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这几天,流行用Grok3 ... ·  2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3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奇怪,连续多人问:怎样用deepseek赚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19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方法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19-08-22 18:24

正文

8月3-5日, 2019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方法研讨会 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管理学院顺利举办。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案例和质性研究——从构思到执行”,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中山大学等120多所高校的330多名师生前来参与。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作主题报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苏宁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肖静华教授分别进行分享报告。

会议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广众教授分别致欢迎辞。毛基业教授认为,研讨会的目的是在于为参会者“搭平台、建生态”,目前国内质性研究的生态正在慢慢形成,本次研讨会将给参会者提供一个长期学习和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李广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自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共同推动创办案例与质性研究平台以来,参会师生们发掘了许多国内企业的代表性案例,由此推动了国内案例与质性研究的发展。这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强强联合的结果,希望未来研讨会能继续给大家提供好的研究平台、交流机会。

毛基业院长致开幕式欢迎辞

李广众副院长致开幕式欢迎辞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首先作《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重点方向与路径》主题报告。毛基业教授先以“为什么中国还没有出现有影响的管理理论”的问题引出本次报告的第一个假说:中国在制造业阶段没有出现全球范围的原创最佳管理实践;中国管理学界1990年之前主要是思辨式科研,无实证研究,即既缺素材又缺理论构建能力。但毛教授也认为,在当下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管理学界已经素材与理论构建能力皆备,产生有影响的管理理论条件已经成熟。毛教授进一步提出: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管理理论的途径是使用国际语言与中国故事与国际管理学理论进行对话,先继承再根据情境进行延伸和修正,认识到大样本定量研究的局限性,从而大力推动质性研究。

毛基业教授作主题报告

肖静华教授为毛基业教授颁发荣誉证书

8月3日上午至8月5日上午,毅伟商学院苏宁教授进行了“案例和质性研究”系列报告。第一部分,苏教授引入了案例和质性研究的基础范式,介绍范式在中国案例和质性研究中的衍化,并总结了质性方法对案例研究的影响、范式对案例和质性研究的影响。第二部分,苏宁教授总结了案例和质性研究主要的分析研究方法,邀请在场听众尝试以手头现有的研究来练习使用这一系列方法,获得参会者的积极响应。第三部分,苏教授介绍了联系中国场景的案例和质性研究,包括其类型、特点等,并特别强调在文章写作中需注意在上下文里界定清楚研究的范围,避免含混、诱导等问题出现。该部分苏宁教授以两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分析了实证型和诠释型两种论文的研究方式。两篇范文从研究方法论到最终理论体系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效加深了参会者对两种研究类型的理解。第四部分,苏教授联系教学案例介绍了案例和质性研究,他认为使用案例教学需把握好案例复杂性的三个维度,好的案例教学既可以帮助老师抓住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演讲等软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利于知识留存。

苏宁教授作分享报告

最后,研讨会还邀请两名参会学员报告论文,苏宁教授进行了现场点评与指导,给参会人员以论文写作和修改的启发。

苏宁教授与现场参会人员互动交流

苏宁教授点评指导参会人员论文

8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肖静华教授分享了“以创新为导向的研究设计,以客户为导向的论文写作”报告,分享了自己在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一方面通过思维训练和实操训练,形成自己研究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图;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实践,做到在引言、综述、研究方法等各部分写作中始终以评审专家与读者为“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写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研究论文。

肖静华教授作分享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