


假设,人体为一简单的管路系统,那么经过一定时间的填充后,管道内的浓度几乎会等同于挥发罐内的浓度。


但,事实是机体在不断摄取麻醉药物,并且脂肪组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饱和状态,由此得出这个观点。


这当然是指平衡状态下,否则突然减小挥发罐刻度,肺泡内浓度必然是有可能大于挥发罐刻度的。


因此,在麻醉开始时,应加大流量以及挥发罐刻度,以减少时间常数,迅速使肺泡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尽管如此,脑组织中达到需要的麻醉浓度,或许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于大概要多长时间呢?(who knows?)。


但,也不能过大过快,否则抑制心肌,降低心输出量,也会延迟脑中浓度的升高。而在麻醉维持过程中,需要将肺泡内浓度保持在1.3MAC,这样才能保证脑组织一定的麻醉浓度,因此,挥发罐应该略大于1.3MAC以补充肌肉及脂肪等组织的摄取和机体代谢的部分。


在苏醒期,减小或关闭挥发罐,加大流量有助于快速清除麻醉气体。但清除过快的话,会导致低氧血症(摩根书中举了笑气的例子),是否也是引起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


以上所述,均为半紧闭环路系统以及生理情况下。病理情况,如贫血、通气血流比失调等因素,可影响麻醉气体的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