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山穹剑
办报宗旨:时政杂谈,历史回眸,军情解读,人生纵横,针砭时弊,荟萃精华,力求精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起猛了!高中生开飞机,首飞成功?! ·  昨天  
南方周末  ·  不能返税、不能补贴,招商局长们怎么办?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  4 天前  
新华社  ·  农历八月十五,为啥叫“中秋”? ·  4 天前  
央视新闻  ·  在照顾自己这件事情上,请你不遗余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山穹剑

中华文化正受到西方文化“温水煮蛙”的蚕食!

华山穹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9 16:16

正文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欣赏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华山穹剑》即可。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可以这么说,文化得不到传承,终将国灭族亡,历史上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反之,文化得到传承,即使遇到种种磨难,终有云开雾散的一天,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犹太人复国,以色列,国虽小却威名远播。

一个多月前,中央电视台《中国古诗词大会》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然而随着电视节目的收官,学习热潮终究成了昙花一现。事实证明,缺乏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加上没有学习的激励,个人或者群体的坚持都微不足道。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温水煮蛙”的蚕食,虽然远远达不到断绝传承的地步,但中华文化的弱势已经十分明显,越来越难以支撑中国人民自信的脊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紧出台应对措施


一、中华文化弱势的深层次根源在哪里?


(一)过度英语教育导致的语言弱势,是文化弱势的主要原因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弱势的语言当然不可能支撑起强势的文化。如今,英语学习对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冲击,与英语地位相比,汉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每个科目的分值决定了精力分配的比重,中学阶段,英语与汉语分值相当,升学考试中各占总分值的约20%,大学以后,汉语学习退出,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分值依然占20%,所以有人说,英语占据学生精力的五分之一,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难度比汉语和其他科目大很多,付出精力至少多一倍,英语实际占据学生精力约为40%。因此从分值和难度共同权衡,汉语处于明显弱势。

过度英语教育延伸到社会,就是许多工作无论是否需要用到英语,都对英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汉语反而没有什么要求。不少其他专业能力极强、动手能力不错的中国人在中国找不到好工作,而美国的流氓、英国的流浪汉、欧洲的瘾君子甚至强奸犯因为英语口语好,居然可以在中国的大学做讲师、当教授,一夜之间从一文不名到身价百万,从屌丝男变身高富帅,瞬间从地狱登上天堂。在众人的瞠目结舌中,英语的优势地位无限扩大。


(二)过时的考试制度规定得不到及时修正,推动了语言弱势,是文化弱势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扩大学生留学的规模,国内逐渐掀起了留学热潮,英语学习自然变热,虽然只有部分留学生归国奉献,但不可否认,学生留学和英语学习给我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学生留学和英语学习带来的益处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此时应该及时调整政策。公费派遣留学生的比例降低了,但英语学习的制度依然保留,不仅如此,英语在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中的难度越来越大。英语学习不再成为单纯的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产业,成为众多教育机构、出版集团共同分享的蛋糕。

产业链上诸多利益群体自然也成为英语学习制度改革的掣肘,今年两会李光宇代表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俞敏洪反驳,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仓促且鲁莽,主张英语难度下降。但英语难度如何下降、降多少?恐怕又要进行多年的论证,随后不了了之了。


(三)企事业单位的制度规定也推动了汉语的弱势,这也是导致文化弱势的有关原因。不少企事业单位明明没有面向国外的业务,却一定要招聘通过英语四级、六级的毕业生;部分企业的翻译任务完全可以用软件翻译、再用人工调整,招聘却非要英语专业八级的员工。

当前由云计算支撑的APP翻译软件已经可以使初、高中毕业生完成过去大学生才能完成的翻译任务,大多数企事业却熟视无睹,依然沿用几年前的招聘规则,对应聘者英语能力提出了过分的要求。


今年2月,清华大学一则新闻引发的热议刷爆各媒体,大意是说清华大学为了和国际接轨,对国际生降低了要求,只需要通过HSK考试即可,新闻中也提供部分HSK考试真题,难度甚至还不如小学二、三年级语文考试。虽然后来清华大学澄清说HSK考试只是申请入学的基本条件,教育部也表示相信清华大学能招收到优秀学生。但比较一下HSK考试与托福、GRE的难度,不难掂量出汉语的份量与英语相比,简直是轻若鸿毛,而且这还是中国最高学府的观念。


二、中华文化弱势的一系列危害有多深?

(一)文化弱势不利于文化传承,甚至导致国衰族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弱势的文化容易被个人所舍弃,当民族中大部分人都舍弃本族文化后,文化传承就很容易断裂,甚至最终导致国灭族亡。无论亚洲还是非洲,一些人口少的民族,文化濒于灭绝,本质上是因为文化弱势,且未得到制度的保护,文化传承逐渐断裂,民族凝聚力消散,民族特性消失以至于被其他民族同化。

(二)文化弱势会严重削弱民族凝聚力。事实上,民族有民族文化,地区有地区文化。我们到外地看到老乡倍感亲切,我们在外国看到国人感到高兴,本质上是因为相同的文化使我们更加容易亲近,这种亲近就是文化的天然凝聚力。法国之所以与原非洲法属殖民地关系良好,靠的主要就是法语及其承载文化的亲近力、凝聚力。世界上一些多民族国家派别林立、动荡不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强势文化,只有分散的弱势文化。

(三)文化弱势会严重挫伤个人的民族自信心。试想,语言都要借用其他民族的,一个民族还能有多大发展?历史上,我国周边民族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这些民族发展势头良好或者想摆脱中华文化影响时,往往都会尝试创造新的文字和语言,为什么?因为只有自己的文化处于上升阶段或强势地位,一个民族中每个人才会有充足的自信,成为民族兴旺发展的信心基础。反之,民族文化处于衰退或弱势地位,每一个人都容易缺少自信。在百度上搜索,到处都有《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自信》之类的文章。

(四)文化弱势不利于培养个人对家国的感情。鲁迅曾说,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国家文化弱势,就会 “挥刀”向更弱势的地区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英语正在挤压普通话的生存空间,普通话更在挤压地区方言的生存空间。可我们却忽略了,方言承载着我们对家乡的记忆,普通话承载着我们对国家的记忆。它们越弱势,我们对家国的感情越淡漠。从语言和文化学习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花费大量精力学习英语,同时潜移默化地收到英美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文化母亲”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文化,另一个是英美文化。也许有些中国人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更加依恋英美文化那个“母亲”。


三、弘扬传统文化需要什么样的对策措施?


中央电视台《中国古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热爱传统文化,所以要弘扬传统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在政策制度上支持汉语和传统文化,抑制英语和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

(一)通过减少英语学习,达到减小吸收英美文化的目的。在教育方面,应当将英语作为选修科目,中考以上考试不再计算英语成绩,即使计算,比重应当低于体育成绩。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考查外语运用能力,即为学生提供电脑或APP翻译软件,让学生完成难度不是很高的翻译任务。同时,为所有学生开设手语课程,一方面手语并不十分复杂,且各国手语基本通用,另一方面学习手语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聋哑人等弱势群体的尊重。

(二)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崇尚汉语及中华文化。教育部应当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快速获得《百家讲堂》《我爱发明》《法律讲堂》《中国古诗词大会》等优质节目的高清晰拷贝,学生每天用一节课时间来观看视频,既增长知识,又潜移默化中增加对汉语及中华文化的感情。

(三)强制取消企事业招聘时对英语的有关规定。企事业单位招聘时,往往会有多方面的要求,除对外需要外,不得强制规定英语能力,违反者从重处罚。

(四)增加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汉语能力要求。除了国家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外,外国来华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汉语能力。外国人来华教授大学生外语的,必须具备较为熟练的汉语会话能力,同时其工资待遇不得高于中国讲师待遇,初、高中学校以此类比。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我们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