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iMeta | ... ·  19 小时前  
生物学霸  ·  科研新姿势:用 Deepseek 复刻 ... ·  昨天  
生信人  ·  泛癌可变剪切30分思路分享 ·  3 天前  
生信人  ·  好的临床问题,意味着更少的分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大家都用 Deepseek 评审国自然本子,可能过不了基金委查重哟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21 15:58

正文

来源:青椒医学

青椒老师近来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申请人甚至是国自然专家,在撰写、评审国自然标书时选择使用 deepseek 进行评审和撰写。起初,我也觉得利用这种工具能够帮助发现一些语言表述上的问题,让标书显得更加规范。

然而,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我逐渐对它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担忧。

首先,deepseek 本质上只是一个数据库工具,如果将数据库中的内容对外公开,就会导致上传的文本反复出现,进而使得后续的国自然形式审查查重结果大幅度偏高。要预防数据库内容在未来被公开后造成标书中大量文本重复的问题。

更意外的是,我发现有些专家在评审标书时也在使用 deepseek,并且将评审结果直接发给申请人。这种做法。。。

专家之所以被视为专家,正是因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凭借自己的判断对申请材料做出合理评价。如果专家也依赖于 AI 工具来进行初步评审,进行偷懒,那么他们的专业价值又何在?这种把 AI 检测结果作为主要依据的做法,不仅可能掩盖真实问题,还容易给申请人造成误导,让他们误以为评价是来自于专家独立思考的结果。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案例:某高校的一位教师在发表论文时,按照要求使用了一个查重平台查重。初步检测结果显示重复率很低,结果让他稍感安心。然而,在正式发表阶段,评委指出他抄袭,导致他直接无法发表相关成果。

图片

毕竟,一个工具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应成为最终定论。如果专家们过分依赖于此,就容易忽略自己在评审中应发挥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这对整个评审体系来说都是一种损失。专家的价值在于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立的判断,如果完全靠 AI 来评审,花钱请专家还有什么意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 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 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