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先进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和“制造业的皇冠”,如何做到业精于勤而行成于思?又怎样从繁杂工作中寻求创新源泉?让我们对话飞行试验技术员梁汝同,一起踏上航空技术员的创新之路。
积累经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复。只有先经历枯燥的重复性工作,才能让你的技术‘不枯燥’。
梁汝同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的一名飞行试验技术员,主要从事飞机试飞前传导线的安装调试,以及试飞过程中数据反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刚来到这个岗位,首先迎接她的,就是“手扒电线皮”挑战——重复性的枯燥劳动,一干就是1个月。在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手感之后,才能上机操作。这是因为飞机零部件的设计与组装,都是“精细活”,一条线接错就会导致整个设备传导出现问题。地面改装阶段,线路还可以调整。一旦飞机起飞,线路故障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无论怎样高精尖的航空装备,都是由一颗一颗螺丝、一个一个部件组装而成的,只有打好基础、做好细节,才能保障装备安全可靠。
试飞前的准备工作,可能需要半个月乃至更久。飞机开展试验并回传数据,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但只有把准备工作做精做细,才能确保后续试验的顺利推进。
有幸参与飞机的首飞仪式,让梁汝同感到身为航空人的神圣使命和由衷自豪。设想未来,自己参与设计、测试的飞机,能够从一个个零件,组装成一个个设备,再到总装为一架飞机投入实际应用,她的激动溢于言表。尽管自己的工作仅仅涵盖飞机的飞行试验领域,但其涉及线路设计、导线制作、全机布线、线路测试、加装部件全流程。尽管在型号研制进程中,她所在的团队只解决整个课题中涉及测试工作的问题,但当整个课题研制成功时,大家的参与感与自豪感却是无比强烈的。
装备在不断更新换代,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这就要求我们要终其一生去学习,去提升。
梁汝同所在科室有半数人员都是“追飞机的人”,他们常年都要跟着飞机在各个机场试飞。航空装备的试验试飞工作有一个共性,这就是为了验证飞机在极端情况下的性能,飞机要在高原、高高原以及极寒、极热环境下开展试验。在挑战飞机各项性能极限的同时,也是在挑战试飞团队的生理极限。对此,团队成员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身上责任的重大。既然选择了这份责任,他们就要干到底、干出彩。
拍摄/姜少林、吴琼 剪辑/焦佳炜
制作/张程
责编/高新宇 主编/肖瑶
统筹/张可 监制/程晓敏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